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听松
文本呈现
太阳·老人·少女
(苏联)瓦西里·舒申克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它沉得愈深,山峦的轮廊就显得愈清晰,好像移得更近了。在河流和群山之间的峡谷里,淡红色的烟云不知不觉地暗下来,山中升起轻柔的梦幻般的暮霭。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布布尔汗山尖峭的山脊后面了。顿时从那里放射出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像一把扇子,但为时不久,也悄悄地消失了。而天空的另一边却泛起了火红的霞光。(景物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小说忧伤中带着温暖的氛围,又给小说奠定了消沉忧郁和平静安详相交织的感情基调。)
“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嘆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着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峡谷里已弥漫起大片大片的夜雾。在不远的小树林里,一只不知名的鸟怯生生地叫了几声,河对岸的鸟立刻大声响应起来。(少女的身份是画家,画家有着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好,”老人低声说。(体现了老人内心世界平和安详的状态。)
少女想到,她很快就要回到远方那座亲切的城市里,要带去许多画,其中就有这位老人的像。而她的朋友,一个有才华的真正的画家,一定会生气地说:“又是皱纹!……为什么要画这个?西伯利亚气候严酷,那里的人很辛苦。这是尽人皆知的事。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呢?有什么?……”
少女知道,她自己并没有了不起的才华。但她想,这位老人度过了多么艰苦的一生啊!瞧那是双什么样的手啊……又是皱纹?!“应该工作,工作,工作……”(这处心理描写既可理解为老人艰苦的一生,也可理解为少女被老人感动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激励。)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
“来,”他答应道。(对话简洁、凝练。)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
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等儿子下工回来一起吃晚饭。
儿子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有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写出了老人晚年的孤寂与落寞。)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
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这些细节描写让人印象深刻。)
饭后铺床睡觉。
老人爬到火炕上,儿子和媳妇进上房去了。谁都不说话。说什么呢?话,早都说完了。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老人的静和少女的忙之间构成对比。)“我们一直生活得不错,不该有什么埋怨。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我的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好几个,死了四个。剩下两个,现在我跟一个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在比斯克,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
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艰难?”老人惊讶地说,“我不正告诉你,我们生活得挺好吗?”
“为儿子难过吧?”
“能不难过吗?”老人又惊讶了。“四个挺像样的儿子死掉了,能好受吗?”(“挺好”与“难过”构成表面的矛盾,其实“挺好”是对生活的满足,“难过”则指向几个儿子死亡这一具体的事情。)
少女自己也不知道,此时此刻她是心疼这位老人,还是更多地为他那奇怪的安详和平静而惊讶。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
“为什么?”
“我浑身酸疼。”
“可这天空完全是晴天的样子。”
老人没有说话。
“您明天来吗,老爷爷?”
“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老爷爷,这种石头你们这里叫什么?”少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块白里透红的小石头。
“什么样的?”老人问,他仍然望着群山。
少女把石头递给他。老人伸出手掌,但没有转过身子。
“这样的吗?”他问,匆匆地瞥了石头一眼,用他那干枯而弯曲的手指摸弄着它。“这是一块小火石。战争期间没有火柴,人们就用它取火。”(暗示着战争这一时代背景。)
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她一时不知说什么话才好,只是无言地在一旁注视着他。老人则望着太阳落下去的地方,安详地、若有所思地望着。(这一举动的背后暗含着老人的心理动机:老人其实清楚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每日坐在河岸边注视着太阳的东升西落,这体现了老人对土地、对生活深深的热爱以及眷恋。)
“给你……这块小火石,”他把石头递给少女说。“还有和这很不一样的石头呢!有的全是白的,几乎是透明的,里面有些小花斑。还有一种石头简直就和蛋一样。有的像喜鹊蛋,两边有小花点;有的又像椋鸟蛋,青色的,上面也有小麻点。”
少女一直注视着老人。她不敢问他是不是双目失明。
“老爷爷,您住在哪里?”
“就在这儿,不太远。这是伊万·柯洛科利尼科夫家,”老人指着岸边一幢房子说。“再过去,是别林列夫家,沃洛基京家和季诺维耶夫家。再那边有个小巷,我家就在那儿。有什么事就来吧。我孙子在的时候,我们家可热闹哩。”(以前的热闹和现在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谢谢您。”
“我走了。身上直疼。”(与前文呼应。)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老人一次都没有跌倒,也没有被绊着脚。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
“不,他不是瞎子,”少女明白了,“只不过视力不大好。”(单纯的故事,单纯的美,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惊心动魄的真实,这种真实平凡而伟大。)
(节选,有删改)
“智读”文本
内容概要
小说写的是两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是满手满脸全是皱纹的老人,整日都坐在河边,按常人的眼光,家庭贫困,几个儿子在战争中死去,家庭生活算不上幸福,但他却满足于这样的生活,心情平静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一个是从远方来的青年女画家,她为自己所看到的老人、即将坠落的太阳所感动,努力地用画笔描摹着自己的内心感受。
中心主旨
通过女画家对老人生活的探查和老人对生活的感悟态度,理解人生、生活的意义与奥秘。
写法归纳
一、技法
1.象征的艺术手法
在这篇小说中,太阳象征着自然的无限,象征着生命的永恒;老人象征着奉献一生的老一辈人,象征着有限的生命;少女象征着朝气蓬勃的新一代,预示着未来的新生。老人的有生之年屈指可数,他犹如黄昏时鲜红的太阳渐渐沉落于黑暗的谷底,但少女的美好人生则刚刚开始,她像清晨时分太阳初升泛起的火红的霞光,这是生命的延续,也是自然的规律,这一过程就像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般平常,而这种平凡普通的生老病死、东升西落背后仿佛又暗含着某种不平凡。太阳的不平凡就孕育在每日平凡的起落之中,而人类的不平凡也存在于平凡的生死之中。
2.对比的艺术手法
小说中随处可见对比的艺术手法。少女柔软的小手与老人干枯的手;老人的行为举止从容不迫,而少女总会乱了阵脚;老人一生艰辛坎坷,而少女尚涉世未深;老人的有生之年屈指可数,而少女正值青春年华;老人对生活已别无所求,而少女对生活充满着幻想与憧憬……作者从多方面将老人与少女进行对比,体现了作者对老人的礼赞与敬佩。其实这更是老一辈人与新生力量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消逝、生命更迭的感慨——太阳落下又升起,一代人消逝又一代人成长。
二、语言简约、凝练且对话通俗易懂
在老人给少女描述太阳和河水的时候用的都是极为简单且普通的词汇,可见老人的词汇非常匮乏,印证了他文化程度不高、农村人的身份。小说中还有些句子结构简单,多为不完整句,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很多对话都是与之类似的句子结构,这比较符合日常口语会话特点,且通俗易懂。
读写联通
联通技法
透过《太阳·老人·少女》这篇小说,我们发现了“不平凡是立于平凡之中的”。这世上伟大的人固然存在,但世界不仅由他们组成,更多的是如老人一般的平凡的人,他们共同参与造就了这一切,在默默无闻中奉献着自己,用自己的一生为这个世界做出功勋。人类只是大自然中渺小的一粟,但不可否认,其中又蕴含了巨大的能量,太阳一如往常,升起又落下,生命也如此,出生又死亡,这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太阳的不平凡就孕育在每日平凡的起落之中,而人类的不平凡也存在于平凡的生死之中。老人在平凡的一生中经历了许多不平凡,明日,也许老人已离开世界,而太阳将照常升起。个体生命的完结并不是一切的终结,一个生命离开的同时也总有另一个生命在诞生,这便是生命生生不息的力量。
模拟演练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文中采用插叙的方式,交代了老人的家庭生活境况,用意在于暗示故事发生的背景,突出经历战争之后,人民生活渐渐好转。
B.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寥寥数语,生动形象地凸显了生命的沧桑与辛劳,在落日的背景下颇有画意美感。
C.本文语言平中见奇,例如“他默默无言地坐着”“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老人一面望着太阳”等一些看似平淡的描写,却蕴含着丰富意味。
D.“太阳·老人·少女”作为文章的题目,简练醒目,富有象征意义,耐人寻味,其中,“少女”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
2.关于小说中老人的形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是饱经风霜、生活艰难的,因为他的手上和脸上都刻满了皱纹。
B.老人是命运坎坷、热爱生活的,因为他每天都来到河边看太阳落山。
C.老人是纯朴善良、安详平静的,因为他坦然地面对命运对他的安排。
D.老人是不屈不挠、斗志昂扬的,因为老人相信自己能战胜所有困难。
3.小说结尾时通过老人儿子之口告诉少女,老人是个瞎子,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着多处伏笔,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讲述的是老人和少女之间的故事,为什么要多次写到“太阳落山,天边泛起霞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通范文
平凡人生亦精彩
湖北 李学开
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能成为元帅的毕竟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注定要当士兵。如果个个都去当元帅,元帅手下没有士兵,元帅岂不成了“光杆司令”?不想当元帅的士兵未必不是好士兵,平凡的人生同样精彩。
…………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张秉贵,是北京市百货大楼一名售货员。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燕京第九景”,是首都人民群众对张秉贵售货艺术的美誉。全国三八红旗手李素丽,是首都公交战线的一名普通员工,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
每个人都期待生命放出耀眼的光芒,但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人注定是凡夫俗子。每一个生命都有自身的价值,做一个凡人同样光荣,同样值得尊敬。那些奉献出一件件艺术精品、完成一项项宏伟工程的工匠,名字虽被时光带走,但我们能通过那些不朽的作品触及其深刻的灵魂;那些挥洒汗水、辛勤耕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兄弟,光环虽被尘土掩盖,但整个人类幸福的笑脸是对他们崇高的礼赞;那些扶危救险、爬冰卧雪的军人,青春虽被岁月销蚀,但祖国人民的安康是对他们响亮的喝彩。
黄山的迎客松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但黄山上挺拔的迎客松毕竟是有限的一棵,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松树。做不了大树,就做一棵小树,做不了一棵小树,就做一棵小草,照样能为大地增添一抹秀美。
平凡的我们可以拥有不平凡的梦想,即使摘不到梦想开的花,但至少能品味它的芬芳;平凡的我们可以拥有不平凡的人格和心灵,即使我们登不上成功的高峰,但我们无怨无悔。因为平凡的人生同样精彩!
参考答案
1.A(交代老人的家庭状况不是为了说明生活好转,而是为了表明老人经历的艰难生活。)
2.D(小说重在表现老人平静坦然的生活态度,不能说是斗志昂扬。)
3.①当少女把石头递给老人时,老人伸出手掌,但没转过身子,说明老人主要不是靠看来识别东西,且老人的主要动作是“用他那干枯而弯曲的手指摸弄着它”。②吃晚饭的时候,“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这些描写都符合一位目盲老人的特征。③少女有了奇怪的猜想,老人是一个盲人。
4.①小说的标题是“太阳·老人·少女”,多次写到太阳,可以呼应标题,也可让情节发展衔接更为自然。②老人会走向死亡,渐渐沉落的太阳正象征着老人的命运,而泛起火红霞光的太阳则象征着少女的活力。太阳落下又升起,则象征着一代人的消逝和又一代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