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三位一体化培育

2023-04-23 00:18:18王利玲
吕梁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培育法治校园

王利玲

(吕梁学院 思政部,山西 离石 033001)

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其中指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需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关系全民族法治素养的总体水平,关系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1]247。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是高校法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多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不同媒体的优势互补,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质量和成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三个维度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着重要责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高校要通过有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帮助大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整体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使命、总抓手、工作布局、重要环节及迫切任务等。为此,应当从认知、认同、践行三个维度展开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法律知识的认知教育是基础

法律知识的认知教育是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基础,大学生只有在知法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用法防止侵害、保卫权利,解决实际问题。

法律知识的认知教育,首先是教什么的问题。“法律知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知识”,包括两部分:一是法学学科理论知识,二是各类法律中的法律制度,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具体内容。狭义的“法律知识”通常指第二部分,此处也采用狭义“法律知识”的概念。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对象是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目标,是使非法学专业大学生能尊法、知法、守法、用法,而非从事法律职业或进行深入的法学理论研究。因此,认知教育的内容是狭义的“法律知识”,目标是使非法学专业的学生“知法”,其任务是通过宣传教育,使大学生知晓各类法律中的法律制度,理解相关法律原则,尽可能地掌握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

(二)法治理念的认同教育是关键

法治理念的认同教育是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关键。因为法治理念中蕴含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导向,是一切法律制度设计的依据,是一切法律原则的确立,和一切法律规则中权利、义务设定的依据。所有具体法律制度、法律原则、法律规则都要服务于法治理念之价值目标的实现,法治理念对整体法律内容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大学生能否真正认同法治理念,意味着能否真正认同所有法律制度,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具体内容。只有真正认同法治理念,才能发自内心的尊重法、崇尚法、遵守法。

法治理念蕴含了法的价值取向和法治精神的导向,也即法应当追求何种价值和维护何种精神。法治理念在内容上通常包括自由、秩序、平等、公正、民主、人权等方面。法治理念的认同教育,就是使学生在观念上真正理解、接受、追求、崇尚法所确立的这些价值追求和精神导向,从而发自内心的尊重法。

(三)法治思维践行能力的培育是目标

大学生法治思维践行能力的培育,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用法”,是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目标。其落脚点是大学生处理日常问题的思想遵循和行为选择。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和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1]230。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要求崇尚法治,深刻认同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具有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等法治理念。二是要求将这些法治理念用于日常社会实践,善于用法律手段协调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其核心是能确立法律至上、权力制约、法大于权的理念。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相信法,依赖法,依靠法律规则,而非相信权力,依赖权力,依靠特殊人际关系使用特权解决问题。

大学生法治思维践行能力的培育,一方面要使学生努力摆脱传统人治思维的影响,自觉抵制社会中存在的利用人情,使用特权等非法治现象。在各种考试考核,奖助学金评定,就业择业的过程中,牢固确立规则意识,主动追求公平公正,并意识到大学生对社会大众法治思维确立的引领示范作用及使命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培育学生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和能力。在行使法律权利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权利行使的界限意识,方式意识,程序意识,并进行相应的践行能力训练;在履行法律义务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义务法定”及其履行的“不可选择性”意识。不论是权利行使,还是义务履行,其根本遵循都是“严格依法”,不仅仅是形式上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更要符合立法的意图和精神。

综上所述,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应当从法律知识的认知,法治理念的认同,法治思维的践行能力三个维度一体化推进。唯此,才可以使学生从价值取向,知识储备,行为选择三个方面,由思想到行为,由内而外发生真正的“法治化”的蜕变。

二、融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机构设置

如前所述,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对象为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教育途径不能主要依靠专业的课程教育,而应当以广泛的宣传教育为主。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优势,利用媒体融合的理念进行宣传教育。

(一)建立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融媒体中心

高校应首先建立一个校园法治素养培育融媒体中心,该融媒体中心应以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为宗旨,整合现有校园媒体资源,建构新的法治教育宣传渠道。融媒体中心可建立三个法治教育主渠道,创办一份校园法治报,开辟一个校园广播法治专栏,建立一个法治教育公众号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三种媒体的优势。校园广播与校报、公众号平台相比,只涉及声音传播,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信息传递快,且播放时段一般集中在学生下课就餐期间,受众很广。校园报纸的优势在于信息多,内容丰富,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可以看,并且可以收藏。公众号平台的优势在于,一是信息传播成本非常低,二是传递信息多元化,可以是文字,图片,语言,视频,图文信息等多种类别的内容,三是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接受信息,四是学生可以参与互动沟通。

融媒体中心应以上述三种媒体作为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主渠道,同时也要以校园横幅,校园电子屏,校园文化墙等临时媒介为有效补充,统筹利用主渠道专业性、稳定性、长期性的优势和补充媒介方便快捷、及时有效的宣传优势,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对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全覆盖,努力追求教育的实效性。

(二)配备复合型法治素养宣传教育人才队伍

融媒体中心要配备一支法治素养宣传教育的人才队伍。从事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忠诚于法治教育的职业道德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这就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血肉的心脏;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2]189。此外,还应当是既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的法治素养教育经验,同时掌握专业的媒体传播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能准确把握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导向,深刻理解基本概念的内涵和重要制度,熟练掌握权利义务规定,善于运用理论分析经典和热点案例。善于选择适合媒体宣传的理论内容,将媒体形式与理论内容的特点相匹配,使宣传教育更加精准,增强重要理论的影响力,提升法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具有丰富的法治素养教育经验。从事法治素养宣传教育工作,仅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要尊重宣传教育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准确把握学生在法治素养认知上的盲点和兴趣点,把握宣传教育的重点,掌握各种媒体宣传手段和教育方式的效果和优缺点,善于选择合适的媒体教育方式,匹配学生的盲点和兴趣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素养培育工作。

最后,掌握专业的媒体传播技术。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最终要落脚到宣传教育上,要落实到校报、校园广播、公众号平台等媒体传播技术的操作和使用上。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教育经验也都须通过专业的传播技术发挥作用。因此,融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媒体传播技术,掌握报纸的校对、排版和编辑工作,学会广播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尤其是要提高对新媒体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要积极学习和熟练掌握公众号平台建设和运行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操作。要善于对各类媒体的法治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评价。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专业的法治视角,深入浅出的方式,积极回应学生的困惑和问题,丰富学生的法治认知,坚定学生的法治信仰。

(三)建立法治内容资料库

融媒体中心应该建立一个内容充实的大学生法治资料库。该资料库应为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有力可靠的内容支撑。资料库包括纸质资料库和电子资料库两种形式。建议首先建立四个主库,分别为:(1)法学学科理论库。该库可包括三个子库:一是法学理论重要著作,二是重要期刊论文,三是法学专家的理论讲座及教学视频。(2)法律条文库。该库收录我国现行各类单行法。(3)法律案例库。法学案例库包括两个子库:一是体现法治精神和价值取向的经典案例库,二是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热点案例库。(4)学生权利库。该库也可包括三个子库:一是学生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相关理论和法律条文库,二是高校校园典型案例库,三是学生法学问题库,可收集学生在接受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提出的各种理论问题和案例求解问题。其次建立一个补充库,主要收集有关我国法律建设进程,法律人物故事或法律奇闻轶事等相关资料。融媒体中心建立内容丰富的资料库,可极大满足工作人员学习和传播推送的需要。

综上所述,高校建立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融媒体中心,采用“一支队伍+一个资料库+三个媒体主渠道”的建制模式,可为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取得实效,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融媒体优势与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契合路径

(一)利用融媒体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的特点开展法律知识的认知教育

大学生法律知识的认知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知法”,尽可能的掌握法律制度,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具体规定。而与此相关的知识内容非常庞杂繁多,这就需要充分利用融媒体中心媒体优势互补的特点,组合推送信息量巨大的法律知识。其基本原则是根据媒体特点匹配宣传内容。一方面认知教育内容庞杂,信息量大,要让学生有序的,成体系的学习,需要将法律知识按法律部门分门别类,以权利为主线,分期分批的有计划的宣传推送。满足以上要求,文字和讲课视频是更好的形式,这就需要主要依靠校园法治报和宣传教育公众号平台这两种媒体。在校园法治报和公众号平台上,可以将相关法律知识分类,以连载的形式按主题逐步推送,同时在公众号平台上定期上传法律知识大讲堂的视频公开课,对重要内容进行讲解。文字推送和视频讲解相结合,既可以使推送的法律知识形成严谨的体系,又重点突出。

另一方面,学生在法律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困惑,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公众号平台互动和沟通的优势,线上交流“更加注重自然、平等、舒畅的双向交流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两者之间面对面交流的障碍、戒备和隔阂,有利于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沟通和交流”[3]60-61,因此有利于学生随时留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相互之间也可以交流观点,相互讨论,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可以进行线上引导和解答。

将校园法治报和法治教育公众号平台,作为法律知识认知教育的主要媒体,不仅因其具有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的特点,而且报纸和平台文章还可以长期保存,讲课视频可以随时回放,便于学生经常复习巩固。这些特点都能很好地满足法律知识认知教育的需要。

(二)利用融媒体的生动具体性强化法治理念的认同教育

法治理念蕴含了法治精神和法的价值取向,法治理念的认同教育应包含两方面:一是大学生能真正理解法治理念的内涵,二是大学生能对照法治理念的内涵剖析自身理念的差距,并主动确立相关正确理念。这两方面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如怎样理解自由,如何理解平等,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具有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

因此,法治理念认同教育的关键是如何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易于理解相关概念的内涵,并易于直观剖析自身的理念差距。满足这一要求,经典法律故事、法律案例、微视频法律剧都是很好的形式,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和公众号平台生动性、具体性的优势。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法治专栏节目,在学生用餐等受众较集中的时段,播放经典法律故事,经典法律案例,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达法治精神和价值追求,如通过“苏格拉底之死”的故事,向学生传达“法律至上”的理念。通过故事案例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实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录制针对学生法治理念差距的微视频、微电影,在法治教育公众号平台上播放。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帮助学生剖析自己,树立正确理念,如录制“学生通过关系找工作,从而使同学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的视频,使学生认识到想要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必须从自身做起,主动抵制人治思维和特权思想,人人都想享受特权,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平等公正。

通过校园广播、公众号平台两种媒体,利用故事、案例、微视频法治剧生动具体的特点,使抽象的法治理念,以直观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会极大提高大学生法治理念认同教育的实效。

(三)利用融媒体的直观性提升法治思维践行能力

如前所述,大学生法治思维践行能力的培育,其目标是使大学生学会“用法”,善于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有“严格依法”实施的意识。但是由于大学生身处校园,缺少法律实践的机会,很难通过实践锻炼、亲身参与的方式提高其践行能力。这就需要依靠融媒体直观性的特点,将法律实践的相关现状、过程呈现给大学生,间接提高其法治思维践行能力。可在法治教育公众号平台上,以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展现与法律实践相关的内容。重点推送三方面的视频:一是反映法律程序的视频。如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法庭庭审过程,使大学生通过直观的观看完整庭审过程,体会法庭审理程序的法定性、严格性,法官的中立性,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对等性,以及当事人参与性对结果公正的影响,牢固确立“正当程序意识”,和“严格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二是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校园案例类视频。学生可通过此类视频针对性的掌握自身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提高其遇到类似问题时利用法律解决的意识和能力。三是与法律实践有关的其他视频,如法律职业类型、职业群体介绍、法律职业场所的展示。通过这些视频增进大学生对法律实践的熟悉感,拉近大学生与法律实践的心理距离。

四、结语

高校通过建立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融媒体中心,以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和内容充实的资料库为支撑,统筹建立校园法治报、校园广播法治专栏、法治教育公众号平台三个主渠道。同时应充分利用校园标语、校园文化墙、室外电子屏等临时媒体作为补充,更要发挥公众号平台技术性的优势,针对大学生的特定需求和兴趣,向不同大学生推送不同的法治教育“个性化”内容。通过“主渠道+补充媒介”“整体布局+个性推送”相结合的方式,使大学生从思想到行为,由内而外的发生“法治化”蜕变。

猜你喜欢
培育法治校园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