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3月:发奋自强 革命日新

2023-04-27 23:46李桂华朱腾飞
前线 2023年3期
关键词:旅欧北洋政府大本营

李桂华 朱腾飞

孙中山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

1922年6月16日,因反对孙中山北伐,粤系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派兵包围总统府,并炮击粤秀楼。8月,陈炯明回广州就任粤军总司令,孙中山则被迫远走上海。这意味着,第二次护法战争宣告失败。

陈炯明的背叛使孙中山深受打击。他十分痛心地表示:“顾失败之残酷,未有甚于此役者。”这次失败使他彻底明白,依靠地方军阀进行革命是行不通的。此后,他认真总结失败教训,逐步确立了“以俄为师”的革命思想。1923年1月底,他与苏联特命全权代表越飞签署了《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基本确立了联俄联共的革命主张。

退居上海期间,孙中山号召北伐各军回师讨逆。为将陈炯明逐出广州,他广泛联络粤、滇、桂各军,组成东西两路讨贼军。在孙中山的统一指挥下,两路讨贼军连战连捷。1923年1月,陈炯明仓皇逃离广州。次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开始主持政权的重建工作。

是时,国内政治形势日益严峻。为了给新成立的广州革命政权营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不给北洋政府留下破坏和平统一的口实,孙中山决定不成立正式政府,并宣布不继任大总统,只续行大元帅的职权。

1923年3月2日,在广州大东门外的农林试验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简称“大本营”)宣告成立。大本营共设外交、内政、建设、财政四部及法制、审计两局。此时的大本营,虽无政府之名,却已具备了政权机关的各项基本职能。

借助大本营的建立,孙中山实现了对广东地区的有效管控,广州革命政权日益稳固。但是,大本营仍未完全摆脱对地方军阀的依赖,政令的颁布与执行更是困难重重,这使孙中山进一步明确了联俄联共、以党治国的想法。此后,他加强了与共产国际的合作,积极联系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邓小平从哈金森橡胶厂辞职

1920年9月,年仅16岁的邓小平(时名邓希贤,1927年改名为邓小平)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次年3月,因缴不起学费,邓小平被迫从巴黎巴耶中学辍学。此后,为攒钱读书,他当过轧钢工、餐厅服务员、码头搬运工和清洁工。最困难时,他每天只吃两餐,食物主要是面包加自来水。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他不禁感慨:“生活的痛苦,资本家走狗——工头的辱骂,使我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很大的影响,最初两年对资本主义社会性的痛恶略有感觉。”

1922年2月,邓小平来到巴黎城南的夏莱特市,进入哈金森橡胶厂工作,并在此结识了王若飞和赵世炎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在他们的影响下,邓小平开始阅读《新青年》和《向导》等“关于社会主义的书报”,积极向团组织靠拢,并逐步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1922年10月,邓小平从哈金森橡胶厂辞职,打算进入塞纳的夏狄戎中学就读,但是因学费不足,最终未能顺利入学。1923年2月,迫于生活压力的邓小平回到哈金森橡胶厂,3月7日,再次辞职,开始走上职业革命之路。

1923年6月,邓小平来到巴黎,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团体中最年轻的成员。不久,他进入书记部,参与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少年》(后改名为《赤光》)杂志的编辑工作。因刻字工整、印刷清晰、装订简雅,他被大家称为“油印博士”。凭借着突出的工作表现,邓小平迅速成长为团组织的骨干成员。

1924年7月,在第五届旅欧共青团执委会第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当选为执委会书记局成员,并自动转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越来越多地参与党内事务,并逐步成长为中共旅欧支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在哈金森橡胶厂的这段时间,邓小平完成了思想上的蜕变。一年间,他从一个怀抱实业救国梦想的进步青年,成长为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革命青年。从决定离开工厂、投身革命的这一刻开始,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壮阔征程已悄然开启。

北洋政府宣布废除“二十一条”

1923年3月10日,北洋政府向日本提出照会,宣布废除“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的产生,最早可追溯至民国初期。一战爆发后,日本打着日英同盟的旗号对德宣战,并借机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益。1915年1月,日本又以支持袁世凱称帝为诱饵,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北洋政府最终选择了妥协。1915年5月9日,因“国力未充,难以兵戎相见”,北洋政府被迫接受了“二十一条”中1至4号条款的大部分条件。25日,中日双方签署了“二十一条”的修正案——《中日民四条约》。

“二十一条”一经签订,随即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各地民众纷纷走上街头游行,强烈要求废除“二十一条”。1915年5月,正在湖南一师读书的青年毛泽东听闻消息,当即写下了一首振聋发聩的四言诗:“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6月,正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发表《国民之薪胆》一文,深刻揭露了“二十一条”的侵略本质,呼吁全国人民起来挽救民族危亡。

在中国人民的奋勇抗争下,“二十一条”的实行受到极大抵制。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取消“二十一条”和收回山东权益等提案。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经过艰难交涉,中国成功收回了胶州湾等地,进一步加速了“二十一条”的瓦解。1922年11月至次年1月,北洋政府众议院和参议院相继通过了认定“二十一条”无效的议案。1923年3月10日,因条约“虽经中华民国大总统签署,但并未按宪法规定之要求,得到中国议会的赞同”,北洋政府正式通告日本废除“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的废除,不仅标志着中国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重大胜利,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志和一往无前的勇气。该条约的废除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壮大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队伍,增强了革命力量。

(作者简介: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朱腾飞,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 金蕾蕾

猜你喜欢
旅欧北洋政府大本营
“团团”大本营——光荣的青年垦荒队
“团团”大本营——永远19岁的丁佑君
中共旅欧支部开展的“学共产主义”活动

——致自闭者
不应被抹杀历史功绩的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公文管理机构
趣图大本营
走进国粹脸谱大本营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周恩来与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