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始终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通过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来改善和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素质是我们党干部队伍建设的一贯原则。立足新时代新阶段新要求,要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着力建设一支契合时代需求、切合发展实际,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优化“进”的渠道,着力扩大年轻干部队伍“蓄水池”。要加强“源头”建设,畅通进才渠道,放眼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行业,既注重体制内挖掘,也注重体制外补血,通过从社会考录、从高校招引、从内部选优、从基层择优,蓄好源头活水,着力提升年轻干部的数量和供给质量。把发现识别优秀年轻干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完善日常发现机制,厘清标准条件,通过日常了解、干部調研、年度考核等途径,重点发现各层次、各领域在具体实践中打过硬仗、担过重任、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建立“动态型”专业化年轻干部“储备库”。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首关,加强政治素质考察,把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好苗子”选出来、用起来,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年轻干部队伍。
优化培养机制,推动优秀年轻干部“选得好”又“墩得实”。要把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党内政治生活锻炼贯穿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全过程,依托行政学院、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对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常态化、周期性、迭代式培养,切实加强年轻干部理论培训和党性教育,确保年轻干部忠诚可靠。要把握实干主基调,把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最好课堂,推动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多经历一些“热锅”的煎熬、经受一些实战的摔打。要坚持在实践中考验干部,通过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重大项目一线、重点产业一线、重点工作一线经受历练,培养干部驾驭全局、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增长做好群众工作的经验。
优化管理监督,确保年轻干部队伍始终干净纯洁。坚持日常与长效相结合,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经常性“把脉会诊”,适时“修枝剪叶”,抓好“田间管理”,让年轻干部始终“在频道”“走正字”。健全完善从严管理机制,切实把行为管理和思想管理统一起来,把工作圈管理和社交圈管理衔接起来,把八小时之内的管理和八小时之外的管理贯通起来。常态清理整顿年轻干部队伍,不定时下沉到年轻干部具体负责工作的第一线实地查、现场看,辨别年轻干部的现实表现,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年轻干部从严把关、及时谈话提醒,对表现突出的重点培养、好中选优,始终保持“一池活水”。
优化使用机制,畅通年轻干部成长进步“快车道”。要把正确的用人导向鲜明地树立起来,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论功过,以担当作为定等次、排先后,让“有为”干部上得来,“无为”干部下得去,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落实年轻干部常态化选拔配备使用机制,结合换届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联动调整,有计划地腾出一定数量的领导职数,适时适位“用”,让“好苗子”因材器使。既要大胆用人,也要科学用人,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通盘考虑干部队伍整体的匹配度,注重新老交替与合作,抓住年轻干部最佳使用期,让优秀年轻干部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创造性开展工作。
(作者单位:中共西宁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张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