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波
谔谔,《说文》记载:“咢,哗讼也。字亦作谔。”解释了谔有直言争辩的意思。按照语言习惯,两个相同的字组合常作貌解,谔谔形容直言争辩之貌,唯唯形容行相随顺、恭顺答应之貌。
历史中常扬谔谔之士,抑唯唯之徒。《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记载:“且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说的是就算有很多顺从呼应的人都比不上一个谏言直辩的人。在朝堂上,臣子在唯唯与谔谔中往往只能两者有其一,战国时期的邹忌却是个例外。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了一则邹忌见齐威王的故事。邹忌因琴艺高超得见齐威王,在听到齐威王弹琴后邹忌大力夸赞,齐威王听了很不高兴,认为邹忌刚来没多久,并不知道自己的琴艺水平便阿谀奉承。邹忌随即以比喻的方式唯唯道出齐威王琴艺的高超之处。齐威王气消后,邹忌紧接着续上谔谔之言:“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
先唯唯言,后谔谔语,这便是邹忌的说谏技巧所在。邹忌用拟喻方式评价齐威王喜欢的音律:浑厚的大弦,温暖如国君;明亮的小弦,清晰如相国;紧控舒放的是政令;大小和谐的是四时。如此琴音调和互不干扰,国家治理自然能够实现安定,齐威王听后大悦。
历史上有不少关于邹忌和齐威王的君臣故事,还有则比较有趣的是邹忌与徐公比美。据《战国策·齐策》记载,邹忌在入朝见齐威王时,说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的颜值,但妻子因为爱他,妾因为怕他,客人因为有求于他,都说他的容貌远胜过徐公。邹忌以自身受到妻妾和客人的蒙蔽为例,劝告齐威王:“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齐王点点头,听从了美男子邹忌的意见,随即下达纳谏之令。过了一年时间,果然齐国内政修明,他国纷纷来朝。
“文死谏,武死战。”向君谏言是臣子的权利和义务,作为臣谏君的典范,邹忌成功地做到了在说谏中“直不至于犯,婉不至于隐”,既维护了君臣关系,没有掉脑袋,又顺利地让齐威王听从了自己的意见,从而实现国家良治富强。
除了善于说谏,邹忌也善于纳谏。在战国时期,齐国还有个和邹忌齐名的智者叫淳于髡。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有天淳于髡去见邹忌,隐晦地说出了几个难题或者说是建议:“狶膏棘轴,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弓胶昔干,所以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大车不较,不能载其常任;琴瑟不较,不能成其五音。”
谦逊聪慧的邹忌快速地领会了淳于髡隐喻的意思,并表明未来自己会近国君远内臣,爱百姓和惩小人。从这也可看出邹忌不仅仅是有容貌之美,更具胸怀之广。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淳于髡的谏言相较于邹忌的,更为隐晦,打的哑谜旁人难解,像如今山东淄博仍有句民谚:“孟子遇见淳于髡,吓不死也发昏。”
唯唯之中有谔谔,类似邹忌“琴谏”“美谏”这种谏言的还有战国时期的魏国翟璜。据《资治通鉴·周纪一》记载,在一次征伐胜利后,魏文侯问群臣他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全都唯唯称赞他是仁君,这时任座提了反对意见,魏文侯听着很生气,任座见势不妙也赶紧离开。魏文侯随后问翟璜,翟璜回应他是仁君,并解释道:“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这句话回答得非常巧妙,翟璜说仁君的朝堂上才有直臣,刚才任座说话那么直,我因此得出您是仁君。一句话解救了任座,也讨好了魏文侯,可以说是巧谏善谏的典范。唐朝的长孙皇后在李世民要杀掉魏征时也曾谏言:“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与此异曲同工。
从谏如流是良治的开端,但如何让谏言顺利地被接受?不妨学学美男子邹忌,做到唯唯之中有谔谔。
(编辑 兔咪/图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