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克俭
四川省企业家研究会社会企业发展委员会执行秘书长
1月12日—18日,由社企星球集团联合多家社会企业及社企支持平台,发起的第五届中国社会企业周系列活动圆满举办。
系列活动除由社企星球集团主办中国社会企业家年会外,辽宁、四川、湖北、北京、江苏、湖南、浙江等地社企同仁,也举办了当地的社会企业家年会。此外,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企业的新生力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也开始社会企业的实践。中国社企周组委会还举办了2022社企青年U35榜单发布会暨2023中国青年社会企业家年会、2022社企校园C50发布会暨2023中国大学生社会企业实践年 会。
“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一词最早出现于《资本论》第三卷,原句是:“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
这里提到“社会企业”是与“私人企业”相对立的,它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企业的生产是社会化、公共化的生产,商品由社会公众共同生产。那么,企业累积的“资本”也应该是“社会的资本”,“企业”也应该是“社会的企业”。然而结果却是“社会化的生产”变成了“私人的企业”“私人的资本”(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就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大矛盾)。
对于“企业、企业家与社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道:“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
这段话不长,却值得我们深思:什么是社会企 业?
目前全国官方层面并没有将社会企业作为一种特定的企业类型进行界定,在此我引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先生对社会企业的论述:“社会企业是以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现代企业。”
该论述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重要的是,该论述简单明了,和《资本论》第三卷中对于“社会企业”的论述也高度相通。
虽然“社会企业”一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资本论》中,公认的社会企业实践源头则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罗奇代尔合作社。但社会企业的大规模兴起是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这和欧美国家在福利保障方面的“撤退”密切相关。
当时,欧美各国政府纷纷通过缩减福利开支来减少福利规模,将福利责任下放到地方和其他部门,发展多元责任主体,一大批民间力量创办的、以解决社会问题的、创造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的企业开始涌现。
亚洲地区社会企业的兴起,则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密切相关,金融危机导致东亚、东南亚地区失业率高企,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贫困问题和人口老化不断加剧,使得各地政府开始重视社会企业的发展,并为此出台了相应政策。如今专门出台社会企业政策的亚洲国家有泰国、越南、印度、日本、韩国等。
至今,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将社会企业作为一种特定的企业类型,并出台了社会企业的支持政策。社会企业在全球已蔚然成风。
我国的香港和台湾,较早出台了社会企业的支持政策,大陆地区最早出台系统性社会企业支持政策的城市是成都。2018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培育社会企业促进社区发展治理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随后,周边地市出台了文件支持社会企业发展。2022年4月、6月,北京市和安徽省也先后出台了文件。
从2021年起,我国中央层面开始关注及推动社会企业发展。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首次将“社会企业专项”作为四大专项之一,大赛每年举办一届,每届有数千个社企项目参赛;这一年,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弘扬社会企业家精神,加快社会企业发展的提案》的两会提案;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在这一年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光彩事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支持探索发展慈善信托、社会企业、公益创投、影响力投资等新模式。”
202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企业研究课题组发布了《我国社会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引导、孵化、培育社会企业,其数量增长较快、作用发挥愈加明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 体。”
作为一种具有多元化参与主体,以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现代企业,社会企业在促进公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以追求社会效益为先,兼顾经济效益的新型组织形式,社会企业还与中国儒家提倡的“义利兼顾,以义为先”高度吻 合。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精神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中国儒家的“大学”是“大人之学”,“大人”就是立于天地,正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公认为“中国近代社会企业家第一人”的张謇,就是在中国儒家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杰出实业家、民族企业家。
因而,发展社会企业,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家国天下”的精神,同样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对于社会企业的发展,我乐观地认为如同100年前,儒家文化下的古老中国选择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带领中华儿女走向民族独立一样,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兼具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企业,将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