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一直在北京薪火相传。今天,越来越多人涌入北大红楼,重温入党(团)誓词,或只为瞻仰这座孕育红色基因的红色建筑。因修旧如旧,北大红楼内部格局依然保持着落成伊始的模样。图书馆主任室位于一层东南角。抬眼望去,北面墙角竖立着一排书柜,书柜前方摆放的办公桌桌面上,吸墨船、毛笔、笔架等旧物一一陈列,正是在这张桌前,李大钊写下《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文章。1917年冬,李大钊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利用图书馆的有利条件,他积极扩充马克思主义著作,使红楼成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
在北大红楼一层走廊两侧,还分布着文科事务室、第二阅览室、大教室、书库等场所。第二阅览室是毛泽东最喜欢去的地方。1918年秋,毛泽东从长沙来到北京,组织新民学会会员和湖南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的介绍下,毛泽东结识了李大钊,并到红楼北大图书馆担任助理员。在第二阅览室,他负责管理《大公报》《民国日报》等15种中外文报纸,并登记新到报刊和读者的姓名。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和坚定,深刻地影响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
他曾回忆说:“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毛泽东只是受到影响的青年之一。自第二阅览室再往前走几步,就是“学生大教室”,当年,这间教室里常常挤满了学生,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知识和新思想。红色理想就此萌芽,并最终发展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震惊世界。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红色浪潮就此迸发。1920年3月,红楼图书馆主任室来了一位重要客人—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维经斯基中国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和李大钊商讨建党问题。10月,李大钊在红楼图书馆主任室组织成立了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取名“共产党小组”,这年年底,北京共产党小组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红楼就此见证了北京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