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2023-04-29 23:48:36贺仲明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3年3期
关键词:笔谈古龙话剧

这一期基本上可以算是广东长篇小说评论专辑。在相关栏目里,我们集中推介了魏微《烟霞里》、邓一光《人,或所有的士兵》、熊育群《金墟》三部长篇小说,其中包括批评家的评论,也包括作者的创作谈。最近几年,广东长篇小说进入丰收期,出版了多部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作品。我们之前已经对一些作品进行过推介。希望这些工作能够为广东长篇小说发展助力。

这一期的“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研究”刊登鲁太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需要优秀文艺作品》一文。文章纵横捭阖、高屋建瓴,具有很深广的理论意识,颇可一读。

本期“前沿观察”刊登知名现代文学学者程金城的文章《感悟文学的历史动向》。程金城是一位具有很强理论探索意识的学者,这篇文章也是文学史研究与文学理论研究的结合。它建构于文学历史中,又对未来文学进行前瞻,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当前文学和把握文学的未来走向。

“思想圆桌”讨论的话题是“话剧与现代中国”。话剧在现代文学时期曾经有过辉煌,但近年来却陷入极度萧条。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以及如何振兴话剧创作,是这次笔谈讨论的中心问题。四位作者中,马俊山、杨扬和翟月琴分别属于“50后”“60后”和“80后”学者,牟森则是知名话剧导演。作者队伍的复杂构成,注定这场笔谈视野开阔,甚至具有一定的思想交锋性。希望它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

本期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经典重读”研究的是香港著名武侠作家古龙。虽然武侠小说在当下社会的影响力已经远不如从前,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对武侠小说做出的贡献却不应该被遗忘,对他们创作的思考既是对文学史的回顾,也可以观照现实。

本期“广东文学通史”专栏刊登中山大学彭玉平撰写的第一卷序言。第一卷是古代卷,时间跨度漫长,从中可以窥见广东文学的发展路径,也是对广东古代文学的一次系统梳理,是广东古代文学一次有意义的思考和总结。

青年作家专辑讨论的作家是莫华杰。莫华杰来自广西,定居东莞。他的创作多取材于故乡生活和个人生活经验,是一位很有才华和天赋的作家。两位批评家也都很年轻,这些文章可以看作同代人之间的文学对话。

作家作品评论栏目刊登的是吴义勤对关仁山新作《白洋淀上》的评论。文章既有深入的文本细读,又具有很强现实意识,值得一读。

本刊前一段时间曾参与承办《陈晓明文集》的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路径”学术研讨会。这里刊登会议部分专家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贺仲明

猜你喜欢
笔谈古龙话剧
话剧《坦先生》
剧作家(2022年6期)2022-12-05 08:00:30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笔谈
戏曲研究(2021年4期)2021-06-05 07:09:00
话剧《二月》海报
艺术评论(2019年12期)2019-01-25 06:59:42
活到四十多岁,才知道古龙有多天才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名优之死》笔谈——《名优之死》表现了什么
《名优之死》笔谈——艺术与爱的“堕落”
朋友间的分寸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当代香帅古龙
大学生就业研究(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