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患者因身体机能衰退和免疫力降低,往往容易受到感染侵袭,下呼吸道感染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等引发。另外,患者长期卧床,支气管内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也会导致感染。加强早期护理,对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康复效果具有积极影响。
首先,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卒中患者往往存在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等,容易发生误吸。因此,加强口腔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可降低口腔感染风险。其次,早期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排痰。由于卒中患者长期卧床,极易出现痰液滞留,进而在咽喉部出现细菌滋生,发生感染。护理人员通过定期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和排痰等方法,可以促进痰液排出,减少痰液滞留和感染风险。再次,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院内交叉感染风险。通过加强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促进患者康复等方法,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最后,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通过叮嘱患者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提高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为此,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患者的口腔卫生管理。口腔卫生管理是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环节。针对卒中患者的特点,护理人员要求患者每日至少刷牙2次。刷牙时要使用软毛牙刷和温和的牙膏,避免刺激口腔黏膜,提高对细菌的抵抗力。进食前后使用温开水漱口,避免食物残渣残留,导致细菌滋生。有条件的患者,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第二,对患者实施体位管理。体位管理是预防患者出现痰液滞留的关键措施。针对卒中患者的护理需求,护理人员要定期翻身、拍背,促进其痰液排出,避免痰液在呼吸道内滞留。调整床头高度,使患者处于半卧位或斜坡卧位,避免仰卧或者俯卧,这样有助于改善呼吸和排痰。避免使用过高的枕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痰液滞留的风险。第三,帮助患者积极进行排痰训练。排痰训练是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对卒中患者的特点,护理人员要认真指导患者进行术后的深呼吸和咳嗽练习,有助于扩张肺部和增强咳嗽反射,便于痰液顺利排出。可以借助振动排痰机等设备辅助排痰,保持肺部通气。第四,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为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风险,护理人员应定期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病房空气良好,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严格遵守卫生清洁制度,保持病房卫生整洁。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标准,避免交叉感染。例如,医疗器械要执行严格的消毒灭菌操作,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要立即废弃,避免其他人接触。第五,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患者免疫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良好的营养支持是关键。卒中患者需要保持均衡的饮食,包括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多进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和猕猴桃等。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同时,充足的睡眠对于免疫系统的恢复也十分重要。在睡眠过程中,身体会释放出许多激素,这些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疲劳和心理压力,降低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因此,卒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充足的睡眠时间。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此外,卒中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会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护理人员应当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