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涛
2023年3月22日至24日,联合国水事会议(The UN 2023 Water Conference)在美国纽约召开。这是自1977年阿根廷马德普拉塔水事会议召开以来,联合国时隔近半个世纪之后再度召开该议题的高级别会议。会议通过的关键成果《水行动议程》引起广泛重视,并再次警示全世界,应对水风险与水危机、加强水资源管理,需要各方协同参与,也需要系统思维和技术创新。水资源管理的进步,将会有力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2023年联合国水事会议从“声明”到“承诺”
2023年联合国水事会议旨在促进实现全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审查了联合国水和环境卫生行动十年(2018—2028)的中期执行情况,重新评估了水对于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约6000名参会人员基于“紧急应对水危机”的共同目标,再次确认了“人人享有水和卫生设施的人权”。会议通过的《水行动议程》包含700多项保护水资源的相关承诺,并涵盖一系列行动计划,涉及能力建设、数据、监测系统以及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从“声明”到“承诺”,这是一个重大转变和进步。会议同时呼吁全球各方在水行动方面保持充分的协作,包括国际合作与跨部门协作。
3月22日,中国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水事会议全体会议上作一般性辩论发言时介绍了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的实践和经验,提出了四点倡议:一是保障人人享有安全饮水的基本权利,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对处于贫困、干旱、偏僻乡村的居民而言,获取这种权利仅靠个人努力而不能及,需要各国政府、社会组织乃至国际社会提供公平获取这种基本权利的支持和帮助;二是充分认识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这种属性要求地球村居民共同履行可持续利用淡水资源的义务和责任,积极推动和实现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尊重自然界河流生存的基本权利,把河流视作生命体,建构河流伦理,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四是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加剧的挑战,充分发挥联合国机构作用,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智库、社会组织等发挥各自优势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凝聚应对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的智慧和力量。
水资源管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水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能源与食物生产、健康的生态系统,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存都至关重要。水资源是一个多维的概念,既包括物理维度的水量(流量和存量),也包括更加广泛的环境、社会与经济等维度。水资源管理涵盖水资源规划、开发和利用的全过程,既包括对水量的管理,也包括对水质的管理。水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水安全,良好的水资源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在2015年联合国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及的十七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第六项目标是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SDG 6,表1)。
推动SDG 6,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这是因为SDG 6与其他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6》中,特别强调了SDG 6与健康(SDG 3)的紧密联系。与其他目标之间的关联还包括:
SDG 1(无贫穷):缺水或水污染会影响生产和生活。
SDG 2(零饥饿):粮食生产需要灌溉用水。
SDG 3(良好的健康与福祉):缺水或水污染都会影响人体健康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SDG 4(优质教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儿童过早辍学,承担为家庭取水的任务。
SDG 5(性别平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和女童承担了为家庭取水的主要任务。
SDG 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水电是清洁能源;污水中可以回收沼气和其他能源。
水资源管理助力降碳减污协同增效
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关于水-能源-碳耦合(Water-Energy-Carbon Nexus)的研究受到关注。以污水处理领域为例,目前的污水处理技术越来越先进,但很多技术还是通过高能耗、高药耗来削减水中的污染物,而生产能源和药剂的过程会造成大量的碳排放。能源消耗与药剂投加是污水处理厂运营阶段温室气体的主体排放源。同时,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的收集、输送、处理、污泥处置等)的不同环节中,也会排放温室气体。世界范围内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通常约占到人类活动排放总量的1%~3%。我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污水处理规模最大的国家,2020年全国污水处理全行业年耗电量达184亿kWh。根据我们团队的测算,2021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1年增加了30%以上,其中由能源消耗导致的间接排放量占比为50%~70%。
碳中和背景下,探索污水处理行业的降碳减污协同增效路径十分必要,其中重点是污水处理厂的能源优化与资源循环。污水处理厂能源优化的路径主要包括能效提升、能源回用与能源再生,资源循环包括对于污水处理厂的水资源、药剂以及相关营养物质和纤维素等进行回收利用(表2)。此外,还可以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加强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源头保护来减少对水处理的依赖、采用人工湿地等低耗的水处理工藝。通过上述路径,未来污水处理行业有望从传统粗放的“线性经济”模式转向可持续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降碳减污协同增效。
水资源管理的挑战与应对
目前,人类面临严重的水风险和水危机,存在很多挑战。联合国数据显示,全世界约有20亿人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 有20亿~30亿人每年至少有一个月会遇到缺水问题,全球80%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全球有40%的人受到缺水的影响,洪水和其他与水相关的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所有自然灾害致死人数的70%。自1990年以来,全球最具破坏性的1000起自然灾害中有90%与水有关。到2030年,仍将有16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28亿人将缺乏水卫生设施。
这些挑战不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于发达国家。例如2014年美国密歇根州弗林特市爆发的“铅水危机”,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当地不少儿童被检测出血铅超标。2019年,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市也曾爆发“铅水危机”,主要是该市水管老旧,导致水中含铅量超标。2023年2月,美国总统拜登和副总统哈里斯在费城发表讲话,宣布拨款5亿美元,用于修复老化的含铅供水管道以及升级该市的供水系统。
水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及其与自然、社会系统的交互作用决定了未来水资源管理会面临长期挑战。水资源管理需要各方协同参与,也需要系统思维和技术创新。
应对水风险与水危机,需要加强合作与对话机制,吸纳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例如,中国政府积极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开展了非洲水资源安全保障和可持续发展科技合作,为非洲国家的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雨水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技术支持与示范。2014年,中国倡议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其中水资源是澜湄流域各国合作的优先领域。2017年,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在北京成立,目前已經成为澜湄流域国家加强水资源管理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合作项目。中国还建立了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正式向湄公河国家提供澜沧江水资源相关信息,为下游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推动企业和工业园区积极参与流域水环境共治,探索工业园区水管理创新模式,开发水足迹管理工具,识别了太湖流域对水环境影响显著的一些重要行业,包括纺织、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以及造纸和纸制品业等。
技术创新是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保障。在气候变化危机下,水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凸显。有必要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工具,加强对水资源及水系统基础设施的精准管理、评估、调控与预测,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同时也需要开发更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通过高效低耗的适用技术,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减少水系统的能耗、物耗和碳排放。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最新报告:全球水危机迫在眉睫[EB/OL].(2023-03-21)[2023-04-08].https://news.un.org/zh/story/2023/03/1116382.
[2]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6: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EB/OL].[2023-04-08].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zh/water-and-sanitation/.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zh/water-and-sanitation/
[3]联合国.联合国水事会议[EB/OL].[2023-04-08],https://www.unwater.org/news/un-2023-water-conference.
[4]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全球环境展望6 [EB/OL].(2019-03-04)[2023-04-08],https://www.unep.org/resources/global-environment-outloo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