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齐浣心
经中央书记处1981年9月10日讨论,中办37号文件—《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9月17日发布。文件从重要意义、整理方式、领导机构、制定规划、善本保护、人才队伍、经费投入七个方面阐明古籍整理重大意义和相关举措。1981年12月10日国务院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经陈云提议,李一氓任组长(前任为齐燕铭,继任为匡亚明)。此后,各地相继成立专业古籍出版社,80多所院校成立古籍整理研究所(室),培养了大批专业古籍人才,一批批古籍整理成果纷呈涌现,成为继1958年成立国家古籍规划领导小组后第二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时年78岁高龄的李一氓临危受命,而他主持古籍小组工作的十年,是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黄金时代,对推动古籍整理事业发展功莫大焉。其大端者有八个方面:
一、组织协调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制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李一氓担任古籍小组组长后说过:“我就守着‘规划’两个字办事。”可见他对规划的重视。他调动国内出版社和知名专家学者的积极性,编制出规划,于1982年3月提交第二次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予以讨论。规划正式发布前,还寄送给相关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古籍整理工作者征求意见,对重复的选题进行调整。1982年8月23日,《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由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很多大型古籍整理项目列入规划,如《甲骨文合集》《吐鲁番出土文书》《全清词》《全明词》《中华大藏经》《道藏》等。
二、直接推动全国各地方成立领导小组,重视地方历史文献的整理出版。在李一氓的强力号召下,陕西、江西、安徽、上海、吉林等地专门成立了由省内领导领衔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1983—1985年,岳麓书社、巴蜀书社、齐鲁书社、天津古籍出版社等纷纷成立,形成今日古籍整理出版各个方阵与力量。李一氓对地方古籍出版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发挥地方积极性,如果一个省、市、自治区每年整理出版五种古籍,全国加起来就是一百多种。”李一氓还明确指出,省、市、自治区整理出版古籍的重点是地方历史文献,应突出地方特色,还应重视地方图书馆收藏的稿本的整理出版,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李一氓为 1984 年引回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喜而赋诗
三、提出整理古籍不应限于传统的经、史、子、集,佛藏、道书也是中国古籍。1981年12月22日李一氓上任不久即约见任继愈,商量整理、影印《汉文大藏经》的方案。李一氓不仅对该书的整理在总体思想上作了明确指示,对该书的出版、装帧设计、题签,甚至纸张印刷,平装、精装等也作了具体指导。《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以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赵城金藏》为底本,综合各藏经的整理、影印、出版历经了13年,近160人参与其中,1997年由中华书局将《中华大藏经》106册全部出齐。遗憾的是李一氓生前只看到《中华大藏经》的前37册,没有看到全书出齐。
四、组织确定分别由程千帆担纲《全清词》、饶宗颐担纲《全明词》(张璋補辑)的整理编纂工作,后来形成了以“七全一海”为代表的古代诗文别集出版的几项大工程。
1982年李一氓即提出编纂《全明词》和《全清词》的初步设想,两个项目随后列入《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1982年1月7日,李一氓确定由南京大学程千帆担任《全清词》主编,负责组织和安排《全清词》编纂工作。10月27日,李一氓专门听取《全清词》编纂进展情况的汇报,希望通过项目培养人才,以南京为中心将周边的学术力量组织起来。1982年9月,李一氓专门约见了香港中文大学的饶宗颐,约请其主持《全明词》的编纂工作。其时饶宗颐已在有明一代词作纂辑方面做了多年工作。为方便工作,由李一氓主持工作的古籍规划小组出面,请张璋承担《全明词》的修订补辑任务。在李一氓的大力支持下,《全明词》1983年完成初稿,交付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时署名为饶宗颐初纂,张璋总纂。
五、组织《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的编纂与分阶段出版,形成《中国善本书目》《中国珍稀古籍名录》《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总目》等书目提要类清点古籍概貌总数的出书格局。1983年4月27日,李一氓专门约见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的杜克和钱维理,了解《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编纂情况。《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当时正在征求专家意见,李一氓希望《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能尽快分阶段编辑出版,定稿一批印刷出版一批。李一氓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文化成就。”
六、推动流散海外古籍的购藏与复制工作。一是在杨守敬“古逸丛书”出版的基础上,指定中华书局编选整理《古逸丛书三编》。1983年9月中旬,李一氓赴日期间开列了第一批书目,请日本有关部门提供胶卷,古籍小组请相关专家学者参与选定、整理,把其中版本价值较高的增收进了《古逸丛书三编》。二是1984年底直接委派周汝昌、冯其庸、李侃三人赴列宁格勒图书馆,198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列藏本《石头记》(全六册),在海内外红学界和古籍整理出版界产生重大影响。
七、重视古籍整理专业人才的培养。1983年3月,李一氓在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上讲话,直接推动全国高校(前后共有80余所)除北大已成立古典文献专业外,分别成立研究所(室)和专业,促进古籍整理专业人才培养,推动古籍事业的长足发展。李一氓说:“现在,能够承担文史哲古籍整理的专家人数比较少,年纪也比较大,中青年中能够承担整理的人数就更少一些,这就要求培养古籍整理的人才,北大有一个古典文献专业,招生人数很少,整理工作开展以后,就不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了。因此,国务院批准教育部,选择若干大学成立有关古籍整理的专业或研究单位。”
李一氓为中华书局七十年题字
八、推动各地方历史文献的整理,并将自己所藏影印出版供研究者使用。李一氓有着在战争年代转战南北的特殊经历,彼时即对明、清稿本有着收藏偏爱,他有大量信函和指示催动引发各地方历史文献的整理、明清诗文集的选目编纂,还有大量题字批示。他还将自己收藏的珍本、善本拿出来影印出版,供研究者使用。影印出版时,李一氓都会作序、跋,介绍该善本的流传情况、版本价值等,这些序跋结集后以《一氓题跋》为书名出版,其中收录了宋本《杜工部草堂诗笺》、宋本《草堂先生杜工部集(残本)》、明正德本《杨文敏公集》、明正德本《集千家诗注批点杜工部诗集(残本)》、明正德本《放翁律诗钞》、明嘉靖本《陈思王集》、明崇祯本《张愈光诗文选》、明崇祯本《枯树斋诗集》、明陈洪绶《水浒传叶子》、明万历本《花间集校》等影印出版的序跋。这些善本整理出版后得以化身千百,李一氓可谓功莫大焉。更难能可贵的是李一氓书不藏于私。他将所藏善本,以及字画等,全部捐赠给图书馆、博物馆。
李一氓在书房
值得一提的是,李一氓担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后,与小组的办事机构中华书局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中华书局建立起深厚的感情。1982年1月12日,李一氓在中华书局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讲道:“今天是中华书局开业以后七十周年的纪念。中华书局是个出版机构,在七十年中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解放以后。”1983年3月1日,李一氓《在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规划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小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还是照从前的规定……就是依靠中华书局工作。中华书局只管古籍的出版,而这古籍有个先例,当时定为文史哲。”1987年3月18日,在中华书局成立75周年紀念会上,李一氓进一步强调:“中华书局是国家规定的出版古籍的专业出版社,是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办事机构。我虽然不是中华书局的成员,但自从规划小组恢复工作以后,我和他们的关系就很密切了。可以这样说:他们的工作就是我的工作。这五年多来,中华书局出版了许多好书,各地方出版社也出版了许多古籍。”李一氓担任古籍小组组长期间,组织的古籍整理大项目,大多由中华书局承担出版任务。
在由乔石题写书名的《李一氓回忆录》的最后一章中,李一氓翔实具体地讲到了个人收藏,他没有将这些视为个人的精神财富,虽经“文革”劫难后又退还本人,但他在晚年还是分批地将这些收藏捐交给中国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捐赠给四川图书馆和四川博物院。
(责任编辑 姜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