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建德实践
——基于“建村钉”数字化平台的调研

2023-04-23 01:18:33杨东霞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建德市村民数字化

杨东霞 韩 洁 王 俏* 刘 辉

(1.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 北京 邮编:102208;2.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 浙江 杭州 邮编:311300)

建德市地处浙江省西部,辖16 个乡镇(街道)、256 个村(社区),户籍人口51 万人。自2020 年以来,建德市创新打造“建村钉”数字化平台,有效提升了干群交流效率、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丰富了乡村治理数字化县域实践的探索经验,为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建村钉”数字化平台的实践路径

自2020 年7 月以来,建德市立足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开展,针对村民诉求解决慢、村级事务参与少、信息沟通耗时长等问题,坚持试点先行与全面推行同步、项目创新与探索实践同行、平台优化与推广应用同谋,积极探索推进“建村钉”数字化平台建设。

(一)“乡村钉”——县域数字化平台的初步探索

2019 年底,建德市获批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以党建统领全局,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根本,以德治为引领,搭建多方参与治理的平台和渠道,鼓励引导社会和公众共建共治共享,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基层群众自治实现良性互动。积极发挥本地传统治理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建功立德”文化资源,持续完善“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六事一日”工作法与“最多反映一次”工作机制的同时,聚焦农民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立足浙江省以及杭州市数字化建设基础,在乡村治理集成化、精准化、规范化方面下功夫。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创新数字化治理平台呈现形式,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守正创新、多措并举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治理“建德品牌”。

2020 年6 月12 日,杭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宣布加快建设“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双方协同推动五大方面18 项合作,聚焦新基建、新消费、新制造、新电商、新健康、新治理,加大重点平台建设、重点项目推进、重点技术攻关、重点领域改革力度。同年6 月29 日,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推进乡村治理、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数字化。其中,阿里巴巴集团针对基层乡村治理开发了“乡村钉”应用平台,该平台拥有“四务”公开、民情反映、人员调查、信息通知等基础功能,试图构建“县、镇、村、组、户”五级管理的数字乡村架构网,并寻求一个能全面落地试点的县(市)。

同期,建德市积极研究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试图实现全域联通,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并且能够兼容积分运用等当地自主探索的一些治理模式与方法,为此充分考察了腾讯“为村”、上海“宝山通”等各地数字化治理平台系统。基于自身发展需求,进一步凝聚区域治理资源禀赋,2020 年7 月9 日,建德市与阿里巴巴集团确定合作,打造“乡村钉”全面落地全国第一县、数字乡村“全国样板”,开展数字乡村治理的县域标杆建设[1]。7 月14 日,建德市召开全市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会暨“乡村钉”专题培训会,标志着“乡村钉”在建德市范围内正式开展。

“乡村钉”的探索推进坚持工作试点先行与全面推行同步、创新与实践同行。一方面,在全市范围内统筹推进,成立4 个服务团队,分赴16 个乡镇(街道)进行专题对接;另一方面,在大洋镇进行试点运行,将“最多反映一次”“道德银行”等特色做法纳入智慧平台管理。在大洋镇试点成功后,结合“攻坚克难、奋力争先”活动开始在各乡镇开展“乡村善治”大比拼活动,每月晾晒比拼结果,以竞争评比的形式结合样板打造,激发了各乡镇开发具有本镇特色的应用场景的积极性。各乡镇(街道)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镇村干部积极配合,全天候入户推动安装和激活“乡村钉”。“乡村钉”平台上线短短2 周时间,就实现了256 个村(社)10.24 万户、28.33 万人入驻,激活7.84万人、日活跃2.04 万人,基本实现村户全覆盖。4 周时间实现更多用户激活,基本做到村民信息全上“钉”、每户都有手持智慧终端,平台推进取得实质性成果。

(二)“建村钉”——县域数字平台的本地化改进

2021 年4 月30 日,建德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建德乡村钉(建村钉)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建德“乡村钉”(建村钉)管理办法(试行)》,突出建德地域特色,打造品牌化建设。

明确市主导、镇(乡街)主责、村主体的运行架构。按照一键直达的要求,打通市、镇、村三级组织架构,实现乡村治理和为民服务的在线化、精准化、实时化。加强与相关部门、乡镇(街道)的对接,整合相关部门数字信息系统,加快打造“建村钉”应用“十大场景”,形成数字乡村建设合力。定期对人口入驻率、激活率和活跃率进行通报排名,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要求各村(社)要在用足、用好、用活“建村钉”上下功夫,按照“强理念、动脑筋,想办法、讲策略,重实效、可持续”的思路,在推进的方式、方法上,更周到细致地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力争日活跃度突破8 万人,让“建村钉”不断成为老百姓的需要、老百姓的工具、老百姓的依靠。

1.继续集中攻坚与持续推进相结合,落实责任

集中攻坚阶段(5 月)实行日通报、周排名、月总评。举办全市“建村钉”应用推广擂台赛,各乡镇(街道)推荐一个“建村钉”推广应用好的村作场景展示。持续推进阶段(6—12 月)实行周通报(任选一天)、月排名、年总评,将“建村钉”擂台赛比拼结果纳入全市“乡村善治大比拼”的指标中,对前三名的乡镇(街道)于6 月直接给予一票进“红榜”的奖励,对末三位且未完成日活跃度目标的乡镇(街道)给予“黄榜”提醒;各村(社)通过比武打擂,确定6 个先进单位,给予20 万元的产业资金扶持激励;确定4 个优胜单位,给予10 万元的产业资金扶持激励。

重点围绕“人口入住率、户激活率、日活率”,强化排名考核、对长期处于末位的乡镇(街道)进行提醒、通报、约谈。出台了“建村钉”推进任务表,按照全员入住的要求对“本村通讯录”及时更新,完善人口数据。其中,集中攻坚阶段周排名、持续推进阶段月排名在末三位的乡镇(街道)且未完成日活跃度目标的乡镇(街道),由市乡村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书面提醒函。在集中攻坚阶段或持续推进阶段,对二次提醒的乡镇(街道)提请市政府副市长约谈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三次提醒的乡镇(街道)提请市委副书记约谈乡镇(街道)主要领导。

2.培育先进典型,塑造建德品牌

各乡镇(街道)及村社及时总结、上报“建村钉”推广应用典型案例、经验做法与特色亮点。同时,通过制作“建村钉”宣传片、编印宣传折页等方式,推广一批身边的典型做法,让基层学有借鉴、提升水平。出台功能场景攻坚细则,聚焦群众服务事项,切实解决痛点、难点问题,增强办事效率,提升治理效能,增强基层干部群众使用黏性,进一步拓展平台使用效率、创新使用场景,保持“建村钉”活跃、稳定。全面推行“钉·功分”管理制度,传承“建功立德”的德文化品牌、创新“德·治理”模式、弘扬“千鹤妇女精神”,使积分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更加有效发挥。各乡镇(街道)、村(社)设置设立功分榜,并整合爱心超市、道德银行等,实现乡村治理与数字治理、全市共性与镇村个性的深度融合,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3.配强用好“钉·管家”队伍,强化推广运用

各级“建村钉”管理员简称“钉·管家”,他们负责所在单位或村组的人员信息更新维护、运维管理以及相应的安全管理,由本地在职在编工作人员担任,是“建村钉”得以顺利运行的重要力量。通过系列评比、考核活动,激发了镇村干部人人争当“钉·管家”的热情同时,组织开展“建村钉”操作技能培训,使其迅速具备基本操作技能以及相关知识,不断加快对“建村钉”的推广与应用。以党员干部、“钉·管家”等基层治理骨干为重要推广节点,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向身边群众百姓持续宣传推广“建村钉”的使用。通过比拼,对全市“建村钉”攻坚月擂台赛中荣获首批“十佳管家”进行表彰。

(三)上下融通、协同共治的数字治理平台建德样板

据统计,目前建德市16 个镇街、256 个村社、52 万人口信息已全部上“钉”,全市激活量达26.59万人,日活跃量高达10.72 万人,农民网络化组织程度在全国位居前列,实现了对乡村人口的全天候精准服务与管理。建德市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做法,先后获评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浙江省数字乡村金翼奖“十佳县市”等荣誉。在立足建德实践发展的同时,“建村钉”平台积极根据浙江省、杭州市关于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有关要求,加强与“浙政钉”“浙里办”平台衔接,优化数据对接形式。围绕基层群众需求和建德发展实际,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加强整村应用协同,提高数据分析和利用效率,发挥数字化治理优势,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切实解决基层治理难题,进一步总结提炼、完善提升,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建村钉”品牌知名度。浙江省委改革办、省农业农村厅、省大数据局和杭州市政协等部门单位先后专题调研“建村钉”,并给予肯定,计划其将迭代升级为“杭村钉”,拟在杭州市范围内推广。

二、以数字化变革促进现代化治理的创新做法

“建村钉”系统依托“钉钉”软件系统,设置多个常用功能模块,是为村民提供信息获取、问题反馈、事务办理等服务的智能化载体,通过多跨协同、迭代升级,统一标准、互通数据,以数字化变革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一)推动积分制与数字化融合发展

积分制的有效运用可以使纷繁复杂的村民自治行为标准化、具象化,让村民自治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实现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常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由“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在积分管理中应用“建村钉”,加速了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效率,让村民反馈的信息得以及时回应,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原来的积分制是村干部实地评分、登记加分、人工算分,再张榜公布。加入“建村钉”后,在手机上完成评分、加分、查分,结果自动生成,全程公开透明。目前,建德市全市参与积分家庭达124 322 户,发放积分995.31 万分,参与率达100%、户均达80.1 分。部分乡镇探索形成了美好账本、同美榜等一批“钉·功分”实践典型,如三都镇松口村将“美好账本”搭载“建村钉”平台,以户为单位,采取增减积分的形式,记录农户的日常表现,让村庄治理“户户有账本”。构建“建村钉”在线评分、申请加分、自动算分、自己查分、榜单排名的模式,形成“每日一积分,每周一汇总,每旬一亮码,每月一考评,每季一公示,每年一表彰”的“六个一”积分管理机制;以松口特产“柑桔”为标识,借助“智慧门牌”自动调取“建村钉”云端数据,对数据积分予以实时、直观地呈现;通过“建村钉”扫码直接兑换的“无人超市”,共同构成美好账本数字化管理闭环,全村“三橘灯”以上(五个橘灯为满分)农户从30%增加至75%,群众主动参与垃圾分类、说事议事的热情得到了显著激发。

(二)强化多部门“共同体”协同运作

乡村治理工作纷繁复杂需要多部门协同参与,数字治理的应用系统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以及基本共识的支撑。通过对应用场景的实时监测、快速反馈、统筹应对,破除层级化、部门化的组织关系壁垒,构建精准化、整体化的乡村治理服务链,实现信息多层共知、观念多方协同、资源多维交换、行动多方配合、数据高频利用的乡村治理共同体运作模式[2]。

在平台组织推广过程中,作为一项新的治理平台,建德市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力量和政策支持推进平台迅速落地[3]。建德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建德乡村钉(建村钉)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建德“乡村钉”(建村钉)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性文件,明确市主导、镇(乡街)主责、村主体的运行架构,强调加强与相关部门、乡镇(街道)的对接,强化责任意识。涉及乡村治理主体能力建设以及相关领域工作的文件也将“乡村钉”纳入其中,系统推进平台使用效率。例如,建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市委组织部、民政局、农业农村局联合出台《关于推行农村“六事一日”工作法2.0 版确保“一肩挑”后村级组织高效运行的通知》,提出重塑村级治理的制度、方法,推进乡村整体智治,要求每名镇村干部和党员村民骨干应经常登录应用“乡村钉”等智治工具,把数字化贯穿党务、村务、财务、服务以及坐班考勤、议事协商、科学决策、履职干事、民主监督等村级工作运行的全方位、全过程;建德市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出台《关于在农村干部中开展“三争三比”活动》,激励农村干部拓视野、知忧患,抓落实、勇创先,在治理上由粗放管理向整体智治转变。建德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全面推行“钉·功分”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在功分申报、功分公告等环节推广使用“乡村钉”平台。

在平台系统搭建过程中,在当地政府的统筹支持下,建德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着重选择可信度高的公安、民政等部门掌握的信息进行基础信息收集,再以关联信息作为交叉验证、填补疏漏的参考,确保准确性的同时,避免了重新收集基础信息的繁冗工作投入,为平台的顺利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三)多层级治理平台整合运行

实现开放治理的目标,需要以前瞻式的革新来搭建共治、共享的技术服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与便捷式应用系统之间的顺畅衔接就成为推进乡村治理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4]。建德市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对公务软件系统贯通利用方面的牵引作用,加强与“浙政钉”“浙里办”平台衔接,打造“17(一起)治理”、整体智治,打通网络信息交换通道,保障可持续的功能更新与高频利用,减轻多系统切换带给公务人员适应“建村钉”的工作压力。在技术赋能的条件下,“建村钉”创新打造“1+10+N”集成平台(即1 个主平台、至少10 个子模块、N 个应用场景),减轻了乡镇政府收集、评价信息的压力,快速汇总、传达上级部门发布的各类信息,信息交互传递的方式促使基层政府部门与工作人员能够更有效地调动条、块方面的力量,解决了信息传输过程中扭曲失真的问题,缩短了信息沟通的时长、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少事多”的压力。

(四)制度技术双保障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保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是乡村治理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供应商以及售后服务团队的技术保障能力更是影响数字平台平稳运行的关键影响因素。从具体流程上看,“建村钉”属于“政务钉”的辅助系统,系统之间能够顺畅衔接、输送数据。“建村钉”所使用的数据库依赖省级政务云系统的保护,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在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的条件下,大数据管理部门统筹负责技术保障工作,浙江亿秒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维护“建村钉”日常运营的技术团队,在大数据局的指导下,统一按照政务系统的安全标准开展服务,以强大的技术实力,在最大限度范围内保障数据安全,确保“建村钉”系统数据不被盗取或泄露。

三、数字化治理激发乡村治理效能

“建村钉”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有效推动了治理重心下沉,激活了农民群众、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切实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村里代办、镇里帮办、部门协办”,有效推动了县乡村三级联动、治理重心下沉

乡村治理的关键之一是构建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从而理顺乡村社会结构,提升组织化程度。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其中,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是连接村民自治组织、市场主体、事业单位与上级国家机关的重要枢纽,能够为农村群众提供日常的公共服务,决定着公共资源下沉的效果。“建村钉”平台运行,优化了原始系统“乡村钉”组织架构,将以村为单位的独立体系,改建搭建市、镇两级,联通所有村镇,形成“市、镇、村(网格)、组、户”多级管理架构,推动治理重心持续下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对村民反映的问题,村干部、网格员无法办理的提交镇里统办,镇里解决不了的提交市级部门联办,形成“村里代办、镇里帮办、部门协办”的三级联动数字治理平台。

(二)扁平化组织模式、精细化需求识别,有效调动了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实践证明,乡村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过程,如何让党和政府、各类村级组织、社会组织这些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治理主体高效良性运转是乡村治理工作长期关注的研究领域。数字化技术支持“去中心化”的精细化治理模式革新[5],改变垂直的自上而下单向管理模式,有利于精准识别不同主体的实时需求,调动村两委、各类组织与基层政府等多元参与主体的合力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从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机制,构建乡村善治共同体。“建村钉”设定了一村一界面,既方便村民查看使用,也能够支持各村因地制宜形成特色,通过数字化赋能、网络化联通的方式推进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与农村群众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开展协商与合作。视频通话技术、信息检索技术、数据加工技术等信息化技术,也为重构乡村治理共同体、促进各类行为主体持续互动[6],突破传统“面对面”交往方式的时空局限,创造了全新的可能。“建村钉”通过全员群、“钉直播”等方式实时播放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志愿实践、户主大会等重要事务视频,实现村村可直播、次次可回放、人人可连线。

(三)“第一时间收件、第一时间代办”,有效激活了群众主体意识、参与热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通道”,只有深入落地落实“民呼我为”的体制机制,才能真正激发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驱动,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化为推动乡村治理能效的动力。农民自我管理水平、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参与现代化建设能力的拓展依赖于内生创新的迸发,必须使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人,让“农民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建村钉”基于真实即时的信息,辅助日常行政决策、开展效果评估、回应舆情关切,快速处理群众所提交的信息,形成良性反馈,村民只需“钉一下”,意见需求直接在线提交到村、镇、市干部手机端,村干部、网格员“第一时间收件、第一时间代办”。航头镇彭家村首创“村里工作早知道”模块,将每周工作安排及落实完成情况公开在全员群中晾晒,并明确完成时间和责任人,把村民意愿、村民需求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有效激发了乡村治理活力。“钉管家”作为“建村钉”的后台处理员基本由各村“两委”成员担任,主要负责发布信息与实时反馈,争取做到“秒回即办”。村民还可实时查看办理进度,对办理结果进行评价。通过“建村钉”,村民反映问题的平均办结时间从线下2—3天缩短到线上0.5—1天。

(四)技术要素数字化、应用系统便携性,有效降低了治理成本、减轻了村干部负担

要素的数字化是已经长期存在的信息处理技术,但在步入互联网时代后静态的信息映像模式实现了电子化即时交互的目标[7],相伴而生的数据处理技术为推广智能化治理模式提供了必要条件,直接影响着基层治理工作机制的变革。“建村钉”应用系统能够以统一的数据格式来传递层级化组织部署的标准化工作任务,也可以广泛收集零散的村民需求信息来辅助行政决策、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将自上而下的压力型督政模式转化为多元共治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有利于降低乡村治理的持续成本投入、提升乡村治理的综合效益。作为对接电子政务平台的便携应用系统,“建村钉”在共性、通用的平台上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有事找村里”和“钉上议事厅”等很多新模块,减轻了村干部的负担,降低了村民办理民政、社保等各类事务的成本。2020 年7 月初期推广时,一些村干部觉得增加了负担;但到了2021 年春节后,村干部普遍反映“现在才体会到减轻了很多负担”,因为不用手工填写了,网上打分更方便,而且总分可以自动生成。

(五)用户需求导向、开放式创新思路,有效促进了乡村治理与乡村产业协调发展,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与前提

乡村产业和乡村治理两者之间有着紧密互促的逻辑关系,乡村治理效能提升能够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又能进一步助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在支持村民自治、民生事务办理的基础上,伴随着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需要,“建村钉”设置的技能培训、产业增收型模块,为群众致富提供信息条件,体现了用户需求导向的应用场景设置思路,在协调发展与治理的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建村钉”的一个产业服务模块——“莓好钉”,集技术服务、种植服务、购销服务、政策服务、有效监管为一体,推进草莓产业数字化改革和应用,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杨村桥镇种植草莓的农民只要点击“我要贷款”,即可在线申请贷款。通过平台为211 家信用等级B 级以上农业经营主体发放“共富·农安贷”1.87 亿元,节省利息405.75 万元。杨村桥镇在“建村钉”平台,打造了“草莓大学堂”特色应用场景,将线下的培训课在线上实时直播,让在外的莓农同步参与培训课程。

四、数字化平台的推广意见

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集宣传发布、在线沟通、协同办公、便民服务、功能集成等于一体的“建村钉”乡村治理数字平台,先后获得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浙江省数字乡村金翼奖“十佳县市”等荣誉,为创新乡村治理方式、促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建德经验”。实践证明,数字治理必须遵循乡村治理或是乡村发展的规律,治理模式的选择、治理工具的使用都需要与乡村的数字基础、村民的素质相结合,持续完成相关平台体系建设、制度完善的同时,关注各类主体的现实需求,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治理的智能化程度。

(一)开展常态化评估,提升政府部门在“建村钉”平台服务效果

乡村基层数字治理是当今数字化发展和政策驱动的结果,其短期式、运动式治理改革的效果固然重要,而实践成本、主体态度以及技术能力等更是影响乡村基层数字治理长效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平台的推动者与管理者,政府部门的短期目标不仅仅在于获取实践创新带来的政绩激励,还需要通过常态化的评估机制来确保政府的服务质量不降低、乡村群众的认同感不减弱,从而确保数字平台的长期稳定运行。建议适时委托中立第三方评估,发现“建村钉”系统运行及服务质量方面的隐患与不足。

(二)寻找“建村钉”嵌入民众日常生活的更多连接点

乡村治理的关键依旧在于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即激活各类主体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使政策得以贯彻、村务得以执行,产业得以发展,进而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结合。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长效运行的核心,也在于群众的长期、有效参与,对数字平台的内容建设必须与村民生活进行紧密联系,统筹党务、村务、财务及其他事务。只有将村民高度关注的事件全部纳入线上流程,引起村民积极参与、反馈,配合必要的宣传与鼓励,才能提升村民信任度。面对当前村民日益多元的需求与参与治理的积极性,需要定期对“建村钉”支持日常生活服务功能进行扩展,更有效地将政务资源导入基于“建村钉”开展服务的环节,提高治理效能的同时,增加平台的用户粘性。

(三)增补数字平台运维专业技术人才

在“建村钉”系统日渐完备的技术架构和制度设计下,确保平台长期、有效运行的一个关键节点是乡镇(街道)、村一级的技术操作人员,即“钉·管家”。尽管现阶段已经开展了系列培训,但就长期的发展而言,数字治理仍然需要一定量的技术人员来高效地完成必要的技术操作,而这对当前村民自治组织的成员构成带来了现实的挑战,缺乏懂数字技术的人才仍然是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的瓶颈。需要大力加强对基层操作层面技术人员的培养、对村两委干部的技术普及,提升其数字素养、政治素养,避免出现平台“空转”而“无人”治理的不利局面。

(四)突破“一老一小”使用障碍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地区面临着更严峻的“一老一小”照护难题。对未成年人的生活照料、权益保障,对老年人的日常关爱、及时救护,都变成基层政府倍感棘手的难题,如何发挥“建村钉”的智能化、快捷反应优势,为“一老一小”提供更周到的服务是未来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一方面应当积极利用传统治理资源,加强普通村民普及网络知识,提升使用数字技术效能,让适宜人群分享数字技术红利,利用户内治理、邻里资源将“一老一小”纳入数字化治理平台的线下操作范围之内。另一方面,设计适宜的应用场景,以简便、务实的应用增强对“一老一小”的吸引力,从而有效跨越技术难题造成的应用壁垒。

猜你喜欢
建德市村民数字化
种子的梦
浙江省建德市: 文明浸润一座城
雷锋(2022年2期)2022-04-12 00:08:12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24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8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