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2年,既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交30周年,同时也是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发展成果丰硕的一年。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上,中哈两国媒体和智库都对30年的发展历程及合作现状予以回顾和分析,并对中哈关系未来发展思路做了进一步讨论,这不仅丰富了两国人文交流和政治协作的内容,也是中哈学者应尽的职责。
政治互信不断提升
2022年9月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建交30周年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秉持互利共赢、牢固友谊、相互信任、全面協作的精神,建立独一无二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合作水平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回顾中哈关系发展的30年历程,正是秉持上述精神和原则,在不断加强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引导着两国双边关系稳步而快速发展。
中国是最早承认哈萨克斯坦独立的国家之一,1992年1月3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友好、睦邻、互信的两国关系新篇章由此开启。不断巩固和加深的中哈政治互信关系,是双边关系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基石和指导性引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持了频繁高效的高层互动。中哈两国建交后,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即于1993年10月首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也多次赴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2019年9月,哈萨克斯坦新任总统托卡耶夫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共同宣布中哈关系升级为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2年2月,托卡耶夫总统再次来华访问并参加北京冬季奥运会。2022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首次出国访问即选择了哈萨克斯坦。积极有效的高层互动,充分彰显中哈之间的高度互信。
二是建立起制度化和机制化保障。1992年10月,两国共同签署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友好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确定了刚刚建交后不久的双边关系准则。1995年9月,又签署了《中哈关于进一步发展和加深友好关系的联合声明》,规划了发展睦邻友好合作的主要领域和方向。2002年12月,《中哈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成为巩固和推动两国睦邻合作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文件。
2004年5月,中哈两国政府签署《关于成立中哈合作委员会的协定》,将此前分别开展的部门间合作整合到两国副总理级的协商会晤机制之内,下辖安全、经贸、交通、海关、科技、金融、能源、矿产、人文等9个分委会,全面落实和推进两国元首对中哈双边合作达成的共识。
三是在国际社会中长期互相支持。中哈两国高度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尤其在涉及本地区的共性问题上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默契。1996到1997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分别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五国元首会晤机制随后完成了由双边向多边的转型,形成了后来的“上海五国”对话机制,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完成了早期组织准备。同时,中方也积极支持哈萨克斯坦提出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倡议,不仅成为每一届亚信峰会的参加者,并在2014年4月于上海主场举办了亚信第四次峰会,推动这一地区论坛成为亚洲安全对话与协商的重要平台。
经济合作领域持续拓宽
随着对海外原料和销售市场的需求空前增长,充分发掘经济上的互补性、建立起互利共赢的协作关系,是中哈两国渡过社会转型和经济重建的最佳方式。1997年,由中方承包建设的阿克纠宾油田和铺设输油管线等项目协议签署,首开中国在中亚能源合作先河。截至2021年6月底,阿克纠宾项目累计生产原油1.19亿吨,向中国销售原油达2316万吨,累计缴纳税费168亿美元,被称为中哈合作典范。2003年,中哈间又签署了建设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的意向性协议。2006—2007年,土库曼斯坦签署了修建天然气管道和长期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并加入了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项目。2009年底管道全线贯通。截至2022年,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累计向中国国内输送天然气4232亿立方米,约占每年消费总量的15%以上,惠及中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5亿多人口。目前,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是世界上距离最长、参与经营国家最多的能源运输管道项目。而这条长度1833公里的跨国天然气管道的2/3以上在哈萨克斯坦境内。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在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项目达51个,投资金额达260亿美元。被称作新丝绸之路上“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截至2022年底,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6.5万列、运输货物超600万标箱、货值3000亿美元。中欧班列不仅加强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经济互动,而且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洲际物流的重要手段。
人文交流模式日益创新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不仅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而且在历史上有过许多共同的经历和交集。中哈建交30年以来,两国间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期。2016年10月,首届“‘丝绸之路’媒体合作论坛”在中国江苏南京举行,哈萨克斯坦国际通讯社社长阿赛勒·托列根诺娃在会上就哈中两国在人文领域的合作进行了介绍。她认为,目前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正在变得更加密切,双方学者和文化界知名人士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两国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研究哈萨克斯坦历史、语言和文化的“哈萨克斯坦中心”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中国各地高校陆续开办;两国文学、艺术、媒体、学术机构和团体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推出许多联合制作的节目和成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国媒体均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了分支机构,《人民画报》在哈萨克斯坦出版发行了哈萨克文版和俄文版杂志,拥有95年历史的哈萨克国际通讯社在中国设立了记者站。
作为中哈人文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学者和智库间的交流一直有着很好的传统,已经形成了若干灵活的平台和有效的机制,为两国政府的决策起到了政策咨询作用。许多令人尊敬的哈萨克斯坦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专家以其深厚学养和责任意识,为中哈睦邻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哈萨克斯坦教育部哲学、政治学与宗教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教授阿姆列巴耶夫在中国领导人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后作出了独到的解读,认为这是中国推动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步骤。同时,对于中亚地区各国而言则是一个现实而具体的发展项目。中国有雄心也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中亚国家应该抓住这个绝好的机会。
在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后,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选择哈萨克斯坦,对此,哈萨克斯坦总统直属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萨纳特·库什库姆巴耶夫认为,中国视哈萨克斯坦为可靠、可预测和稳定的战略伙伴,这次访问凸显了哈萨克斯坦在欧亚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两国领导人都对哈中关系的未来表示乐观而充满信心,这基于对建交30年历史和地区形势的现实判断而绝非偶然。
中哈作为永久全面战略伙伴,中哈两国学者和智库的交流與合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世界和地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中哈学者和智库应该继续承担起新时代的任务和使命。首先应对中哈关系史上的一些重要共同历史记忆开展研究,达到相互间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任。其次应对当今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交换看法。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展开,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以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形式集中出现。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些突发状况,将是中哈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第三应加强在治国理政和经济社会建设方面的经验交流。当前,哈萨克斯坦正开始包括修宪在内的体制改革,中国正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国家治理。将中哈两国的国内实践和成果进行互鉴,对双方都将具有积极意义。
2022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托卡耶夫总统举行盛大仪式,向习主席授予“金鹰”勋章。哈萨克斯坦将这一崇高奖项首次颁给外国元首,不仅体现了对中国领导人为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及中哈关系发展所作贡献的高度肯定,也体现出了哈萨克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倡丝绸之路经济带10周年,有理由相信,在两国元首的擘画引领之下,中哈睦邻友好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和地区注入强劲的稳定因素和发展正能量。
许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兼中亚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