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慈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赋能社会组织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南粤慈善 公益同行”活动由广东省慈善总会、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广东省乡村发展基金会主办,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广东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等联合主办,广东省汇德慈善事业发展中心承办,以“助力乡村振兴,携手善创”未来为引领主题,发挥联合行动平台效应,进一步优化格局,提升品位,同时探索数字赋能新生态,通过跨界联动和共创、动员同行群体,激发各界参与慈善的活力,建立公益项目库、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展示交流平台来提供公益服务,构建宣传矩阵常态化开展活动,切实健全与完善慈善公益服务体系。
此次活动以“助力乡村振兴,携手善创未来”为主题,重点聚焦三方面内容:一是拓展参与格局,提升活动影响力,推动全省慈善力量跨界融合,联合社区各界慈善力量共同参与;二是提升专业能力,增强活动向心力,通过总结优秀案例、成功经验和有效模式,建设交互共享平台,提升慈善组织的服务能力,增强社会参与慈善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三是利用数字赋能,激发活动新活力,探索数字技术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应用,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和传播全省慈善成果和慈善文化。
为赋能慈善文化以创新发展,培养群众慈善意识,2022 年12 月12 日下午,“南粤慈善 公益同行”系列活动慈善公益讲座(第1 期)“中华慈善文化及其传承与创新”通过腾讯会议举行。
活动特邀中华慈善总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慈善公益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周秋光教授主讲。来自广东、北京、重庆、湖南、福建、河南、辽宁、浙江、安徽、甘肃等全国十省市的慈善组织、商协会、企业、社区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加讲座,共享慈善发展成果。
主持人、广东省汇德慈善事业发展中心理事长林朝晖首先介绍了“南粤慈善 公益同行”活动宗旨和系列活动内容。慈善文化的宣传传播是“南粤慈善 公益同行”活动重要内容,面向全省社会组织、慈善机构、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开展常态化的公益慈善宣传,形成关注公益慈善议题的社会网络,是链接社会与慈善形成意识聚力的重要一步。
周秋光教授在三个小时的讲座中,围绕慈善史、慈善文化的发展演变进程,帮助大家对慈善文化的传承及创新有全新的认识。他将“慈善文化”分为表层(物的层次),中间层(心物结合的层次)和里层(心的层次)三个层次,层次间相互运作下,慈善文化持续发展及创新,在新时代下呈现新的特色。
对于中华慈善文化优良传统的传承,周教授认为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文化思想,如儒家的“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家的“善恶报应”、墨家的“兼爱”、佛家的“慈悲为怀”“因果报应”、法家的“济贫”等主张应发扬光大;近代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发展中呈现出新的“风貌“,如慈善救助主体改变成民间社会、个人将做慈善视为社会责任担当、慈善救助范围从熟人走向陌生人、开展“造血式”的慈善教育救助、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以及让慈善具有法制保障等等,都将是慈善文化发展当中值得传承的闪光点。
周教授提出,在新的时代下,慈善文化要坚持慈善思想发展、尊重捐赠者个人或团体自愿、增进现代慈善的专业性、明晰当代慈善主体权责等理念的创新,着力围绕优化慈善文化建设的制度环境、培育当代公民慈善意识,拓宽慈善文化的传播路径进行建设。
互动环节,与会者围绕“岭南特色文化对当代慈善事业的借鉴和启示”、“高校如何发挥慈善文化育人功能”、“慈善文化在青少年群体的传承”等话题与周教授在线交流,周教授结合他对潮汕、华侨、企业、敬老与博爱、会展等广东特色慈善文化的研究一一作解答,讲座气氛活跃、轻松。
林朝晖理事长在讲座小结时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周教授从历史、社会、人文等多元维度对中华慈善文化的精辟论述,具有现实意义。
广东具有独特的传统慈善文化基因,在慈善文化传承方面积极探索创新。2010 年周秋光教授在广州举办的“经济促发展,公益增和谐”公益发展高峰论坛上提出大力发展慈善文化的呼吁。时隔12 年,传承与创新成为新时代慈善文化发展的新命题。要全方位地发挥慈善文化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积极作用,通过“南粤慈善 公益同行”这一全省性慈善公益联合品牌活动并结合各地传统文化、良俗,因地制宜探索开展慈善文化宣传等活动,让慈善成为一种行为模式,一种心理积淀;在制度环境、法律定位、人员专业化建设、常态化便捷化宣传传播方面,各级行政单位、民间力量、专家学者应共同努力,共同做好中华慈善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为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努力。
下一步,“南粤慈善 公益同行”系列活动将继续深入地市、企业、社区,组织公益慈善领域专家、学者,面向不同群体,持续开展多主题慈善公益讲座,继承和弘扬中华慈善文化,将慈善事业同社会大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形成全民参与、人人慈善的慈善新风尚,为公益同行的未来带去更多精彩。
广东网络文明大会“云”上召开
数字化发展是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022 年12 月22 日,由广东省委网信办、广东省文明办主办的2022 广东网络文明大会“云”上召开。广东省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钟晓明作为特邀嘉宾,在以“数字凝聚向善力量,共建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的网络公益建设分论坛作精彩云分享,并向网民朋友们详细介绍了“南粤慈善 公益同行”活动。
对于“互联网+公益慈善”的问题,他表示,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为公益慈善注入了强大的驱动力和变革力,公益慈善与互联网的结合更加紧密,创造了一个低门槛、多元化、大众参与的开放平台,创新了慈善模式。
首先,互联网创新了行善路径。在网络慈善模式下,行善方式不仅是“赚钱-捐钱”,而且主要方式是“积累-参与”,行善的方式更加多元,参与主体不一定捐款捐物,而是捐赠已积累的优势资源,如声誉、流量、积分等,成为参与慈善的常见方式;其次,互联网创新了项目运行方式。网络慈善使慈善组织在项目设计、传播模式、工作方法乃至组织架构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网络使行为慈善、服务慈善更加广泛,真正形成人人为慈善、人人可慈善的社会氛围。
对于维系信任“生命线”,他谈到,“网络慈善运用,让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指尖公益逐渐成为潮流,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已成为公益慈善组织开展筹款的重要阵地。广东省慈善总会也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首先,我们坚持做到依法依规,所有的慈善项目都是严格按照《慈善法》和相关法规政策开展,不能够随心发生改变。我们强化内部管理的制度机制,确保善款接收管理有严格规范的流程,确保用好善款。同时要保证透明公开,在网站、公众号公开,接受公众和审计部门的解读,真正做到‘阳光慈善’。在互联网为我们开展公益慈善带来方便、高效同时,其风险也并存,也借此机会提醒大家,凡是打着慈善幌子开展所谓有偿公益行为的,均为诈骗,请大家切莫上当。”
在推动网络文明建设方面,他表示,公益慈善组织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宣传慈善项目,传播慈善文化,号召社会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加慈善项目与机构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借助互联网传播矩阵开展慈善项目,打造慈善品牌,实现机构的品牌化,从而打造网络公益品牌,并带动网络文明发展。
比如,由省慈善总会牵头主办的“南粤慈善 公益同行”公益项目从去年开始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全媒体慈善宣传矩阵,以云展示、云课堂、云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项目活动宣传,实现观看直播及网络阅读量超过2000 万人次,这也是互联网给慈善品牌打造带来的巨大能量。
为推动网络公益实现高质量发展,他提到,“粤善行”小程序的正式上线,标志着省慈善总会跨入了“互联网+服务”的新发展模式。
“五社联动·家园助力站”项目
下一步,广东省慈善总会也将进一步推动全省数字化慈善转型,在“粤善行”小程序基础上,按照省、市、县三级架构模式部署,以省慈善总会平台建设,引导全省各市、县慈善组织及其他慈善组织,分阶段、分步骤参与,通过一体化联合推进机制,纵连各地级、县级慈善(总)会,构建横接省内各地市慈善机构的慈善大数据信息平台。与一些省级信息系统以默认各级采用统一平台的模式不同,省慈善总会的“粤善行”系统为市、县慈善会预留了接口,允许各地市和县(市、区)各自选择建设平台,各平台互相独立又互相兼容,通过共享底层数据,将各级数据信息自动向上汇总,全面提升广东慈善网络的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
2023 年1 月7 日上午,“五社联动·家园助力站”项目督导机构、广东省慈善公益联合品牌“南粤慈善 公益同行”活动承办单位广东省汇德慈善事业发展中心到项目试点番禺区市桥街万丰社区举办的新春送祝福义卖集市开展慈善教育及爱心拍卖活动,本次活动也是“南粤慈善 公益同行”系列活动进社区的新年首场活动。
街道及社区领导、艺术家、社区党员、社工、志愿者、爱心商家积极参与活动。爱心拍卖会成为集市的亮点。万丰社区小拍家帅气主持,家长给力助拍,街坊踊跃举牌,“100”“110”“120”……“妈妈,我要用我的零花钱来买”,短短半小时,辖区艺术家捐赠的20 余件花鸟国画、书法作品悉数成交,筹款全部用于支持万丰社区焕新之路改造。
通过公益集市,万丰社区在推动“五社联动”重要一环的做大社区慈善基金、扎根社区实际、链接多元社区慈善资源、对接社区居民需求解决群众身边的“小急难”问题等工作中进一步积累了经验。本次活动创新开展社区爱心拍卖,促进社区居民以有趣、有益的方式参与社区公益,有助培育社区慈善逐渐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同时通过越来越多社区微项目的实施,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得到增强。万丰社区党委书记蓝友香表示,社区将进一步加强党建与慈善共融,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共治、慈善助力共享”的“五社联动”长效服务机制。
拓宽慈善文化的辐射路径、赓续慈善精神血脉,广东省慈善总会链接校园,走进校园,联合校园力量助力慈善事业发展。2023 年3 月5 日,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 周年之际,“南粤慈善 公益同行”慈善文化进校园行动启动仪式暨首场进校园活动在广州举行。
慈善文化进校园行动是“南粤慈善 公益同行”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由广东省民政厅指导,广东省慈善总会、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广东省乡村发展基金会、广东省汇德慈善事业发展中心主办,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广东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团委、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药科大学健康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省广东财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
慈善文化进校园行动,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的重要指示,践行《慈善法》关于“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要求,助力高校、中小学生发挥所学知识、专业特长,投入公益慈善、志愿实践活动,并为他们服务社会搭建实践锻炼平台。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泽瑜
广东省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钟晓明
广东省团校教授谭建光
启动仪式上,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泽瑜致辞时表示,校园是凝聚青春力量、弘扬志愿精神的重要阵地,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他勉励同学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到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为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广东省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钟晓明致辞时指出,“南粤慈善 公益同行”活动联合全省各地市慈善组织、社会团体、爱心企业、大中小学校、社区,通过各种形式活动宣传慈善文化,倡导志愿精神,链接社会资源,帮扶、支持各类公益项目,成为广东省最具影响力的慈善公益联合品牌活动。今年的活动面向全省大中小学校的学生群体开展系列活动,播种善念,乐于奉献,让慈善文化之花开满南粤校园。
活动特邀广东省团校谭建光教授作主题演讲。谭教授以“青年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结合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青年志愿者义举案例作专题分享。他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青年志愿服务具有“助人”与“育人”的双功能,关爱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推进统筹有力、充满活力、专业引领、开放合作的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慈善文化进校园行动
嘉宾交流环节由广东省汇德慈善事业发展中心理事长林朝晖主持。来自不同院校的书记、院长及校友会、基金会负责人、学生志愿者代表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的实践和经验。通过交流碰撞,一致认为学生志愿服务一定要在专业化、项目化、激励机制、创新和联动等方面多加探索,在志愿服务发挥育人作用的同时,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行合一,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潮中,为广东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陈晓楠代表活动各方向全社会发出践行新时代志愿服务倡议:以雷锋精神为底色,坚定理想信念,练就本领;以慈善文化为根本,推动文明实践,立德树人;以志愿服务为坐标,凝聚青春力量,服务社会;传承雷锋精神,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让慈善文化影响更多学生立志担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任!
广东省慈泉公益基金会向广东省汇德慈善事业发展中心捐款10 万元,用于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技能培养、志愿活动开展。
更多高校、中小学接过光荣而神圣的志愿服务队队旗,担起新时代学生的使命,把志愿服务精神“扬”起来,加入“慈善文化进校园”行动中来,共同推动校园慈善文化实践及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新时代有为学子自觉肩负“强国一代”的历史责任和“强国有我”的时代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勇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生命力的延续和再现,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传播慈善观念,使“人人可慈善”的理念深入人心,是本次活动希望达到的目的。通过开展各领域的慈善宣传活动,以公益讲座大力弘扬中华慈善文化,以共建网络文明拓宽慈善文化传播路径,以五社联动下沉基层链接慈善资源,以链接校园注入慈善文化力量,广东省慈善总会积极发挥引领能效,肩负壮大慈善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持续推进慈善行动,让更多群体能关注慈善事业,培养慈善观念。未来,“南粤慈善 公益同行”将联合更多社区各界慈善力量共同参与进慈善事业建设中,加强社区各界的协调和沟通,形成推动慈善发展的聚合力量,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推动慈善事业的进阶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