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喜吉
摘 要:[目的]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人口是一项重要的因素,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条件,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和效果。[方法]本文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利用甘肃省历史统计数据资料,系统地分析了甘肃省农村人口的发展状况。[结论]分析发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下甘肃省农村的人口基础条件是农村人口总量不断减少、人口的老龄化现象较严重且抚养压力大,性别失衡现象较严重,将来甘肃省乡村振兴的主要阵地集中在中部及东南部地区(陇中、陇南、陇东)。[建议]为此,全面的推进甘肃省乡村振兴、加快甘肃省农村的现代化,就必须从甘肃省农村人口现有基础条件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甘肃省;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7.008
1 研究现状
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发生转移,从而导致我国农村人口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动,劳动力数量不断地减少,结构扭曲,主要表现为在年龄上青年少老年多,性别上男少女多,能力上高素质者少一般素质者多的特点。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的发展。为此,有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加快农村经济振兴,吸引劳动力外流返回家园,培育新的职业农民,重建农村农业生产主体,推动治理农村“空心化”问题。由于人口迁移,即使放松我国的生育政策,農村居民人口的规模也将继续减少,老龄化的程度将会不断地加深,且呈现出一种城乡倒置的现象,人口分布的区域性差异也更加明显,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降低了流动人口返乡居住的可能性。改变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较为匮乏的现状,必须要加强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管理。基于以上研究,2021年有学者对我国农村人口的发展全貌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人口规模不断缩减、家庭规模持续的缩小、人口老龄化、人口质量得到了持续的改善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的人口基础条件,且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指导。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乡村振兴农村人口的变动研究已相当深入,但就甘肃省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其农村人口变动方面的内容还较为欠缺,因此,本文利用甘肃省现有历史人口的统计数据资料,从农村人口的规模、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系统地分析甘肃省实施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人口基础条件,对甘肃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现存问题提出改进策略,这将对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以及建设美丽中国都有重要意义。
2 甘肃省农村人口变动态势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农村人口变动总体呈“倒U”型(图1)。从改革开放的19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甘肃省农村人口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直到21世纪初,政府采取措施对人口总量增长进行控制,从而使人口增长的趋势有所放缓。由图1可知,1999年农村人口总量为1939.40万人,2020年降为1194.74万人,21年间下降了744.66万人。农村人口的数量从1999 年开始呈现出较为快速下降的趋势,这一阶段由于我国劳动力的流动获得了政策的认同,所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出现了一个高峰,使得人口流动引起的城市化水平愈来愈高。
从占全省人口的比重来看,甘肃省的农村人口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较稳步发展以及到21世纪以来不断地下降这样一个过程。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农村人口的所占比例为85.59%,到了21世纪初,下降至74.04%。这反映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甘肃省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2020年,农村人口仅有47.77%的人口分布于农村。总体来看,21世纪以来,甘肃省农村人口规模及占比均呈现出明显地减少态势。
3 甘肃省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态势
按照人口老龄化的国际衡量标准,当一个地区或国家的60岁以上的人口所占的比例达到或者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所占的比例达到或者超过7%时,将其人口结构称之为“老龄化”。按照上述标准,甘肃省农村在2005年的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714%,说明在2005年就已步入“老年型”人口。在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高达1537%,表明其农村人口老年化现象较为严重。在人口学中当 0~14 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低于总人口18%的称为“少子化”,在2000—2020年期间,少儿人口的比重整体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且由表 1可知,2014年少儿人口的比重为1729%,低于人口学中所要求的标准线,与2000年相比整体下降了1199个百分点。在2015年,我国为减轻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全面地实施二孩政策,因此,在2020年,甘肃省农村的0~14岁的少儿人口比重才有所上升,其比重为1952%,高于少子化18%的标准线,较2014年上升了223个百分点,甘肃省老龄化问题有所减缓。
从抚养比来看,甘肃省在1990-2020年期间其少儿的抚养比逐渐下降,老年人口的抚养比逐渐提高,在未来,甘肃省农村老年抚养比将占据总抚养比的主导地位,抚养负担主要以老年人口为主。甘肃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时面临一个老龄化的人口结构。
4 甘肃省农村人口性别结构变动
本文中的性别比例是指农村人口中6岁以上农村人口中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从图2可以看出,2001-2020年,甘肃省男女性别比变化波动较大,从整体看,甘肃省农村的男女性别比数值有所缓和,说明性别比失衡问题有所缓解。
2000-2005年,性别比不断的下降,达到了2005年101的一个较低水平,但在2005年后其性别比又不断攀升,达到了2014年110的一个最高点,此时,说明甘肃省农村人口性别比的失衡现象相对较为严重。2014-2019年间,性别比例再次开始下降,在2019年达到了最低水平100,在2020年又增长到了105。说明在2014 年以后,甘肃省农村人口性别开始低于我国全国的平均水平,性别的失衡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依旧存在。
5 甘肃省农村人口空间分布变动状况
5.1 甘肃省农村人口规模空间分布特征
甘肃省农村人口重点分布在中部及东南部地区(陇中、陇南、陇东),这意味着将来甘肃省乡村振兴的主要阵地也集中在这几个区域(图3)。目前,甘肃省农村人口数量较多的市(州)主要是天水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州、庆阳市、平凉市等人口较多的地区,这些市(州)的农村人口的規模仍在100万左右,其中天水市为162.45万人。从空间分布看,各市(州)农村人口的分布存在较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其中河西五市人口分布较稀疏,陇中、陇南和陇东人口分布较稠密。
跟2000年相比,甘肃省各市(州)农村人口的规模都有所下降,经历了更为清晰明显的人口的城镇化过程。天水市、定西市两市农村人口的规模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每个市(州)约减少100万人。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嘉峪关市、金昌市和酒泉市三市在较为快速增长的经济背景下,农村人口的规模变动不是很大,人口主要还是聚集于城镇,表现出较高城镇化的特征。
5.2 甘肃省农村人口比例的空间分布特征
从甘肃省各市(州)农村人口占人口数的比例来看,各个市(州)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大。嘉峪关市、兰州市和金昌市三市处于较高水平的城镇化的阶段,农村人口的比例较低,并且这些地方农村的发展水平也较好。相对于其他市(州)而言,这三市的农村人口的比例不到25%,而有些市(州)的农村人口的比例在50%以上,分布在农村的人口有的甚至在其半数以上,比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州和甘南州等,这些地方主要分布于甘肃省的陇中和陇南地区(图4)。2000-2020年期间,各市(州)农村人口的比例明显有所下降,尤其是陇中和陇东的一些地区,其中一些市(州)的下降率达到了20%以上。这是由于城镇化的持续发展,使得农村人口迁移流动向比较发达的城镇地区,这意味着甘肃省在实施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农村人口继续城镇化的一个过程,这会使得农村人口的比例也会跟着下降,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面临人口的规模和比例“双重下降”的一个状况。
6 结论与启示
通过甘肃省历史统计资料的数据分析和梳理已有研究发现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施的人口基础是:
(1)甘肃省农村人口数量持续缩小。在人口持续减少以及农村人口不断城镇化的趋势下,可以预见未来部分村庄的空心化以及消失,且会制约农村的赡养和抚养功能的发挥,这将影响甘肃省农村家庭的发展。
(2)甘肃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老年人口所带来的抚养负担明显的加大。农村少儿的抚养比逐渐下降,老年人口的抚养比逐渐提高,甘肃省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现象和少子化问题将会越发严峻,甘肃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时面临一个老龄化的人口结构。
(3)甘肃省农村人口性别比的失衡现象较为严重,农村劳动力呈现明显的女性化趋势。 2014 年以后,甘肃省农村人口性别开始低于我国全国的平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性别的失衡问题得到了缓解,但依然存在。
(4)甘肃省农村人口重点分布在中部及东南部地区(陇中、陇南、陇东),这意味着将来甘肃省乡村振兴的主要阵地也集中在这几个地区。
为此,全面的推进甘肃省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的现代化,就必须从甘肃省农村人口的基础条件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措施,将农村人口规模大、比例高的地区和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作为乡村振兴主要阵地。不断增强农民培训,对不同阶段年龄的农村人口和不同性别结构的人口进行不同的培训,发挥“613899”人口的价值;除此之外,继续加强对农村养老、医疗基础设施的整合优化,为农村人口提供良好的健康环境;鼓励年轻人们回乡就业、创业,致力于家乡经济的发展;最大程度地激发农村各类主体活力,形成强大的合力,更好地满足甘肃省乡村振兴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文丰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回流与治理[J].农村经济,2021,(05):110.
[2]熊主武.努力改变农村人口结构扭曲的状况[J].中国发展观察,2012,(01):4548.
[3]于水,姜凯帆,孙永福.“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意愿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11):97101.
[4]屈均冠.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路径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32(05):5863.
[5]邓彬.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助推机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