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需要文艺先行,让文艺成为传播载体,丰富对外传播内容,拓宽传播途径,增强文化影响的持久性。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国家大剧院扎根于中华优秀文化沃土,积极创作反映现实主义题材和“三精”作品,同各国媒体和文化平台合作传播优秀中国文艺作品,同时举办国际论坛、发起成立世界剧院联盟,搭建多边交流平台,走出了传播中华文明和展现中国精神的“大剧院步伐”。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中国故事; 中华文化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 G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3-0075-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报告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结合起来进行阐明,为中华文化走出去、传播好中华文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国家大剧院把经典作品和优秀中华文化通过各种平台、媒介,用文化艺术这种美好的载体面向海外传播,取得良好效果。这不仅展示了国家大剧院形象,更立体更有效地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也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贡献了力量。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文化艺术理应先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积淀,中华文明曾对世界多个国家产生过深刻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具有为世界人民所接受的基本特质和群众基础,更具有向国际传播的底气和信心。
优秀的文化艺术兼具共通性与传播性。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感情的传递”。文化艺术最易沟通心灵,具有天然的感染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最大的价值在于影响人和感染人,与世人产生共情。一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其受众不分国籍、不分民族,都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好,体会到其中人文价值的感动。
文化艺术是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传播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更需要在世界舞台绽放。20世纪,京剧大师梅兰芳带领《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经典作品走出国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旋律漂洋过海,这些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在国外广受好评。近年来,国家大剧院相继创排了许多涵盖中国故事与世界经典题材的原创剧目,不断向海外传播,取得良好反响。2022年,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夏日彩虹》在美国芝加哥古典音乐广播网全剧播出,并陆续在65家电台面向333个美国城市播出。该剧讲述了女教师杨彩虹扎根贫困山区、献身教育事业的不凡经历,反映了乡村教育工作者对于理想、事业、爱情的抉择,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这是中国现实题材歌剧首次大范围在海外主流媒体播出,并深深地感染了美国听众。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文化交流交融,各种思想交锋碰撞更加频繁。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必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需要文艺先行,让文艺成为传播载体,丰富对外传播内容,拓宽传播途径,增强文化影响的持久性。
用文化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让文艺对外讲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价值,讲好古远丰厚的中华文化积淀,讲好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过程中发挥传播效应;让文艺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就能对建设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用文藝传播中华文明,必须要有好的内容、好的作品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最好的呈现方式之一是创作一大批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文艺作品,用它们来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沟通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传播影响,内容为王。国家大剧院始终致力于打造中外舞台文艺经典。建院16年来,原创和制作了100部新剧目,包括72部歌剧、18部话剧、5部京剧、4部舞剧等作品。近两年来,国家大剧院积极创作展现中国当代题材、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用情用力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并且不断向海外宣推,取得显著效果。
国家大剧院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原创歌剧《骆驼祥子》先后赴欧洲巡演,吸引了整个意大利乃至西方歌剧世界的目光,所到之处满是掌声喝彩。原创歌剧《夏日彩虹》等8部作品在美电台播出,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在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数字平台直播,许多优秀的中国文艺作品走进西方主流文化艺术的传播平台。国家大剧院结合五一、十一、中秋等传统节日,精心策划线上特别演出,将民族音乐会、民族歌舞等精彩演出面向海外网友播出,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有美国听众评价:“《夏日彩虹》这部作品,令人耳目一新。”阿尔及利亚网友评论:“中国优秀艺术家拥有宏伟的精神高度,这源于他们对爱、和平、宽容与自由的坚定信念和友好共处的理念。”听众及网友的积极反馈,充分印证了中国故事同样会成为世界经典,中国故事同样会感动世界。只要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用好的作品提炼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展现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就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文明。
用文艺传播中华文明,应构建立体化的文艺宣传阵地和国际平台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近年来,国家大剧院在面向海外国际传播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逐步构建起立体化的国际传播体系和海外传播阵地。
举办三大国际论坛,努力开拓海外传播发展新格局。作为国家级表演艺术机构,自2019年起,由国家大剧院发起举办世界剧院北京论坛、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与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并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努力打造国际性表演艺术合作平台。三大论坛为全球表演艺术行业的创新发展交流新思路、探索新方向、贡献新动能,并建立起交流合作共赢平台,不仅加大了文明交流互鉴,更深化了各种文明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发起成立世界剧院联盟,积极构建世界剧院命运共同体。以共建世界剧院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国家大剧院发起成立了世界剧院联盟,已吸纳五大洲18个国家27家国际艺术机构成为联盟成员,搭建起规范性、深层次、常态化的多边交流平台。在联盟平台上,中外表演艺术机构积极探索文化交流传播机制和国际合作的新模式,促进表演艺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创新。
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力打造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自媒体矩阵。国家大剧院充分利用成熟国际传播平台特点,在各大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先后建立官方账号,以艺术作品为媒介向世界讲述中国艺术的魅力。国家大剧院海外传播矩阵粉丝突破百万,已覆盖六大洲175个国家和地区3000余万海外网友。自2020年起,大剧院每年面向海外播出至少10场精彩线上演出,持续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同时,国家大剧院联合央视网、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文化网等国内主流媒体旗下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打好国际传播组合拳,先后以中、英、法、俄等9种语言面向海外同步播出多场音乐会、舞蹈等线上演出,更是推出中英双语导赏,为海外观众解读中华文化。来自厄瓜多尔、塞内加尔等国网友积极评价:“清晨美妙的直播音乐唤我起床。此刻我戴着耳机坐在沙发上,仿佛漫步在山间,感受到微风拂面,听到鸟儿鸣啼,闻到芬芳花香。”“我看到了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中国港澳台地区网友表示:“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借船出海,用世界声音阐释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形象
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在《文化的解释》中指出:“文化是通过符号在历史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艺术是世人最能产生共情能力的人类文明成果,兼具传播力的同时更具现实意义。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更能凸显中华文明传播的力度与广度。
强强携手,联合国际艺术同行“搭台唱戏”。自2019年起,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数字平台、欧洲歌剧联盟数字平台、西班牙马德里皇家歌剧院线上平台相继直播和播出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自制歌剧《游吟诗人》《卡门》和新年音乐会;《夏日彩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8部国家大剧院原创和自制歌剧在美国芝加哥古典音乐广播网及多家电台播出。英国古典音乐杂志《留声机》积极献言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并同《国家大剧院》杂志展开合作。
借船出海,运用世界各国媒体传播中国声音。优秀的中国文艺作品不仅走出去巡演,剧院线上演出的华彩乐章同样走入西班牙国家电视台、德国汉堡电视台与巴登符腾堡州電视台的文化节目之中,并登录德国德累斯顿音乐节和澳大利亚墨尔本交响乐团线上平台,用艺术语言讲好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国家大剧院同各国知名媒体与文化平台合作,走出了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大剧院步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崔乃文.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N].人民日报,2022-10-27.
(作者简介:宫吉成,国家大剧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责任编辑 / 蔡庆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