侯宏伟
清晨,伴着丰盛的早餐,妈妈温柔地问小明:“今年过生日,你想要什么礼物?”
“我早就想要个‘原神盲盒了。
可是,明天就是我的生日,今天买来得及吗?”小明咬了一大口豆沙包。
妈妈拿起手机,一边搜索一边说:“现在下单,晚上你放学回来没准就能收到了。”
“哇,这么快?”吃完最后一口鸡蛋,小明背起书包奔向学校。
就是这么快!
鱼传尺素、雁足传书,在交通非常不便利的古代,人们想要邮寄一封信、运送一件物品,不仅需要很长时间,还有可能在路上弄丢了,或者没到地方东西先坏了。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能让身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千里之外的荔枝,一路不知要跑坏多少匹马。
而现在,不光是荔枝,众多产在南方的水果、蔬菜,早上采摘,晚上就空运到了全国各地,出现在超市里的货架上供人挑选。
收快递、发快递,如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日常。想要买什么,只需要三步:在互联网上搜索、锁定商品、付款下单,然后就可以在家坐等收货了。
有些购物网站承诺,只要在上午11 点前下单,就能保证当天送达。
所以,等到小明下午放学回家时,他想要的“原神”盲盒可能已经在家里等待被开启。
而坐在办公室里一键下单点个外卖,也极大方便了上班族,实现“午餐自由”。
如果你有一份很着急的文件需要送到同一座城市的某个地点,代“跑腿儿”类的同城闪送小哥可以帮你快速送达。
数字技术,创新赋能
曾经,邮寄一封信,需要好几天之后对方才能收到。现在,大数据驱动创新发展,数字化、智慧化的物流产业,只会让你感觉“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数字化的供应链、仓库,还有配送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物流的快速变革赋能,而立体化的运输方式直接影响着你收到邮件的速度。
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是目前五大运输方式,它们各有优缺点。公路运输比较灵活,能“门”对“门”运输;铁路和水上运输成本低,运货量大;航空运输速度快;管道运输不受气候影响,可以连续运输。
灵活、便捷的无人机更是为物流配送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无论高山海岛,都难不倒无人机。刚刚从湖中捕捞的鱼虾,无人机十几分钟就能送到几十千米外的地方;偏远山区的蘑菇和农田里的新鲜水果蔬菜,也能在采摘后由无人机快速送到机场。
实力突破:十年,从百亿到千亿
从手写信息、专人录入到电子单、二维码动态采集,从徒手搬运到机械助力、全自动化作业, 有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持,中国物流实现了质量、数量、速度的多重提升。
2014 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00 亿件。
2022 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391 亿件,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最高日处理能力超过7 亿件。
2023 年一季度,我国寄递业务量达341.7 亿件,同比增长8.5%。
而物流业务的深入下沉——入厂、进村, 建设产地仓, 统筹冷链车辆,更是从供应链的角度实现了无缝衔接。
想一想,刚刚还在生产线上制作、组装,紧接着就被打包装箱,进入物流系统,不仅速度快,还能帮助厂家减轻仓储压力呢。这就是物流入厂的效果。
统计数据显示,现在每天有1 亿多件快递包裹在农村进出。物流深入农村,打通城乡经济微循环,让更多的物品走进去,提升消费品质,还帮助大量的农产品走出去,玉米、青菜、土鸡蛋、腊肉、茶叶甚至鲜花,让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一站式直达。
未来格局,拥抱世界
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物流企业拓展国际业务。从单一的包裹进出口服务,到全球仓配综合服务业务体系;从航空专线,到国际货运专用机场……不仅缩短了物流时间,扩大了业务半径,还能加速中国制造与全球的链接,让消费者体验再升级。
目前,世界级的物流集团大多选择一座城市作为核心枢纽,通向全球。顺丰、邮政速递、圆通这些中国大型物流企业,同样也在谋篇布局,向世界展示“中国速度”。
2023年3 月20 日,鄂州花湖机场顺丰国际货站正式启用,成为4E级国际机场,也是全球第四座、亚洲第一座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未来,这里将作为“空中出海口”,一架架货运专机将从这里飞向世界各地。
同样是在2023 年3 月,菜鸟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在罗马签署了全球物流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全球人道主义紧急行动和提升供应链能力等领域开展为期3年的战略合作。这是中国物流公司首次成为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全球物流合作伙伴,意味着中国物流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全球人道主义援助。
而随着数字物流、智慧物流的进一步升级,智慧园区、智能仓储的加大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分拨、储运定位等,再加上自动货运驾驶、无人货机、无人仓等智能化物流设备的推广使用,未来,中国物流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有待我们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