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百年实践与经验启示

2023-04-29 10:43李秋阳
秦智 2023年7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摘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文缩写为《决议》),正式提出历史主动精神,强调应当正确认知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把握好重要的发展机会,坚持奋发有为的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依靠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激励着党和人民昂扬向上、砥砺前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创造出举世瞩目、彪炳千秋的伟大成就。其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进程之中积极担当的优秀魄力,彰显党对党史观、大历史观的准确认知与正确运用,是党重要的精神财富。应当深刻感知党发展历史中所蕴含的主动精神,全方位吸收历史积累中的珍贵精华,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积极贯彻二十大报告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走好新发展之路。

[关键词]历史主动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2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07.025

一、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深刻价值

该精神在很多经典文献、著作中都有重要的论述,也是党长期以来取得辉煌成果的重要精神品质,蕴藏深厚的内涵。作为《决议》提出的重要理论,是新阶段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所确立的重要概念,在内涵方面深刻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涵义与使命。唯有深入感知精神的丰富内涵,才可正确认知其为何成为党成功进程的取胜之匙。

(一)唯物史观的深刻体现

马克思等学者,围绕历史的本质进行非常深刻的论述,即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高度重视革命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即革命是带领历史前进的火车头。而且历史发展进程,并非是死板的定义。结合马克思的经典论述可以发现,依据唯物史观的相关论点,历史究其本质即实践的重要产物,历史发展有自身的固定规律,其核心动力即人的持续变革与革命的重要实践。党的百年拼搏进程中,历代党员积极承担起社会历史发展的旗帜,以正确认知历史发展与演变的规律为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全面发挥制度的自觉性、能动性,积极引导新阶段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等发展进程,助力历史发展取得各类创造性实践成果,最终达成人民富裕以及强大的重要飞跃。因此可以认为,共产党长期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的指引,创造了有助于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主动精神。深刻感知历史发展潮流与趋势,掌握党与国家发展的主动性。最终取得了百年发展的辉煌成果[1]。

(二)无产阶级先进性、革命性的深刻表现

马克思对巴黎工人的革命精神有非常高的赞誉,强调其具备的历史主动性,高度认可其革命性与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作为科学理论指导下建立成型的政党,正式成立后即参与革命,引导新民主主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等事业,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创造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后续党在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积极发挥自身的先进性与革命性,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发展成果。党在百年的拼搏进程中积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依托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破解旧思想、旧世界带来的限制,并且积极发挥主动精神创造全新的世界,这些革命成果深刻展示了党的先进性与革命性。而且这些特质也深刻展示于历史的创造进程,习近平提出应当高度重视工人阶级的关键影响,激发工人们的主动精神,激发参与劳动以及创造的主动性。所以,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深入感知该精神中蕴藏的丰富革命与先进性,积极推动新阶段的历史变革工作。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经验启示

(一)加强理论学习,汲取理论智慧

广大民众为历史的重要创造主体,历史为人类活动在时间脉络中的展开。各种历史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公众创造历史的结果有明显的区别。历史中所有人均为历史的参与者,但唯有亲历者,对于历史演变有显著影响的个体以及组织,才可称作是历史主体。各种历史主体的存在状态、认知水平等会有显著区别;历史主体的结构与规模等,为影响最终历史结果的核心原因。积极探究和主动运用各类历史规律,即为自觉型的一类;尽管有着主体意识,但是仅有被动参与,则是自为型的一类;灵活地发起与组织各类活动,积极团结各方力量加入活动,则是引领型一类;在他者的示范影响下加入活动的主体,则可划入到追随型一类[2]。

在该分类体系中,中国共产党为自觉引领型,引领广大公众取得了辉煌的革命成果。党的创立被称作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主要源于党长期以来坚定历史定位,激发与凝聚群众创造活力,迎接新时代的发展格局与社会的发展潮流。党长期以来坚定自觉性与引领性的协调性,高度关注理论创新和党性修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党全面分析客观规律,确立自觉引领型的积极自觉性,正式确认以言传道、以行示范等重要规范,引领广大公众积极开展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等工作。

(二)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人民至上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正式创立之后,即承担起无产阶级解放的关键任务。经过百年的辉煌奋斗历史,党实现了从最初创立的弱小,经历风雨磨砺后不断强大的转变,最终发展为现如今的百年大党,依靠党员长时间铭记初心使命,坚定为广大人民谋取福祉、为民族取得新的复兴,而且在此激励下积极发挥历史能动性,积极战胜各类风险,长期奋斗不动摇。百年奋斗发展进程中,党不仅坚定建立的初心,而且还铭记重要使命担当,坚定群众路线毫不放松,紧密关联广大公众,积极开发公众的力量。百年的辉煌奋斗历史,单纯依赖党的领导难以实现理想效果,需要密切联系群众,唯有密切依靠公众,才可坚定群众路线不动摇,党与国家的事业才可取得理想的成长。处于新的革命阶段,公众积极加入斗争进程,革命最终的辉煌需要有公众深刻参与;处于新的建设阶段,公众切身参与生产和建设等进程,大幅推动国家的发展进程;改革开放后,群众基于党的领导努力解决各类问题,迎来发展的新机会。百年辉煌发展历史,让党员铭记初心使命,激励党员更好地坚持历史主动精神,而且紧密关联广大公众,依托群众的全面参与和帮助,更理想地开发主动精神,带动各类事业的稳步成长[3]。

三、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掌握历史主动

党的二十大,是党在全面小康、完成首个百年目标后,迎接时代的发展潮流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百年的奋斗历程,积极迎接时代的转折进程,开启了极为重要的纲领性会议。所以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坚持思想、政治与行动等多个维度和中央维持一致,确保各领域的主动性,二十大胜利举办后,还需要把握好关于发展的主动性,取得更加理想的建设成果。

(一)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掌握政治主动性

《决议》对于党的百年奋斗经验,进行系统的概述与整理,最为重要的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党对于百年奋斗历史进行深入回顾、全面思索与研究进程中整理的重要规律,有着客观、科学以及准确等多个特征。党在正式创立之后,以达成“民族复兴”为重要的任务,不惧怕牺牲,积极进行斗争,最后引领广大人民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成果。换而言之,在新时代的建设过程中若是缺乏党的正确领导,既没有如今的新中国,也没有如今取得的百年辉煌成果。所以,党的领导作为国家的核心命脉以及根源,应当从多个维度全方位强化党在各方面的领导,保障党在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可拥有政治维度的主动。

一方面,党和国家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深刻感知“两个确立”之中蕴藏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的实现“两个维护”。“两个维护”是党将建党学说和中国的实际状况深度融合,进行的重要理论创新,这也和马克思的经典论述相一致。正式成型的“两个确立”对于新时代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深刻阐述新一代领导核心确立的历史必然性。习近平是在人民群众中成长,经过长时间的革命磨砺的领导核心,在新时代的建设过程中,指引广大公众解决此前希望解决而未能有效解决的难题,办成很多先前希望解决但是未能解决的大事,最终取得的历史性的变革、获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果,达成了首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式兑现党对于民众的庄严承诺。所以,习近平以及党对于引领国家发展的核心地位,一方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样是人民的重要选择,也是新阶段的民心所向[4]。

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党的建设进程,积极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其一,需要建立坚定的人民立场,稳定党的执政积累。人民的立场,作为党最为重要的立场,也是新阶段执政工作的核心,全方位从严治党,应当铭记人民路线对于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价值。其二,应当严格推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核心责任,长期推动相关作风建设工作,将党内监督融合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确保可以将各类问题消弭于萌芽,更加高效地防微杜渐,更好地净化整体的政治生态,进而保障各类工作具有良好的纯洁性以及有效性。

(二)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掌握思想主动性

应当长期坚定科学理论的指导,以科学的理论指引更加有效地解决实践中遭遇的各类问题,选择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实际状况的发展路线,这也是新阶段党开展各项工作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提出,若是缺乏革命的理论,那么也无法进行革命运动。这一深刻论述强调了科学理论对于工作的重要指导价值,这也是各类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步入到新的发展时期,应对改革过程中遭遇的各类问题与新的特征,迫切需求建立更加新颖的科学理论,全面指引新阶段的各类事业发展进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立场以及观点,将基础原理和实际状况深度融合,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作为确认真理的仅有方法,而该思想深刻阐述了新阶段的中国应当取得何种发展成果,如何实现发展的重要问题,指引新阶段党各类工作的稳步推进,协助党在各大工作场景获得自身的理论基础,获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是通过伟大革命检验的重要理论成果。党的二十大光荣闭幕后,应当坚定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身,实现思想层面的主动,应当以新的思想作为新时代工作的重要指引,实现实践与理论两个维度的深度融合,以积极创新的理论来指引新阶段的实践工作[5]。

四、结语

唯有稳步推进各类工作,确保各方面工作的合理落实,为深入学习以及贯彻党的二十大的重要精神,对于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工作基调,才可保障各类安排的高效推进,最终才可实现行动方面的主动性,依托实际工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的各项指示。

参考文献:

[1]李学林,王智.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唯物史观解析[J].大连大学学报,2022,43(5):115-120.

[2]闫长丽,李征.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J].大连大学学报,2022,43(5):121-127.

[3]岑朝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自信论纲[J].理论建设,2022,38(5):35-42.

[4]骆丹,王永友.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丰富内涵、主要特征及弘扬路径[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8-24.

[5]魏逸清.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J].江南论坛,2022(9):48-51.

作者简介:李秋阳(1993.8-),女,汉族,天津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