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莉 陈晓平
3月29日晚间,中国华融披露了2022年年报,巨亏275.81亿元。
按照365天计,2022年的华融,每天损失7556万。
华融是中国最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公司之一,2020年,就录得1029亿元的净亏,堪称天文数字,前年扭亏,利润为3.78亿元。
刚获喘息,又逢百亿级巨亏,凸显复苏的不易。
预警公告2天前,华融及其7家附属公司,各收到财政部10万元的罚单。处罚缘起于2014至2019年间,正是其激进扩张的时期。
刘正均来自中信集团,2022年4月上任,接手坐拥万亿资产的华融,一边瘦身健体,一边相援孙宏斌等人。
于他而言,开局第一年,就很棘手。
对于影响全年业绩表现的因素,华融归集为三大原因:
一是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部分权益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上市和非上市的股权和基金的公允价值变动较上年减少181.18亿元。
二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及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2022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增加161.66亿元。
三是宏观经济形势叠加行业因素影响,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规模及收入减少。
这份成绩单,市场早有预期。
2022年1-6月,华融即已亏掉188.66亿,亏损关键是两项:
公允价值变动,为-77.94亿元,同比减少82.49亿;信用减值损失,高达169亿元,同比增加118.48亿元。
对比来看,7-12月,亏掉87亿左右,情况有改善。
华融官方在答记者问中,谈到“面对异常复杂、超乎预期的外部形势”,下半年减亏101亿元左右,“形成了整体向好趋势”。
2022年,刘正均治下,华融在加紧瘦身,回归本源。
5家金融子公司,完成股权转让、整体划转。
单单上半年,其完成华融消费金融、华融证券、华融湘江银行三家子公司的股权处置,处置净收益40.92亿。
8月中旬,其所持华融信托76.79%股权,转让至信保基金,总代价约为61.52亿元,交易也于2022年底获核准,今年2月完成交接。
更多资源,转向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处置类业务收购和市场成交规模保持领先”。
据披露,2022年,华融以定向组包、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等手段,处置回现超过300亿元,“风险敞口压降规模实现近三年最高水平”,新增重组业务的79%为实质性重组。
整体来看,华融正快速缩表,其总资产由2021年末的1.57万亿,已压减至2022年中的9783亿,降幅超过三分之一。
刘正均为首的管理层,有着明确的改革时间表,慢不下来。
据披露,2022年3月以来,华融融入中信发展全局,制定了“一年走上正轨、三年质效显著提升、五年成为行业标杆”的目标。
三年打赢转型发展攻坚战,已是既定任务。
首年大亏,“质效提升”的时间窗口,只剩两年左右。
刘正均以及总裁李子民,均来自中信。
2022年11月,华融股权变更,中信集团持股26.46%,超过财政部,正式成为第一大股东。
之前,一批中信高管临危受命,走马上任。领头的就是刘正均。
据公开的履历,刘现年57岁,在审计署工作20多年,从驻济南特派员办事处科员起步,一直升迁到法规司司长。
2018年,他转任中信集团,担任副总经理,两年后兼任中信信托董事、董事长。
刘正均同时为中信股份执行委员会成员,这一机构为中信股份向董事会负责的最高管理机构,共有9人成员,由中信掌舵者任主席。
截至2022年中,中信股份总资产约12万亿港币。
由刘正均领衔华融,足见中信的期待。不良资产行业,正处于新一轮的起步探索期,中信视华融为该领域的“一张靓丽名片”。
刘于2022年4月,获选成为华融董事长,且在当月得到监管机构批复。
相较于刘正均,李子民则是中信“老人”。
自1994年7月以来,李一直任职中信信托,由部门总经理,一路干到总经理,直到去年9月,获聘为华融总裁。
期間,另有多名高管入职华融,如副总裁、财务总监朱文辉,总裁助理温金祥。从履历看,两人非常资深,任职中信系统均在20年以上。
2022年报表欠佳,官方信息显示,中信高层依然认可华融团队的表现。
“在短短不到1年的时间里,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呈现出全新气象。”2月中旬,中信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年度工作会议,做如此评价。
“依托中信集团产融并举优势,发挥协同效应,打造特色化、差异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刘正均在预警公告中写道。
在中信支持下,承受巨亏的华融,非常活跃。
3月16日晚,刘正均签发公告,将持有的1.4亿张光大可转债,转为光大银行A股普通股,转股价3.35元/股。
3月初开始,华融即在有意识增持可转债,转股后,其所持股份,占到光大银行总股本的比例为6.83%–7.19%,成为主要股东。
华融的单笔出手,即价值超过140亿。
按照3.1元的收盘价(3月20日),华融略有浮亏,长期看,却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2019-2021年间,光大银行每股现金分红均超0.2元,股息率超过6%,将为华融贡献稳定的收入、持续性的现金流。
选择可转债的方式进入,尤显精明。
据分析,相同的股份,若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易引起价格波动,每股实际成本预计超过3.35元,溢价转股反而相对划算。
地产业波诡云谲,华融也一样躬身入局。
据官方披露,截至2022年12月末,其已投放的房企纾困项目27个,“预计相关项目将保障约3.7万套商品房按期交付,带动920亿元项目复工复产。”
特别上海董家渡一案,备受关注。
2022年,中国华融联手6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协同中信信托等关联单位,纾困融创旗下这一明星项目,其项目总规模近85亿元,成为融创老板孙宏斌的“白衣骑士”。
据知情人士称,华融资产与融创董家渡项目的融资合作,股权设计为“信托收益权”方式,由华融联合银团、信托机构提供融资,融创依旧为操盘方,华融行使监管职能。
值得注意的是,出面组局的中信信托和华融,两家均可归为中信系,呼应了“上下联动+集团协同”的机制。
背靠中信,华融的布局业已展开。
于管理层而言,又遭巨亏,2023年将成关键之年,既要坚定信心,也考验战略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