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3-04-23 00:18杨惠紫
吕梁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垃圾绿色生态

杨惠紫

(江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农业强国的建设需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30-31。无论是不断提高乡村产业竞争力,为乡村输入更多的杰出人才,还是不断加强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积极推进组织振兴,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要实现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要内容,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蕴含着广大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统一筹划、合理安排,从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入手,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一、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沿着正确的道路努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人类要学会敬畏自然和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千秋伟业。目前,虽然我国乡村生态保护制度持续完善,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面临着很大压力。一系列损害自然环境、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进行的掠夺式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乡村距离达成美丽乡村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乡村人居环境,才能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砖一瓦,也是为了全人类更长远的未来发展奠基。

新时期,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必须坚持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要坚持节约和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保护生态多方兼顾的发展道路,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辩证地、妥善地处理。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割裂、对立起来的思想是错误的,必须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在思想观念上要破冰,牢固树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同样是为发展作贡献的理念。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好了,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的重要意义。历史上,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文明的兴衰更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的时代面临新的课题。在实践进程中,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乡村生态振兴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决不能搞竭泽而渔,坚决杜绝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短视行为。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发展经济的资源。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同志在2005年8月任浙江省省委书记时第一次提出。它深刻阐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生态振兴要立足现状,不蛮干冒进、不标新立异,以树立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思想为引领,确立自然就是产业,向大自然要产业的发展思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时刻警钟长鸣,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保护环境装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维护优质的生态环境比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更为重要。鸟语花香、碧水蓝天是更基础、更宝贵的经济资产。不能目光短浅,只在乎蝇头小利,盲目追逐经济的一时发展,拿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当儿戏。在乡村生态振兴中必须将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当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冲突时,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优先选择。乡村生态振兴不能走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老路,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它们之间紧密联系,其中一个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出现连锁反应。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基本遵循。乡村生态振兴要坚持生态系统观,坚持系统治理观,以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重点流域为单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治理和保护;扩大乡村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加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力度,积极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协调联动机制,大力做好政策宣传,增强村民环保意识;构建乡村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真正实现经济社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也要实现高水平保护。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老百姓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12“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3]4目前,广大农民对高品质生态条件:如洁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茂密的植被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乡村生态振兴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农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把乡村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党和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随着广大农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不断提高,要对影响人民身心健康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更加重视,坚持生态为民,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让广大农民在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让优美生态环境带给广大人民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二、统筹推进乡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城市的发展而忽略了农村的建设,要继续加强农村道路、交通、饮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让老百姓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在完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满足新的发展阶段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实现乡村基础设施功能发挥提供重要保障。乡村在交通道路、电力通信、文体设施等方面存在问题,要尽力弥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人行道铺设地砖,道路旁安装路灯;硬化村道,通客车;建造广场,增加绿化面积;改造污水管沟,实现雨污分流;建造路边公厕,改造农户厕所;修缮危房、旧房,拆除违章建筑物;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等,努力让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房屋美化,为群众生活提供宜居环境。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任务。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庄环境,为老百姓留住一份山清水秀与鸟语花香,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深切期盼。第一是垃圾治理。认真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因地制宜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和模式;划分片区,设立网格长管理模式,保证垃圾有人管;村落配置垃圾桶、易腐垃圾沤肥桶(坑)、建立可回收垃圾站点和有害垃圾暂存点等,让垃圾有地方放;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县级垃圾分类综合利用可回收中心,让垃圾运得出、有去处。第二是污水治理。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建设污水管网收集居民生活污水,避免污水外排;积极推进改水改厕工作。所有生活污水一律进入缓冲湿地过滤净化后再排放入河流湖泊。第三是发动群众主动参与。要积极宣传动员,改变农民旧有的卫生观念,不断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目前,很多村民卫生观念淡薄,卫生健康知识欠缺,垃圾乱扔乱倒现象仍然存在。所以,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村规民约,大力倡导爱护环境、讲文明、爱卫生的良好风气,让更多村民主动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当中。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立足原有的生态系统和水土条件,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一是改善农村河湖生态环境。农村河道、湖塘乱扔乱倒现象普遍,充分发动群众,成立环保自愿者组织,及时打捞水中的垃圾杂草,发现乱排乱堆现象,要及时拍照上报,建立追责机制。第二利用好基层党组织,在每年春季有序开展农村植树造林工作,加强以森林和湿地为主的农村生态屏障的保护和修复。山上山下、田间地头适宜植树造林的地方,让树木落地生根,提高乡村森林覆盖率,花大力气治理水土流失问题。第三是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保障。首先,政府要持续加大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其次,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乡村居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氛围,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不断增强环保意识。第四,乡镇企业要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更新管理理念、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减少污染,不断提高环境治理效率。此外,相关社会组织也要深入乡村,做好调研,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乡村生态振兴并不排斥产业发展。不断健全乡村产业体系,凭借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产业发展要多元化,优势特色产业要做强做大,建立产业集群。有条件的乡镇,政府要出台政策,加大扶植力度,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要实现全链条升级,形成产业链,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着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生产有机农产品,把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产业做大做强。第一,不断发展绿色种植技术,引进生物可降解膜和绿色智能肥等新型投入品,实现农业生产绿色低碳降污与农产品高产值的有机统一;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持续推动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第二,依托各类红色资源、自然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其他优秀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引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三,创建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乡村。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相融合,推介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在田园养生之中体验农作之乐,尽享乡村慢生活;在了解农耕故事,感受农耕乐趣的过程中加深对民俗文化的认知;把民宿与康养融合在一起,打造乡村民宿养老的理想模式,以满足民众放松身体、安顿心灵、与自然山水为伴的需求。

科技助力农业绿色发展。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绿色科技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大绿色农业相关的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绿色科技创新,完善并落实绿色农业激励制度,加快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其次,进行现代农业科技的拓展应用和技术培训,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大力推广在育种栽培、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先进的技术,为农户提供蔬菜土壤保护与改良、机械化生产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指导,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振兴。

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民生活质量。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建设生态文明村镇,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让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得到更多幸福感、安全感和满足感,突出体现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乡村生态振兴必须坚持以老百姓需求为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4]1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的财富。当前,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享有更多实惠,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然而,一些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待健全和完善,人居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尚未得到充分的满足。加快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对于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要积极回应,深入落实,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持续满足农民对优美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

把提高环境民生福祉作为乡村生态振兴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5]451青山、绿水、蓝天都是幸福的必需。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一切工作都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目标。针对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了解在生态环境方面制约人民群众美好愿望实现的显著问题,在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的同时,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切实需求一步步得到满足;要高度重视乡村生态振兴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尤其要把对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造成危害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深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留住乡村一泓清溪、涓涓细流;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让农民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给广大农民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努力解决农村的垃圾、污水、旱厕改造等问题,让美丽乡村,美丽中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猜你喜欢
垃圾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垃圾去哪了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倒垃圾
倒垃圾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