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芊步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地理研学组的同学在学校指定位置迅速集合,登上了前往张家界的旅游大巴,前往当天的目的地——黄龙洞。
在路上,指导老师邹教授和姜老师分别就各自的专业领域,对同学们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
吃完午饭后,我们来到了神往已久的黄龙洞。邹教授介绍说,黄龙洞是典型的碳酸盐岩溶洞,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同时又给我们科普了一些与岩石有关的地理知识,如怎样判断岩石的性质和形成原因等。
进洞后,我们从领队的苗族阿妹口中听到了更全面的讲解。她说,黄龙洞是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洞中有洞,洞中又有河,且怪石林立,享有“绝世奇观”之美誉。
方一进洞,同学们就感受到丝丝凉意扑面而来,不由得大呼“爽快”。在天然空调的加持下,我们轻松地走完了在以往对我们来说非常困难的四千余米“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路程。
黄龙洞普通的参观路线都是自下而上,先游响水河再入龙舞厅,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跟着导游苗族阿妹自上而下地游完了全程。黄龙洞内绚丽的灯光与鬼斧神工的钟乳石和石笋相得益彰,一同构建出一段段引人入胜的神话。“定海神针”“海螺饮天”“金戈银枪”等景点令我们赞叹不已。
黄龙洞内,除景点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条长长的天梯步道了。站在步道脚下,一眼望不到顶,使我们望而生畏。但气喘吁吁地边赏边爬,倒也没觉得有多困难,因为获得的视觉享受使我们身心愉悦。
领队介绍说黄龙洞内还有一个神奇的景观——天仙瀑。黄龙洞作为一个地下溶洞,里面怎么会有瀑布呢?原来是因为上方的地表水过于丰富,汇集成溪,再经由溶蚀而成的洞口从黄龙洞顶自由落体,形成了这一奇观。
走过天梯,就到了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地下暗河之一 ——响水河。到了这里,我们只得齐齐排队登船,坐船从另一个角度游览这美丽的黄龙洞。
在欣赏灯光下暗河两岸美景的同时,同学们也没有忘记我们此行的目的,大家对沿途岩石的基础构造展开了积极的讨论,邹教授在洞外的讲解此时派上了用场,同学们纷纷畅所欲言。
游完响水河,走上两个台阶,就到了另一条美丽的地下暗河——水晶河。它因四周的钟乳石色彩斑斓,形似水晶而得名。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
离开水晶河,紧接着就到了黄龙洞最具特色的景点——迷宫。虽然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暂时无缘得见,但道听途说得来的了解已使我们浮想联翩。
黄龙洞虽美,但它那饱含碳酸盐的水并不适合生物的生长。但生命最擅长的就是创造伟大的奇迹,在它的地下暗河里生活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和一种神奇的玻璃鱼,这不禁让我们为生命的力量喝彩。
7月16日,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洒在早起的同学们身上,照亮他们前行的路。同学们在胡耀邦同志题写的“武陵源”牌匾下整齐地排好了队,八点不到就成功地进入了核心景区。
今天的邹教授依然精神奕奕,随手拈来身边的例子作为教案,向我们传授了一段又一段妙趣横生的地理知识,使我们获益匪浅。
進入袁家界后,一阵阵“仙气”扑面而来,天边淅淅沥沥的小雨只下了半个上午,但山中浓郁的水汽伴随着我们游完了整段旅程。有一个同学摇头晃脑地感叹道:“真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啊!”其他同学深以为然。
如梦似幻的“蓬莱仙境”固然美,但也有一点不足:在那茫茫雾气中,不管是双眼拥有1.5视力的人还是眼镜800度的近视者,能见度范围通通低于五米。这间接导致我们在欣赏袁家界风景时大部分时间都只能靠同学们充分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不过天公作美,就在行程即将结束、同学们几乎对欣赏袁家界美景不抱希望时,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那一片片峻峭之石、一座座嵯峨之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大家欢呼雀跃,纷纷举起手中的拍照设备将这一来之不易的美景彻底记录下来。
袁家界中不仅有雄险秀野、神态各异的奇峰怪石,同样有尽态极妍的花草树木。姹紫嫣红的美丽绣球花,顶天立地的青松翠柏,千奇百怪的独特生物无不令我们大饱眼福。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应当如是。
同学们在风光无限的袁家界流连忘返,但无奈时间有限,大家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开袁家界,乘坐环保车前往不远处的杨家界。
湘西的三大界各有千秋,却通通引人入胜,其中杨家界最为出名的就是它那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峰墙”。这一特点在我们乘坐索道时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一道道天然长城使游客们惊叹不已,自感渺小。
除了袁家界、杨家界绮丽的自然风光外,湘西独特的人文情怀同样夺人眼球。不少同学在闲暇时间将饶有兴味的目光投向了路边和客栈的房檐屋瓦,三五成群地探讨着它们的构造、建筑目的及与汉族民居的不同之处。同学们专注探究的精神值得我们点赞。
结束了一天劳累与快乐并存的旅行,同学们愉快地回到了山上的客栈,与相熟的同学们分享着今天的见闻。
突然,一阵笑声从三楼的天台传来。在二楼闲聊的人们循声望去,发现了一片新大陆——天台上搭着一架漂亮的秋千。同学们纷纷冲上三楼,排队玩了起来。那笑声在山谷中回荡,随着“咔嚓”几声,同学们神采飞扬的笑脸被随团记者定格成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