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自由观的特质

2023-04-29 10:43王媛
秦智 2023年7期
关键词:自由共产主义特质

[摘要]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哲学。马克思的自由思想经历了一个哲学批判到法哲学批判再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过程,《1844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彻底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著作。《手稿》以人的本质为逻辑出发点,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异化劳动阻碍自由的现状,提出通过共产主义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来实现自由。马克思在《手稿》更加关注自由的超越性、人类自由以及自由的现实性,这也是《手稿》自由观的三个特质,充分体现了《手稿》自由观在马克思思想史的重要意义,也体现了马克思哲学在自由问题上的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

[关键词]劳动;自由;共产主义;特质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07.027

一、马克思《手稿》中自由观的创新

马克思并非一开始就以劳动的角度来理解自由,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哲学批判到法哲学批判再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始终对现实世界表示深刻关注,正是如此,引导马克思抛弃黑格尔唯心主义思维范式走向人本唯物主义思维范式去理解和阐释自由。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提出,“原子能够偏离直线进行运动,这恰恰表现了原子能够打破必然的束缚,原子的自由意志体现在对必然的反叛。”马克思批判了伊壁鸠鲁没有关注现实,只是在精神中获得快乐和自由,“作为意志走出阿门赛思冥国,面向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尘世的现实”[1]。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从“精神自由”转向对“政治自由”的探讨,进一步审视现实生活。黑格尔认为人生活在自由的理性国家之中,法律和自由具有同一性。现实证明了私人利益在法律中占上风,法律不僅是自由的阻碍反而和私人利益有着密切关系。马克思说:“代表特殊利益会消灭一切自然差别和精神差别”[1],不同阶级的人代表的利益不同,哪怕是自由的法也会受到现实物质利益的影响。马克思意识到从主观思维出发的传统范式无法在现实生活找到自由,下一步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划分界限。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揭示了政治解放的局限性,为区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打下了基石。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批判鲍威尔认为国家是理性存在,也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同一。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的本质只是少数人的解放,政治国家实际承认以私有财产为前提的出身、等级的差异。私有财产的不平等直接导致了现实生活中人的不平等。马克思指出“金钱是人的劳动和人的存在同人相异化的本质”[2],人的解放应摆脱金钱施予人的奴隶状态,以私有财产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无法带领人类走向自由和解放。

综上所述,马克思看到了宗教异化以及政治异化的背后受到了一个不变的物质力量操控,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研究自由有了现实必要性。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他彻底转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自由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从物质生产资料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手稿》所提出的人以自身为内在目的,也成为了后来成熟时期马克思自由思想一脉相承的原则。

二、马克思《手稿》中自由观的基本内容

(一)自由的基础——人是以劳动为本质的类存在物

人是自由的,是因为人是以劳动为本质的类存在物,人把自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3]。马克思延续了费尔巴哈对于“类”概念的思考,费尔巴哈认为“类意识”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人拥有“类意识”能够把自己的本质当作对象,从对象直观自身,而动物无法把自己的本质当作对象,只能单一的做着生命本能的活动。马克思认为劳动生产的过程也就是人的自由的实现过程,从劳动生产的本质来看,人和动物的生产首先都是为了满足生理的直接所需;但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生产不局限于人的生理所需,而是一种全方位的生产。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3]。生产不是为了对物的占有,而是把整个自然界当成自己的作品,从作品中直观自身,确证自己的智力以及体力。人从自在状态转变为自为状态,以自我实现为目的的生产体现了人的自由意志。

(二)异化劳动——自由的牢笼

马克思提出工人和资本家都存在异化现象。第一,工人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3];工人生产劳动对象与它自身相对立,工人不能从对象中确证自己的体力智力,反而被对象奴役。第二,工人与劳动生产行为相异化,“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中”[3];工人劳动生产被人视为奴役自身的过程,只是一种对肉体的强制活动,人反而只有在吃喝拉撒玩乐中才能获得自由。第三,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不以人的自由实现为目的、以攫取更多的财富为目的。金钱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它建立在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博弈的基础上,只要存在更大利益纽带就能轻易瓦解。异化劳动不再是以自身发展为目的,把财富作为人的生存目标。人的生命活动是创造财富的活动,私有财产也就完成了对人的统治。

(三)共产主义——实现自由的途径

劳动的异化导致了人的异化,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克服劳动异化实现人真正的自由。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即“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是向社会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它是解决了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3]。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和其它共产主义思想的区别在于,是从主体的真正本质的复归的角度来论述人的解放并且全面科学理解了私有财产,试图通过人与对象化的世界相互确证、相互承认以此实现人真正本质的复归。

三、马克思《手稿》中自由观的特质

(一)马克思关注自由的超越性

一方面,自由在劳动中不断生成,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内含超越性。劳动是马克思本体论自由观的切入点,从自由和必然的关系看,学界主要从认识论和本体论两个维度解释自由。学者贺来指出:“认识论自由观的基本假设是:自由是与人获得和占有的知识的程度成正比”[4]。从认识论的维度去诠释自由观,强调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马克思把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去理解自由;在前文就已经分析了,劳动展示了人与动物的区别,表现了人对动物的超越性。人的自由体现在自我创造和自我超越,这是从本体论视角去理解自由,自由通过劳动超越自然因果的限制,强调了人的创造性;自由不是停留在对必然的认识,而是在此基础上利用主观能动性超越必然。真正的劳动能不断挖掘自己的本质力量,此时的人是进一步发掘了本质力量的新的自“我”。劳动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人通过劳动不断生成自己的本质,是不断对过去自“我”的超越,人的生命活动也就有了无限性。

另一方面,自由实现的途径是以扬弃私有制的方式回归自由劳动。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把自由劳动变成异化劳动,自由的实现通过共产主义运动扬弃私有制回归人的自由;实现共产主义不是浪漫式地回归,而是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找到自己革命的基础,批判占有整个异化的文明成果,以此为基础形成更高层次的超越;真正的共产主义不是框架式的构想社会制度,而是一场不断消除剥削的真正革命。总而言之,从自由的本质来看,人的自由是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不断发掘自己的本质力量,与对象关系中确证和承认自身;从自由的实现途径来看,真正自由是对现存剥削状态更高层次地超越,超越异化劳动回归自由劳动。马克思自由思想内含的超越性恰恰体现了人的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二)马克思关注人类自由

西方自由主义强调的是个人权利的至上和优先,国家和政治等一切公共设施只是为了实现那种普遍主义的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自由只能在他们设定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才能获得,本质上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自由主义的自由观来源于他们对于原子化的人性本体论的理解,其实质上是个人主义,认同人需要参与社会,也认识到人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但是个人积极参与社会的目的是维护个人自由的权利,所以究其根本是原子化的個人。

马克思强调全体人类的自由,不是单个的原子化的个人的自由。马克思《手稿》中“类本质”概念指的是区别于动物,全体人类所具有的本性。“类本质”在《手稿》还表现为人的自由建立在人与人相互承认和相互协作的条件上,把他人看成实现自己自由的前提,同理自己也是他人自由的前提,人与人之间不是原子化的独立状态而是相互承认的一体状态。关注全体人类的命运在马克思的思想里也是一以贯之的,他表示:“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

(三)马克思关注自由的现实性

马克思深入社会现实开辟了与康德、黑格尔截然不同的自由之路。他在对自由问题的探索上不断变化视角,《手稿》以劳动为切入点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力图重建自由的现实性,重建劳动的现实性是马克思批判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的切入点。

黑格尔认为精神和自由具有同一性,自由的现实化过程本质是精神的演进过程,也就是以绝对精神为起点外化为现实最后扬弃回绝对精神,以逻辑的方式统一了必然和自由。他自认为把自由拉回了现实,伦理实体以确保自由的现实实现,但是现实世界只不过是精神的自我演化,最终也要回归于精神,本质上也没有现实基础。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而不是某种精神性的存在,自由劳动塑造了现实个人、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通过精神的外化得以建立,而是人通过感性的活动即劳动建立,形成更加深刻的现实物质生产关系。

由于两者哲学出发点的根本差异,自由的实现也展示了两种不同路径。黑格尔认为理性国家是客观精神的最高形态,主体在理性国家里不仅能实现个人自由,并且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深化了个人自由,理性国家统一了普遍性和特殊性。而马克思在《手稿》分析了市民社会物质生产领域的异化,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关系去寻找自由的实现途径,提出自由的实现通过现实革命运动消灭现实生活的异化,以此为基础回归普遍的人,自由意志的自我确证与现实的劳动不可分割互为表里。

四、结语

马克思《手稿》自由思想以现实的劳动为自由的逻辑起点,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互相承认、互相确证的条件下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对异化劳动的深刻分析体现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怀。我们应该把握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特质,加深对资本逻辑的反思,揭示资产阶级自由观的虚伪性、抽象性和有限性。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代,有利于进一步应对西方自由主义,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由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贺来,葛宇宁.马克思哲学自由观的三个基本维度[J].社会科学研究,2014(3):127-133.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智库项目,项目名称:“以高度文化自信打造湖南强省升级版研究”(项目编号:19ZWB53)

作者简介:王媛(1999.9-),女,苗族,湖南邵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自由共产主义特质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