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旺 闵正道 季昌仁
2022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既有惊心动魄的风云突变,又有豪情万丈的砥砺前行;
2022是辉煌超越的一年,既有披荆斩棘的栉风沐雨,也有丰硕沉甸的春华秋实;
2022是破局重生的一年,既有艰难险阻的重重考验,更有提前布局的蓄势待发!
这是华之康集团董事长朱华今年年初发给全体员工和十几万合作伙伴的“新年家书”。凡是收到这封百字“家书”的人,没有谁不感到欢欣鼓舞,豪情满怀;没有谁不摩拳擦掌,奋勇向前。因为朱华辉煌的创业成就、精彩的商业智慧、博大的普世情怀,让越来越多的人坚信,跟着朱华,参与华之康,就能够成就自己的舞台,就能够放飞人生的梦想,就能够拥有灿烂的明天。
在热烈氛围中冷静转型
1992年,二十几岁的朱华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代股民,并且是一位极为成功的股民。邓小平南方谈话,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更多的热血青年奔赴高速发展的深圳。
朱华却逆潮而返,急流勇退回到南京。外因是南京市政府去广东招商引资,请他们回到家乡参与建设;内因是朱华已经感受到中国的股市具有难以把握的干预因素,并非掌握单纯的经济学、金融学的知识就能摸清其中的规律,风险太大。后来的形势和股市发展变化清晰地印证了朱华的冷静审慎和远见卓识,而与他同时在深圳股市腾挪的几位同学,因为被当时的热烈气氛所迷惑,坚守在深圳不肯抽身,后来都变成了比较普通的打工者。
其实,在深圳时朱华就瞄准了汽车贸易。1993年他回到南京,创办了红龙汽车贸易公司,开启了一场精彩的商场经营艺术表演。当时,汽车销售控制的门槛很多,但朱华以非凡的智慧和充足的财力拿下了国家有关部门核发的汽车销售牌照。一万平方米的室内汽车展销大厅金碧辉煌,在当时的中国绝无仅有;39个连锁汽车销售分公司遍布全国各地,震撼业内外;北京北方汽车交易市场和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都有朱华的分公司和展厅,财运亨通,风光无限。
开创分期付款先河
1995年,中国汽车销售史上的重大创举诞生,朱华推出汽车分期付款。
当时,一些人也进入汽车销售行业,来争夺这块丰厚的蛋糕。眼看蓝海里跟进了一些大小船只,早有警觉的朱华创造性地提出分期付款,这一销售方式让朱华再次保持了汽车销售领域一骑绝尘的地位。现在看来分期付款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当时,银行和保险公司都没有想到也没有见过这样的方式。朱华用自己的商业智慧和财力将这一模式搭建起来——个人分期付款购买汽车,只需请两名端着“铁饭碗”的公务员担保,付款30%就可提车,尾款两年内逐月支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一措施有效地规避了多种风险。轻松一招,就把踏进汽车销售的众多创业者远远甩在了身后。
“只付三万八,轿车开回家”,不但让期望买车的人提前实现了梦想,也极大地刺激了汽车销售,让私家车走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
面对的总是蓝海,身后总是一骑绝尘
1999年,创造汽车销售奇迹的朱华突然放弃经营了8年的汽车销售业务,迈进了跨度颇大的医疗设备销售领域。
其实外人并不了解,朱华在两三年前就开始谋划“跨界”的事儿了。他认为,任何行业都和人的生命周期一样,有欣欣向荣的初期,蓬勃发展的中期,也有走向衰落的晚期。进入汽车销售领域的人越来越多,银行保险方面的金融支持政策不断放开,汽车市场开始供大于求,中国“入世”已经为期不远,购买进口汽车将不再困难。
1996年开始,朱华就交给汽车导购员一项特殊的任务:跟进调查每一位来店购车人从事的职业。因为当年收入很高的人才有可能买私家车,他要知道这些人的钱是怎么来的。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来买车的人中有60%—70%是从事与医疗设备和器械及药品销售有关的工作。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能够获取高利益的行业,并且门槛高,尚处于行业早期,是一片比较“蓝”的蓝海。
这又是一次极为成功的跨界。当时,国内有一定规模的医院都在纷纷采购国外医疗设备和器械,进口渠道又没有全部放开,而获取国外厂家医疗设备代理资格非常困难,所以利润巨大。朱华凭借自己的商业智慧和公关能力,加上一般人不具备的雄厚财力,很快拿下了一家日本知名企业医疗设备的代理权。
同时,他对39家汽车销售分公司进行了切割。彼时,绝大多数经销商并未意识到汽车销售的红海已经临近,仍沉迷于汽车销售的那一点利润。朱华的这次大规模切割又为他赚取了颇为可观的利润,为他挺进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建好了财务通道。
书写一波又一波商业传奇
2000年,朱華正式进入医疗界,开启了又一波商业传奇。
此时,他并未完全放弃汽车销售,而是升级为汽车维修。他“切割”的是汽车销售的前半段,而汽车销售的后半段则是水到渠成,是尚无人开渠接水的“财源之池”,这就是4S店。拿到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4S店的指标很难,但越难,机遇的含金量也就越高,也越能激发朱华无与伦比的巨大能量。
拿下两家知名汽车企业的4S店,为跟随自己的汽车销售员工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平台;同时,医疗设备代理销售,也使员工多年练就的营销代理本领得到了新的释放。
“事实证明,我的这一步非常精准!”由于高端医疗设备单价高昂,而国内各大医院对国外高端医疗设备的渴望盛况空前,这使得国外高端医疗设备代理销售利润巨大,甚至超过了早期的汽车销售利润。朱华财源滚滚的传奇继续书写,高歌猛进的神话一再延续。
朱华认为,事业转型过程中,很多人常常犹豫不决,难以下定决心,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情感因素,一方面在熟悉的领域耕耘多年,很多渠道和关系资源在情感上放不下;另一方面对于跟随自己多年的团队伙伴,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在情感上也割舍不下。第二个因素是重资产,要放弃工厂、车间和设备,很多人觉得可惜,因此难以转型。“既然一个产业、一个行业到了饱和的程度,到了衰退的时候,不管是情感还是重资产,必须下决心果敢‘断臂’,这就是我的风格。这是对跟随我的员工们负责。”
正如朱华所说,世界上没有一个行业能永远赚钱,必须及时转型升级、生态创新,你的面前才能总是蓝海,才能总保持一骑绝尘的领先地位。
汽车4S店的运营过程再一次完美体现了朱华超常的商业智慧、创新精神和运作能力。
1999—2000年左右,汽车销售由暴利期进入微利阶段,但4S店刚刚兴起,行业爆发在即。朱华敏锐地意识到,他的投资不久就会全部回本。他向员工表示,回本后将把4S店交给大家经营,收入三七开,自己拿三。他的决定进一步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两年左右的时间,当年投入的成本已全部收回,跟随自己多年的员工不用再投资就有了稳定盈利的平台。
而此时,朱华的医疗设备代理销售已经牢牢占据了风口。一幕幕充满商业智慧的剧情,教科书般地展现了朱华高超的市场竞争天赋。
充满商业智慧的四场战役
朱华2000年注册成立医疗设备销售公司,当时国外医疗设备价格极不透明且供应稀缺,而国内绝大多数医院都急于采购国外医疗设备,不但能靠此提升医疗能力,还能打响医院品牌。
朱华带领营销团队迅速进入“阵地”,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从零起步,没有任何医疗设备营销代理和与医院打交道的经验及资源,但只用了两年时间,朱华及其团队就打开了医疗设备和器械销售领域的大门。
朱华身先士卒,一个月创造了3600万元利润,为团队做了示范。朱华团队很快把他代理的国际品牌东芝医疗器械销量做到了全国第一,稳稳地超过了当时几大国际一流品牌,连续15年稳坐头把交椅。在江苏、安徽、浙江一带,他凭一己之力,硬是让东芝医疗器械的市场份额超过QE、飞利浦、西门子三大顶级品牌之和。
任何一种产品销售,都会经历从蓝海到红海,甚至到深红的过程,从暴利到微利,从销量遥遥领先到价格近身肉搏,这样的宿命朱华是如何避免的?他又是怎样远远甩开竞争对手,长期保持一骑绝尘的呢?
第一仗
当一些医疗设备代理商“杀”进来的时候,朱华适时把当年做汽车分期付款的模式挪到了医疗设备销售领域。一台高端进口医疗设备动辄几百万元,一两千万元,很多医院难以做到一次性付清,分期付款是他们宁肯抬高价格也乐于接受的方式。一般的代理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来垫资,而朱华此前卖掉39家汽车销售分公司的钱足以从国外大量全款采购医疗设备。当时还没有金融租赁的说法,银行也没有开通按揭业务,朱华的这一招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后来,一些代理公司也开始做小规模的分期付款,朱华此时又抛出了“零首付”,顿时让竞争对手失去了竞争的底气。
第二仗
当一些代理公司实力有所增长,金融租赁等融资渠道开通之后,分期付款的优势没有了,朱华又抛出了延长保修期的杀手锏。
别人是一年保修,朱华就搞两年保修。从厂家买一年保修就是100万元,再增加100万元保修成本,大多数代理公司承担不起。后来有的代理公司壮着胆子也承诺两年保修,朱华就搞三年保修,这让很多代理公司瞬间就“赌”不起了。他们本来是怀着侥幸心理对赌,不敢从厂家买保修,单方面期望设备两年内不出问题,但往往超过一年特别是两年,保修成本风险增大,一旦出现问题损失难以承受。
而此时,朱华已经培养了自己的专业维修团队,成立了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维修服务公司,降低了维修成本,有效保证了价格优势和保修成本优势,让竞争对手无计可施。
第三仗
建立配件渠道。国外高端医疗设备维修很挣钱,卖配件的利润更大,比如CT机的一个球管都要几百万元,比原件高出很多。如果把整机拆散,卖维修、卖配件,它的价格将是新设备的3倍。但配件由厂家严格控制,朱华牢牢抓住这个商机,分别在美国和泰国成立了专业公司,直接进行配件采购,有效避免了贸易壁垒,摆脱了价格挟持,把利润空间攥在自己手里。朱华的这一招极为智慧,让自己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2014年,朱华的医疗设备维修服务公司成功上市,更加稳固地占据了国外医疗设备维修市场的制高点。
第四仗
开启了医疗设备维修托管业务。2007年左右,中国出现了一批金融租赁公司,医疗设备代理公司可以不用自己垫资了,医院购买设备也可以在银行按揭贷款。朱华的竞争优势面临挑战,但他的医疗设备维修托管业务已经成型,受到各大医院的追捧。
作为全国第一家医疗器械维修服务公司,朱华的公司不仅能维修日本的医疗设备,还可以维修其他所有国外知名品牌的医疗设备,并进行托管。一家大型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器械成百上千,不同设备出现问题,要分别找各个维修单位维修,不但麻烦,而且零散维修的费用较高。朱华推出了一揽子托管模式,整体打包服务,既节省了保修成本,更省去了设备管理成本,有的医院甚至不用设置设备维修部门。朱华举例说,南京一家大型医院,上一年的医疗设备维修费用花了3000万元,他的托管公司就以80%的维修费用进行托管,一年省去600万元的维修费用。此后还可逐年递减。
这一招又有效地维护了与医院的关系,随时掌握设备运行和需求情况,推动了医疗设备的代理业务。
这让人想起了毛主席当年带领红军四渡赤水,摇头摆尾,戏耍般地一次一次拉开敌军追赶的距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独一无二的精彩篇章。十分崇拜毛主席的朱华应该熟知毛主席的战争指挥艺术,他带领团队在医疗设备代理领域打下的四次战役,从容自如,场场精彩,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他的商业智慧又和这条红色的赤水河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演绎了一曲曲激流澎湃,带领大众创业的经典篇章。
在大健康领域指点江山,撒种布局
2014年,朱华带领团队开始向大健康领域进军。他的团队坚信,朱华的商业智慧一定会在这个领域掀起一场新的浪潮。
朱华的这场新的进军是從两方面布局的:
一个是远程医疗,目的是解决广大普通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该项目运用互联网通信、计算机、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字、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面对面”会诊,使一些在当地医院诊断不明、医治难度大、手术风险高、有特殊要求的疑难杂症及时得到权威专家的诊疗服务。
这时,朱华在医疗设备代理领域所积累的一千多家重点医院和千城万店渠道资源发挥了作用。这是一个利国利民同时有利各级政府的好事,老百姓有病不用舟车劳顿地去大城市寻医排号,在附近具备相应条件的医院就可得到大医院专家名医的诊治。上下左右纷纷响应,地方政府积极支持。
2019年,朱华在全国开始建立多家远程会诊运营中心,并着手打造领先的线上互联网健康平台“六早云医”。可以说,朱华是互联网健康平台理念的先行者。
2022年,朱华进一步扩大了大健康生态平台线上布局,与东华健康达成战略合作,链接24万+线上实名注册医生,1500+三甲医院、1000多名上游权威专家团队,提供实时的线上问诊、线下面诊和住院“绿色通道”服务。大健康生态平台拥有全国顶尖的医疗资源,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得到极大解决。
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慢病防治。“无癌中国”全国大型公益科普联动项目在100多个城市举办了1000多场活动,使“重大疾病重在预防”理念深入人心,5000多万百姓受益。该项目采用先进的试剂实现重大代谢类疾病检测,实现早预防、早检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健康,让广大人民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六早”对羟基苯丙氨酸酪氨酸尿液检测试剂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广告投放,试剂被纳入国家医保,进入国家卫健委产品目录。这一公益项目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为了切实让慢性病管理惠及百姓,朱华现已成立线下健康管理运营中心千余家,提供专业的慢病管理服务,全国深度推进“查、调、养、防、治、保”全生命周期健康大平台,一站式解决老百姓的健康问题,正式打通线下大生态健康圈。该平台现已拥有百万高净值会员,1500多万消费会员的巨大体量,已成为顶级互联网慢病管理服务平台。
不用一枪一弹
成为最成功的并购高手
对于大健康产业轰轰烈烈的布局,朱华有自己十分理性的思考。他清醒地认识到,大健康产业纵然在十年内拥有十几万亿的规模,但比起衣食住行来,近期内大健康还不能算是老百姓首选的“刚需”。因此,虽然团队在全国加速推进,但不能像汽车和医疗设备代理那样成为公司盈利的主要支撑。
2014年,朱华决定收购吉林生物研究院。他的核心团队一开始都不赞成,当时微山湖千岛湿地项目已投资15亿元,贷款压力巨大,资金异常紧张,朱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金链压力。但经过多次讨论、争论之后,大家还是理解了他的初衷:一是为老百姓解决早期大病预防的问题,这是造福人民的情怀所致;二是为公司增加一张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牌”,越是经济形势紧张越应如此;三是大家认识到这个市场一定是巨大的,提前布局,提前培育,具有战略意义。
后来大健康板块的顺利发展,让大家逐渐认识到,朱华当时坚持要收购吉林生物研究院,就是又增加了一张可以把握和运用的“牌”,有了这张牌,才有了大健康板块的今天和未来。当时公司已拿不出收购资金,但朱华却向对方郑重承诺,一周之内支付6000万元首付款。于是,高管团队一致表示用自己的资产质押贷款,完成这场收购。出乎大家预料的是,在收购签约的第二天,朱华通过释放股份的方式获得了6000万元投资,提前支付了首付款,并在不久后又以创造性的财务运作,不但全部付清了收购款,还余下一笔资金解决了许多燃眉之急。朱华“没用一枪一弹”的商业运作能力得到长江商学院教授的高度评价,称他是“最成功的并购高手”。
人们已经没有理由不信任朱华,这个项目的成功再次续写了他“一贯正确”的神话。
一場历经风雨的洗礼
在朱华30多年的创业发展史上,投资家乡微山湖千岛湿地项目具有标志性意义。投资微山湖千岛湿地项目的过程,使朱华得到了一场从精神到理念的洗礼。朱华总结说:“湿地项目使我得到了更大的成长。过去我不懂得如何与政府打交道,现在我学会了和政府打交道,和银行打交道,和资本打交道,学到了更多跨界知识。过去自己的能力主要是在流通领域施展,比较单一,经过10年的风风雨雨,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企业家。虽然这十年失去了很多,但得到的更多。我今后的成长会更快。”
2010年,家乡的党政领导找到朱华,希望他在家乡投资建设微山湖千岛湿地景区,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这是一个具有极大挑战的重大跨界,但“回报桑梓”的情感使他忽略了这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将会遇到的种种不确定因素。
首先是投资的不断追加。原来计划的3个亿后来变成了5个亿,后来又追加到8个亿,最后达到15个亿。朱华不得不从其他盈利项目上不断抽取资金,后来直接把稳定盈利的项目拖垮,毁掉了自己的主要造血来源。他不得不向银行贷款,甚至向民间借贷,进一步增加了资金财务成本。而此前他从来不用和银行打交道,“都是银行领导来请我吃饭,让我把钱存在他们的银行。”
其次是自己的精力几乎被这个项目耗尽。朱华的团队此前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他高薪聘请了一大批房地产、文旅规划设计、宾馆管理运营等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原来大都是比较成功的专家型、管理型骨干,工作条件优越,自主意识很强,加之初期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工作中经常发生矛盾,纷争不断。协调关系成了朱华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周他都要从南京赶到徐州沛县项目工地,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也就是能够稳定一周,过几天还会出现新的矛盾,所以我每周都得过去一两次。当时没有高铁,只能开车往返,就这么一直奔跑了8年。”这样的奔波,让朱华没有多少时间顾及其他业务,经营管理受到严重影响。
第三,大环境的变化,导致政府的一些承诺和政策无法落地实施。比如土地,2014年前后房地产业突然低迷,土地不敢开发,开发了房子卖不出去就会雪上加霜,资金崩溃,让整个项目无法继续实施,给工作的延续性造成了极大影响。
就是在这样的形势和环境下,朱华创造了一个传奇。一是投资规模的传奇,追加至15个亿,成为当地最大的投资建设项目。二是投资速度的传奇,只用了四年时间投资完毕,投入运营,四年前一望无际的荒滩变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五星级宾馆、餐饮娱乐、楼堂亭榭、花草园林应有尽有。三是自己从一点也不懂的外行成为文旅项目和管理的内行。
当初设想的为当地文旅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回报桑梓的目标提前实现了,但运行的困难很大。由于投资远远超过预期,光银行贷款就有5个亿,还有1亿民间借贷,在当时的环境下,融资成本非常高。一年银行财务成本就达5000万元,而盈利根本覆盖不了300多人的运营团队。特别是由于全力保证项目建设,生生拖垮了盈利状态良好的医疗设备销售和维修这两家公司,断了供血“财源”。如不采取措施,自己将深陷泥潭,无法前行。
关键时刻,朱华果断卖掉景区项目。过人的智慧再次显示效力,经过两年的反复协商,朱华与当地政府达成协议:由政府收购微山湖千岛湿地景区。
2018年5月,春暖花开的季节,朱华与当地政府正式签约。出席签约仪式的一位省领导对他说,由政府收购一个民营景区,在江苏是首例,在全国也可能是首例。
历经8年的微山湖千岛湿地景区投资建设项目,人们有不同角度的议论,尽管历经艰苦卓绝的磨难,损失也是显而易见的,但结果是成功的。一个可以作为旁证的现实是,当时应召回到家乡投资的另外3个企业家,事业皆损失殆尽,身心受到重创,其中一位抑郁不振,英年离世;一位在乡村每日与空巢老人下棋度日。唯有朱华仍精神抖擞,目光如炬。特别是通过8年的风雨洗礼,朱华羽翼更丰,潜能迸发,以更加坚定的自信,开启了资本赋能的美好未来。
开启气势磅礴的“资本元年”大幕
2022年,朱华带领华之康团队迈进数字健康时代“资本元年”,推出国内首家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引领大健康行业迈进智慧时代;布局资本市场,完成港股交割,进军酱酒领域,打造“港股主板唯一白酒股”。
朱华开启“资本元年”的壮举是以一款豪气十足的“帝王池”酱酒拉开大幕的。
2022年4月,朱华大笔一挥,携手主板港股,置入茅台镇的酱香白酒。
千秋大业一杯酒,三江五湖帝王池。朱华以横空出世的气概和精彩绝伦的结构,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气势磅礴的产融结合、大众创业热潮。
──他将金融要素有机注入“帝王池”,拥有一瓶帝王池就意味着拥有一只股票,使每一瓶“帝王池”具有金融产品、理财产品的属性,让每一位购买帝王池、品尝帝王池、赠送帝王池的人都有成为创业者的可能,只要你愿意。
──他将多年来跟随他代理汽车和大健康的1000多家合作伙伴、百万会员转化为帝王池股民,直接成为股东,加上几十万迅速拥有帝王池的新代理,几乎是一瞬间,使帝王池成为拥有最多股民支持的股票,强大的私域流量如滚滚洪流,气势磅礴。
──他以巧夺天工的商业智慧,在我国顶级酿酒专家的支持帮助下,在茅台镇众多酒厂中精心选择了一部分酒厂,囤积了5万吨优质基酒,保证了帝王池的品质,保证了帝王池的供应,保证了帝王池与股票的匹配,保证了帝王池金融赋能源远流长。
──他以无可比拟的运作能力,融合高端资源,成功打造了强势品牌帝王池。与中国最大的机场广告运营商华君集团、中国大型高铁广告运营商、中国最大综合新媒体运营商中视电广,以及诸多国内大型招商平台成功达成战略合作,携手打造了帝王池12亿广告,在全国66个机场、高铁强势登陆,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陈道明、张国立、陈建斌,三大影帝,携手助推,与帝王池相映生辉,华彩夺目,让帝王池独领风骚。
朱华认为,大健康和慢病管理目前还不是刚需,需求的高潮和风口还没有完全到来,得养着,有一个慢慢教育和认知的过程。而酱香白酒则是到了高发期,同时具备大市场、强刚需、高利润、高复购四大要素。朱华有序构建起来的五大优势,让这四大要素势能叠加,冲力十足,即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基酒优势、资本优势、模式优势。五大优势组合出拳,几乎无人可敌。特别是以产融结合为核心的资本优势和以大众创业及共享经济理念为基础的模式优势,是一个重大的商业创新,必然会继续书写朱华一骑绝尘的神话。
他就是一棵创业的常青大树
朱华曾反思,自己当初毅然投资微山湖湿地项目,源于自己成功过早,认为自己做什么事都会取得巨大成功,所以有些膨胀。在对诸多不可预见和难以把控的不确定因素没有足够认知,特别是对于与政府及银行资本合作没有经验的情况下,贸然跨界,投入巨资,有失慎重。
但是了解这一项目过程的人却普遍认为,正是朱华的这一贸然跨界,更加激发了他的学习能力、抗压强度、运作智慧,特别是迅速激活了他在当年股市获取第一桶金的经验和专业素养,成为了更加强大的具有复合型素养的企业家,奇迹般地开启华之康集团“资本元年”大幕,就是证明。
朱华一直认为,任何一种行业,周期都有三个阶段,进入一个行业要选择他的最佳生命周期,即要在成长前期进入一个行业,不能在高速成长期和成熟衰退期时再进入。所以有人认为他走得太快,放弃得又太坚决。一位跟随他多年的高管告诉我们,她刚刚加入朱华这个平台的时候,就觉得他走得太快,有些担心,后来她理解了,“每一次转型升级他都是很及时的,这样才能把别人甩在后边,你看他干什么都挣钱,挣得很快。如果他转型不快,决策不迅速,没能快速推动资金,打开新的市场和机遇,作为一个中小企业很容易倒掉。关键是他洞察得准,把握得好,这一点是常人所不及的。”
朱华虽然成功早,后来每一步迈得也都很正确、及时,却并非没有遇到一点困难,但他都胸有成竹地坦然面对。跟随他20多年的伙伴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比如微山湖湿地景区项目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见过他皱过眉、叹过气。每到年终,甚至春节的前两天,他一定会全天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耐心地等待催要工程款的人,而绝不是躲起来让助手去應付。所以,没有谁不钦佩朱华敢于担当的人格,也没有谁会怀疑他有过不去的坎,更是坚信他始终有越来越雄壮的未来。
了解朱华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他的学习能力,在困难中寻求方法的能力非常强,无论多么严峻的艰难险阻,他一定会想到一个方法去化解所有的问题,他做的事一定能够做成。”所以人们愿意追随他,坚信他能量的强大,有他,企业就塌不了,他的前面是浩瀚的蓝海。哪怕是人们已经熟视无睹的红海,他跳进去,就会神奇地出现广阔的蓝色空间。
在许多商人、企业家语境里都出现过一个词:弯道超车。朱华却认为,弯道超车很容易翻车,不要弯道超车而要换道超车,选择好新赛道,适时跨进去,上升期的赛道都可以获取丰厚回报。想想朱华30多年的四次转型,特别是在骤然爆发并持续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前夕,他在微山湖项目转让文件签上自己的名字,意味深长,令人悟道。
朱华为什么总是这么意气风发,总是这么激情似火,一位高管的话给出了答案:“在他眼里,他一直觉得自己做的事是最棒的,他一定要做一家顶级企业,顶尖平台,他不是一个利益至上、利欲熏心的商人,他是有情怀的,兼具理性和感性,他不一定追求自己要赚多少钱或者怎么样,但他一定是想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他把创业当成一种兴趣,但是他确实又很会赚钱。”
“他就是一棵创业的常青大树!”
不断书写一骑绝尘的商业传奇
党的二十大召开当天,朱华带领全体高管收看大会开幕式,聆听习总书记报告,然后组织学习,结合集团当前工作和发展战略进行讨论,一直持续到傍晚。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是有方向感的,是有大格局观的,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的。这个方向感、大格局观和社会责任意识,就是朱华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学习和把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遵循和自觉。
朱华,和他率领的华之康集团沐浴着伟大新时代的阳光,不断书写新的一骑绝尘的商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