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验,抓住不同实验的特性,丰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体验化实验加深理解。教师要设计能让学生参与操作的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物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学《声音的传播》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比较熟悉的事物入手,如利用两个一次性纸杯和一根细长的棉线开展实验。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制作一个可以实现声音传播的“土电话”。经过引导,学生掌握了“土电话”的制作方法:在纸杯的底部戳一个小孔,把棉线的一头从小孔穿进去并打结,在另一个纸杯底部重复以上步骤,把棉线的另一头穿进去并打结,“土电话”就完成了。然后,教师让两名学生一人站在教室内、一人站在教室外,将一次性纸杯扣在自己的耳朵或嘴巴上,并将连接纸杯的棉线拉直,一人小声说话,看另一人是否能够听到。经过实验,学生发现在“土电话”的帮助下,两人即便是隔着一道门也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在说什么。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顺利得出结论: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我们将这种物质称作介质,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固体作为一种介质可以传播声音。
生活化实验诱发联想。教师在课外引入生活化实验,引导学生尝试实验并探索结论,可以更好地辅助学生巩固已获得的物理知识。
为了巩固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引入了一个生活化小实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首先,用剪刀在空的矿泉水瓶上剪出多个小孔,保证不同小孔高度不同;其次,将水装进矿泉水瓶中,在不拧瓶盖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水从小孔中喷出;最后,利用刻度尺对每个小孔喷水的水平距离进行测量。实验后,教师设置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①瓶中的水穿过小孔喷出的原因是什么?②不拧瓶盖的原因是什么?③水从小孔喷出的水平距离与其位置存在着怎样的关系?④从实验中你受到哪些启发?这样的生活化小实验简单易行,学生很轻松地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液体具有流动性且受到重力作用,因此液体对阻碍它散开的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的内部也产生了压强;小孔的高度不同,水喷出的水平距离也不同。
趣味化实验激发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趣味化实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物理学习的乐趣。
教学“光的反射”时,教师将一面小镜子、一个装满水的敞口水杯带到课堂中,找到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把镜子放入水中,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学生被教师的行为吸引,充分融入实验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学生发現阳光本来是照射到水杯中的,但是阳光在照射到镜面后反射出来,照射到了自己的眼睛。经过教师引导,学生不但感受到物理实验的乐趣,而且进一步明确: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作者单位:潜江市白鹭湖管理区中学)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