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份国礼”景泰蓝的传承往事

2023-04-28 17:21
读报参考 2023年13期
关键词:国礼景泰蓝林徽因

1952年10月2日,即新中国成立三周年庆典后的第二天,中南海怀仁堂里聚集了来自中国、苏联、朝鲜、蒙古、印度、日本、澳大利亚、智利、墨西哥,以及美洲太平洋沿岸国家,共37国的代表400余人,开始了为期12天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以下简称“亚太和会”)。

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送什么

此次亚太和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性会议,会议的特色有三:一是与会国家除苏联、缅甸、巴基斯坦等少数国家外,其他很多国家均尚未与我国建交。二是与会代表除政府官员外,有许多是工、农、妇女、学生界别的领袖人物以及政、经、法、教、文艺界的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我国代表团则派出以彭真为领导,集各界代表和精英为一体的参会“阵容”,宋庆龄、郭沫若、李德全及马寅初、冀朝鼎、华罗庚、老舍、曹禺、梅兰芳等均在参会之列。三是此次亚太和会共通过10个决议文件,所涉及的问题有制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问题、朝鲜问题、反对美国霸权主义问题、加强区域文化经济交流问题、妇女权利问题、儿童福利问题等。其中,反对美国霸权主义是此次盛会的核心议题。

早在1950年11月,世界和平理事会在一次理事会议上就决定1952年在中国召开亚太和会,一方面考虑到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构成对整个世界的和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在世界外交中不断发声,对美国霸权主义可谓是一次重大打击。

而中国方面则认为,此次亚太和会在中国召开,“不仅可以扩大中国的影响,增进与亚太人民的友谊,而且可以突破美国的封锁,对刚成立的新中国是非常有利的,于是决定积极支持,认真筹备”。

既然要“认真筹备”,那么所考虑的方面就有很多:为出席此次亚太和会的国际友人和来宾设计什么样的纪念礼品?什么样的礼品既能展示中国伟大悠久的传统文化,又能表达时代意义且具有收藏价值?新中国即将送出的这第一份“国礼”由谁来设计、制作?

抢救景泰蓝技艺的林徽因

“一天下午,我們去参观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粗略地看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景泰蓝是多数人喜爱的手工艺品……”这是叶圣陶1955年3月写就的《景泰蓝的制作》一文的开头。叶圣陶此文写于1955年3月22日,10天后,即4月1目的6时20分,新中国抢救景泰蓝技艺的第一人、有着“一代才女”之称的林徽因于北京同仁医院溘然长逝。而林徽因通过对景泰蓝传统纹样进行大胆改良,重新设计制作,使景泰蓝成功入选亚太和会礼品,从此让景泰蓝蜚声国际。

“我们选定了北京的手工艺品作为礼品的一部,也是有原因的。中国工艺的卓越‘功夫在世界上古今著名,但这还不是我们选择它的主要原因。我们选择它,是因为解放以后,我们新图案设计的兴起代表了我们新社会在艺术方面一股新生的力量,它在工艺方面正是剔除封建糟粕、恢复民族传统的一支文化生力军。这些似乎平凡的工艺品,每件都确是既代表我们的艺术传统,又代表我们蓬勃气象的创作。我们有很好的理由拿它们来送给为和平而奋斗的代表们。”这是1952年10月15日刊登在《新观察》杂志第11期上一篇题为《和平礼物》文章中的一段,该文作者正是亚太和会筹备组礼品设计制作团队的成员林徽因。

景泰蓝名为“铜胎掐丝珐琅”,又叫“珐蓝”“嵌珐琅”。其制作工艺包含了青铜、瓷器两种不同的工艺门类,同时又结合了“青绿山水”中特有的绘画技艺及矿物颜料的使用,辅之以雕刻、微雕等传统手工工艺。“铜胎掐丝珐琅”自元代传入中国后,与我国民间工艺不断融合发展,至明朝景泰年间,无论器型、纹饰、釉色等方面,均日臻成熟,尤其是“蓝”釉料的突破性创新,形成了一种独具中国审美意识的艺术风格。

关于林徽因与景泰蓝的故事,一直以来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1950-1951年间,林徽因应工艺美术界邀请,到景泰蓝和烧瓷等工艺工厂进行调研,林徽因对景泰蓝一技濒危甚感心痛,在深入工坊熟悉生产工序后,亲自主抓设计,并成功制作了一批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征的新式器型,挽救了濒临倒闭的工坊。

另一说是:某日,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至北京海王村(今琉璃厂)考察,在旧古玩摊上看见一只景泰蓝花瓶,这只花瓶令林徽因想起旧家摆设的同款器物,感怀之情油然而生。该摊主向她介绍,京城景泰蓝制作的老字号——“老天利”现在难以为继,似眼前的天利号景泰蓝器已难觅踪影。此后,林徽因为考察北京景泰蓝的生产现状,足迹遍布城南,寻访考察了勉力存活的大小几十家景泰蓝工坊。诸多版本的《林徽因传》都记载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从事了一辈子景泰蓝制作的老艺人握着林徽因的手,激动得老泪纵横:‘你们救救景泰蓝吧!”

确定景泰蓝作为“国礼”

1949年9月,林徽因及梁思成,与清华大学工学院营建系教师们一道,共同参加了国旗、国徽的设计工作,并于1950年6月正式通过审定。1950年,林徽因被正式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

“景泰蓝是国宝,不要在新中国失传。”这是林徽因去世前对清华大学营建系美术小组学生钱美华说的一句话。钱美华,1951年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毕业后北上来京,在林徽因担纲教学的这个美术小组里继续深造。“老师每吐出一个字,鼻子上的氧气管就跟着颤动,可字字都真切。”此后,钱美华把一生都献给了景泰蓝艺术。

另一位美术小组的学生是有“敦煌守护神”之称的常书鸿的女儿常沙娜。据她回忆,林徽因对古代景泰蓝只有荷花、牡丹和勾子莲等几种图案非常不满意,她找出历代装饰资料学习研究,当看到故宫午门展出的历代敦煌壁画临摹作品后,主动要求常沙娜到营建系美术小组来,从事新图样的设计工作。

既然确定了景泰蓝作为“国礼”,林徽因和美术小组人员殚精竭虑,努力以最高的水平来呈现中国的这门传统艺术。

在《和平礼物》一文中,林徽因充分阐释了景泰蓝的创作理念,以及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如何坚持“守正创新”的心路历程:“这些礼品中的景泰蓝图案,有出自汉代刻玉纹样,有出自敦煌北魏藻井和隋唐边饰图案,也有出自宋锦草纹、明清彩磁的。但这些都是经过融会贯通,要求达到体型和图案统一的。在体型方面,我们着重轮廓线的柔和优美和实用方面相结合,如台灯、小圆盒都是经过用心处理的;在色彩方面,我们要对比活泼而设色调和,要取得华贵而安静的总效果,向敦煌传统看齐。这些都是一反过去封建没落时期的繁琐、堆砌、不健康的工艺作风的。”

林徽因带领钱美华几人设计了景泰蓝台灯、烟具、金漆套盒等,作为赠送给各国代表的礼物。郭沫若赞誉其为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当时苏联著名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得到了一件飞天图案的景泰蓝瓶,赞叹道:“这是代表新中国的新礼物,真是太美了!”

(摘自《纵横》袁畅)

猜你喜欢
国礼景泰蓝林徽因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
La eterna belleza del cloisonné chino
孔家钧窑 国礼精品钧瓷作品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乾隆款景泰蓝花开富贵 加座兽足天球瓶
韩国 来自朝鲜的“国礼”
“燕京八绝”之首的景泰蓝色彩研究
何谓景泰蓝?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林徽因比张爱玲幸福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