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不等于一“化”了之

2023-04-23 08:21胡伟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3年10期
关键词:当地政府昭通机械化

□ 胡伟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出一方物产。

最近去了一趟云南昭通。这个地方对笔者来说既遥远又亲近。早在1980 年就知道这个地方,因为有位大学同班同学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据说昭通离云南很远,离四川很近,之所以这么说,是指距离省会昆明很远。从当地博物馆了解到,历史上昭通在很长的历史长河里属于四川管辖。

去昭通之前查了一个小册子,知道当地苹果很有名。然而,到了昭通才知道,洋芋也很有名,当地人不叫马铃薯。烤洋芋是昭通民间特色小吃,加工后的洋芋片行销全国;天麻也是当地特产,因为挡不住美味诱惑多喝了几碗天麻鸡汤和米线,回到家立马被痛风“光顾”,难受劲不堪言语。总而言之,昭通人杰地灵、物产丰富。

在昭通期间,在组织方安排下,先后参观了鲁甸县卯家湾异地搬迁安置区“红黄绿”精细化社区治理(在全国推广)、理世集团马铃薯产业链项目联农带农促增收、鲁甸县香葱产业发展标准化建设基地、“昭阳红”10 万亩苹果基地一二三产融合科技集成示范园、彝良县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云中苗寨”等涉农项目,包括异地搬迁、特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宜居宜业宜游以及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的先进典型。

笔者在参观之中,着重关注了农业项目中的机械化情况。

马铃薯项目实现了“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扶持、统一管理、统一收购”五统一模式,据观察,种植过程除耕作环节外,其他环节都没有使用机械作业。

种植1 万亩香葱项目很有“内容”。据介绍销路还不错,核心示范区建成了道路通达、沟渠连通、水肥一体、农机配套的标准化基地,现场能看喷灌系统。有意思的是,有大量劳力在田间人工收割,据说这样能吸纳当地农民务工,月均收入3000 元/人以上,实现务工收入4300 万元,有效保障了群众稳定增收,如果采用机械化,这些成绩就会被“化”掉。

来到10 万亩苹果基地,介绍说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引进成套现代化果园管理机械,因为不是作业期间没有看到作业情况,笔者登高望远,看到很多电子杀虫装置,果园建在坡地,留出了植保通道,但不适合采摘平台作业。

笔者现场跟当地干部进行了沟通。他们认为,机械化效率高、质量好,但当地没有其他产业吸纳富余劳动力,农业生产依然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笔者由此想起类似的一件事,天津宝坻某公司几年前在新疆种植了几千亩辣椒,收获之时,用机械收获还是人工采摘,公司与当地政府存在认知差异,公司主张用辣椒收获机作业,当地政府建议人工采摘、可增加农民收入。博弈的最终结果还是尊重当地政府的建议。

农业机械化是目标,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的固有思维总认为,凡是有人工劳作环节就有机械化需求,但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业机械化必然是一个客观自然的过程,如果经济技术条件达不到门槛,在机械化与人工劳作之间就会存在矛盾。在某些落后地区,解决就业与效率之间需要有一个平衡,公司利益与农民利益也需要平衡。或许,慢一步、退一步更有利于前进几步,在现实面前,你很难用机械化一“化”了之。

猜你喜欢
当地政府昭通机械化
英国的“鲨鱼屋”
发展中的昭通学院
无人机测温
中国游客在普吉翻船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研究
——以室韦俄罗斯民族乡为例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昭通作家群的困境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