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花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习近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我们要掌握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来源,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共同富裕实现的进程。
“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1]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包含着哪些基本内涵,理解把握好这些基本内涵,对于坚定共同富裕必然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不能仅限于物质层面,它是物质和精神都要富裕,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统一,只有其中一方面的富裕就无法称为全面富裕。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一直在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把土地分给农民,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吃不上饭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行“一化三改”,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成了小康社会,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迈向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我们党在努力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努力改进人民的精神境界,“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2]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就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已经把精神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要让物质和精神“齐头并进”。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一直都非常重视文化,在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们要建设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一个文化大国转变为文化强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建成物质和精神都富裕的国家。
共同富裕中的“共同”是指的全体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中国要实现的共同富裕不是一部分人的富裕,是每个人都要实现富裕,不允许有人不富裕。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体现了党重视减少贫富两极分化的差距,重视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发展,要实现每个人都脱贫,在致富的道路上不能落下一个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3]要从整体上去看这个富裕,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东部还是西部,都要实现富裕,这是一个动态的富裕,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不能片面地去看是否都达到了同一水平,这个衡量的标准就有问题,要看是否在向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只要是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就是在发展,就是在向着共同富裕前进。“我们必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實现社会和谐安定”。[4]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为了人民,而是剥削压迫人民,是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即资产阶级所服务的,资本主义导致贫富差距不断加大,是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每个人付出艰苦的努力,只有依靠全体人民人人参与、人人奋斗、各尽所能,才能实现人人享有富裕。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5]对于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十分困难和漫长的过程,每个地区发展水平有差距,每个人的经济情况有所不同,是不可能同步富裕的,必须分阶段实现共同富裕,这个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能随意缩短的,是事物发展所需要的客观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消极怀疑,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全体人民都会实现富裕,但不是同步实现的,是有过程的逐步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富裕程度迈上了一个大台阶,虽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富裕还是落后的,但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提前十年完成了联合国制定的脱贫要求,我们一直在稳步向前推进富裕,发达国家经历了几百年才实现了现在的富裕程度,但是没有实现共同的富裕,资本主义国家不但没有实现共同富裕,还导致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日益加重,而中国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说明我们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是正确的,是能实现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不同人群在实现富裕的道路上有高有低、有前有后,但是我们要在动态发展中缩短彼此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共富。
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源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融入中国具体实际,并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没有忘记“老祖宗”,又开辟了新境界,形成了中国特色共同富裕思想。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个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6]马克思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人类最先进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必须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内在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预见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实现人民自由而全面发展,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共同富裕,但是处处都体现着共同富裕,他们坚信必将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是在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指引下,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要求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人民谋幸福,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要实现每个人的富裕,带领人民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拿下了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对其他国家实现脱贫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人民来展开的。实现共同富裕也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可以看得见的未来。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届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将取得更加实质性的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将实现强起来,将实现伟大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探索中,找到了沿着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共同富裕必须要有中国化,也要有符合时代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非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共同富裕的思想,“《孟子·尽心上》的‘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认为一个国家任用贤人会让国家富裕。“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体现了几千年来人民对摆脱贫穷的期盼。“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也表明治理国家要以人民富裕为前提。“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体现了一切发展为了人民的天下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儿女自立自强的道德观。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化,具有创新性。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走西方的现代化,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是中国特有的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这表明不是只有一种现代化模式能实现富裕,中国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在这条道路上必将实现共同富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上,不断在实践中推进共同富裕向前迈进。进入新征程,更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人类现代化的伟大奇迹,党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具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全国“一盘棋”,能够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把握问题,能够带领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致富的道路上更需要党的带领,在党的領导下必将实现共同富裕。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7]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人民的事就是国家的大事,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加大乡村建设力度,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全体人民在现实生活中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幸福感。改善民生不能脱离国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人民群众做事。人民群众自身也要不断奋斗,要提高自己实现富裕的能力,要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靠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很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我们要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成科技强国,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高质量发展重在“高质量”,要求各个领域不仅要发展,而且要高质量高标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3][4][5][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42,146-147,142,143,63.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0.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