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卫
(河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翻译既是一门古老的技艺,也是一个伴随科技发展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化行业。回顾人类发展的漫长历程,翻译界一直致力于重建巴比塔、打破语言壁垒,跨越因语言差异造成的交流和沟通障碍,为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互鉴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等宏大时代背景下,我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语言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市场对翻译服务的语言种类、翻译规模、行业范围、译本质量、产出效率等各个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语言服务需求体量和质量的增长对传统人工翻译提出了巨大挑战。从经济和时间成本等角度考量,传统人工翻译因产出译本的速度缓慢、效率低下、价格成本高,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对翻译产业的需求,翻译服务业急需高端翻译人才和高效翻译工具,以期技术赋能、提质增效。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给解决这一困境带来了契机。机器翻译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领跑者,在语言服务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趋势[1]。目前人工和机器协作的翻译模式已经成为翻译产业的新样态。在此背景下,高校翻译教育应把握行业动态,顺数字转型之势,应市场对翻译工程师之需,创新教育格局,明晰培养目标,除继续夯实学生的双语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为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数字化时代以人机多维互联、技术快速迭代和颠覆、产品和服务模式变化等为特征,而翻译领域也在经历一场由数字技术触发的变革[2]。这种变革体现在以机器翻译为主的翻译技术正在颠覆翻译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模式、翻译工具和译员的能力结构。
关于翻译技术的定义和范畴,国内外学界和业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有:翻译技术指应用于人工翻译、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中不同类型的技术手段,包括文字处理软件和电子资源等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语料库分析工具和术语管理系统等专用翻译工具[3]。 ISO7100:2015认为,翻译技术涵盖一系列从业者用于辅助翻译、修订、校对等的工具,包括内容管理系统、写作技术、桌面排版、文字处理、翻译管理系统、翻译记忆工具和计算机辅助翻译、质量保证工具、修订工具、本地化工具、机器翻译、术语管理系统、项目管理软件、语音—文本识别以及其他现存和未来将要出现的多种翻译技术[4]。综上可见,翻译技术的定义和范畴是动态发展且开放的,其内涵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技术突飞猛进,翻译技术迭代迅速,其概念和范畴也必将以自我革新的姿态不断创新、海纳百川。
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翻译生产模式的变革,目前机器翻译+译后编辑(Machine Translation Post-editing)已经成为翻译产业的主流工作模式。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尝试用计算机模拟人的翻译能力,使用机器将语篇从一种自然语言翻译至另一种自然语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技术经历了从基于规则、基于实例、统计机器翻译到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的突破性发展,目前机器翻译的译文质量已实现历代技术革新中的最大幅度提升[5]。技术赋能为跨语言、跨文化的沟通带来极大便利。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报告,机器翻译市场规模在2020年到2026 年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17%。人工智能翻译技术不断创新,机器翻译技术前景广阔。
2022年11月,美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OpenAI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横空出世,2023年ChatGPT全球爆火,让更多人看到AIGC(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前景。语言模型的多轮智能对话、文本内容生成、自然语言理解等“全知全能”的强大性能在翻译领域展现出了超越想象的潜力,也给翻译市场带来了震撼性的冲击。相关研究发现,ChatGPT不仅具有严密的语言逻辑和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还可以根据指令对译本进行修改、校对、润色等译后编辑,其强大的功能集成性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机器翻译。一些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因长期被人工译员的高成本、传统机器翻译的小错误所困扰,率先尝试用ChatGPT进行产品介绍文本的写作和翻译,他们的经验表明:AI可以较为精准地完成跨境电商运营所需的文案和翻译。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翻译,能力强大、效率极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迭代,对翻译行业、翻译教育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
进入 21 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尤其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突破,已经彻底改变了翻译从业者语言生产的工作环境、工作工具和工作流程,技术使翻译的职业内涵和职业技能逐渐向智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翻译项目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工程。翻译的对象即翻译文本不仅涉及文学、文化等学科,而且包含法律、金融、贸易、科技、建筑、环境、机械、生物、医疗等文、理、工、农、医多个领域;(2)翻译工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团队管理。传统翻译一般是单兵作战,数字时代的翻译需要部门和团队分工合作,各成员既要有自己的技术专长和学科优势,也要有独立完成工作的多元化能力。从项目启动到产品交付给客户,中间涉及很多部门之间、成员之间以及和客户之间的沟通、协调等工作;(3)译员需要有交叉学科知识才能熟练使用翻译技术工具。数字时代的机器翻译涉及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许多学科,是非常典型的多边缘交叉学科。
综上可见,数字时代翻译工作者的知识背景不再局限于外语专业,还包括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的应用型、复合型译者更能驾驭不同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规范,保证译文的通顺、流利、准确、科学和严谨。数字时代的人机协作翻译面临的三大转变,推动传统译员向翻译工程师转型。
目前,翻译产业对具备翻译技术能力的应用型、实践型、复合型的职业翻译人才需求强烈。近年来在国内外一些翻译公司平台和招聘网站,翻译工程师(translation engineer)是频繁出现的一个名词。位列2021全球语言服务提供商前100的德国 EVS Translations在公司网站发布了一篇文章,标题为WhatDoestheWorkofaTranslationEngineeratEVSTranslationsActuallyInvolve(EVS公司的翻译工程师涉及哪些工作)?文中指出:数字时代翻译工程师需要具备技术和语言知识、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技术、译后编辑能力等[6]。中国主流招聘网站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看准网等均发布有企业对翻译工程师人才的需求并对翻译工程师岗位职责、任职资格进行了具体描述。华为对招聘的技术翻译工程师岗位职责描述如下:承担华为某产品领域海外市场拓展所需的各类文档、界面的中到英或英到小语种翻译、语言审校、语言测试、上机验证、文化适应性改写等工作,保障资料语言文化质量的行业竞争力,保障华为产品用户的资料体验满意度。技术翻译工程师需具备语言、翻译、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大型技术翻译项目实习经历者优先考虑[7]。市场对涉外语言服务人员的需求已经超越传统译员的内涵和外延,各大招聘网络平台、大型企业和翻译公司对具备语言、文化、技术等多元能力、能够娴熟进行自然语言处理的翻译工程师需求迫切。
近年来,随着翻译技术的普遍使用和机器翻译的准确度提高,高校BTI(Bachelo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翻译学士)和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翻译硕士)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注重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职业素养、语言与文化能力、翻译能力、人际能力、服务提供能力的要求,也对接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适时增补了对翻译技术能力的要求,但是对子能力或子技能的描述尚不充分,教师对培养方案和目标解读还停留在传统认知上。在教学方案和培养目标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教学单位存在对翻译技术教学重视不足、翻译技术课程体系缺失、翻译技术教学资源匮乏和翻译技术专业师资欠缺等问题[8],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业规划并制约他们未来职业发展。
数字时代的译者不仅要具备翻译复杂文本的语言能力,也需熟练掌握翻译的技术操作,这对于译者的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2017版欧洲翻译硕士能力框架(EMT COMPETENCE FRAMEWORK - 2017)第15-20条的描述,译员的翻译技术能力包括:(1)能够使用相关IT软件(包含办公软件),并能快速适应新工具和信息技术资源;(2)能够有效使用搜索引擎、语料库工具、文本分析工具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3)可以对文档、媒体资源(如视频和多媒体文件) 进行译前、译中处理和管理,掌握网页技术;(4)掌握机器翻译( MT) 基本知识并了解机器翻译对翻译过程的影响;(5)可以评估机器翻译系统是否和翻译工作流程相关,并能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机器翻译系统;(6) 能够应用其他工具辅助语言翻译和技术使用,例如工作流管理软件[9]。
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翻译技术研究会会长、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华树在《翻译技术教程》中构建了翻译技术知识框架,该框架由十大版块构成: 基础知识、搜索技术、语料库技术、机辅翻译技术、机器翻译技术、本地化技术、术语管理技术、技术文档写作、翻译管理技术、其他辅助技术[10]。王少爽根据该书所呈现的翻译技术知识框架,提出大数据时代的译者技术能力体系模型,该模型由技术知识、工具能力、技术思维三大能力体系和下辖的八项具体细化的技术能力构成,主要包括语料处理工具、机辅翻译工具、机器翻译系统、本地化工具、术语管理系统、翻译管理系统、技术写作工具、其他辅助工具[11]。
在翻译技术教学中,各高校可以借鉴欧洲翻译硕士联盟的做法,参照我国学者制定的翻译技术知识框架和译者技术能力体系模型,根据学校技术设施情况、师资状况和校本特色人才定位,制定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框架,为本校翻译技术教学提供清晰目标和行动指南。
欧美国家翻译专业的翻译技术课程建设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中国学者研究发现,利兹大学的翻译研究生、斯旺西大学的语言技术翻译硕士都开设有翻译技术相关必修和选修课程。伦敦帝国学院和诺丁汉大学均提供有广泛的翻译技术系列课程,这些课程涵盖“SDL Trados”“网络搜索”“词汇抽取与术语管理”“技术和辅助翻译软件”“面向译者的信息技术”等[12]。我国高校翻译专业课程设置一般涵盖语言基础能力提升课程、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以及文化通识课程,近年来我国翻译教学也逐步重视翻译技术课程的重要作用。特别是2011年翻译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其中计算机辅助翻译被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单列,2020年4月发布的《翻译专业本科教学指南》也首次将翻译技术列为翻译专业本科教育核心课程之一,这两个指导性文件是我国翻译技术教学的里程碑。但是高校翻译技术教育和翻译行业中的技术实践之间仍然存在着脱节问题,开设课程往往滞后于技术发展。王华树基于对全国32所翻译院校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调查,发现翻译技术课程在建设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课程内容单一、课程内容庞杂、课程内容陈旧、课程内容随意性大等[13]。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翻译技术教育需要尽快与国际接轨、与技术同步。目前,我国翻译技术研究成果显著,学术界已经编撰的翻译技术相关教材和专著有《翻译技术实践教程》《翻译技术教程》《翻译技术简明教程》《翻译与本地化项目管理》《机器翻译》《翻译项目管理实务》《术语管理指南》等,内容涵盖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翻译记忆技术及工具、语料库与翻译、术语学、字幕翻译、本地化与国际化工程、翻译与排版技术等。我国高校翻译专业应该尽快开设或更新这些翻译技术相关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翻译常用的技术软件和工具的特性功能、掌握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技术,为适应翻译市场的需要和提升翻译工作效率和质量奠定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翻译技术能力是实践型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因此翻译技术能力培养需坚持知行合一,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操实训之路。由于最新的翻译技术及软件和最有经验的翻译技术职员往往来自企业,因此,高校可以把企业职业译员请进来,邀请他们担任翻译技术兼职教师或客座专家,对学生进行翻译技术指导。比如,现在我国翻译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王华树博士所取得的翻译技术领域的卓越成就跟他在北京莱博智环球科技有限公司(Lionbridge)的一线工作实践密不可分。另外,高校也可以加强与翻译公司和涉外企业的联系,鼓励学生到翻译公司进行实习和实训,增加学生参与机器翻译项目的锻炼机会。翻译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把翻译理论学习和翻译技术知识学习以Mooc、Spoc形式,在中国大学慕课网、雨课堂、智慧树、超星平台等进行线上教学,同时组建机器翻译工作坊和项目式人机交互翻译团队,开展基于项目和案例的机器翻译实践。教师需在课堂上释放大量时间进行翻译技术知识的答疑和机器翻译实践的讲评,从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两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翻译技术能力。
与翻译相关的赛事和证书考试是翻译教学的课外延伸,也是对翻译实践能力的综合检验。它既是一种考核方式和水平证明,也是翻译人才精进能力的动力来源和有效途径。中国翻译证书考试包含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ETI)、中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等,考试目的是对参试人员口译或笔译以及双语互译能力和水平的评价与认定。据中国外文局翻译院、CATTI项目管理中心和中国翻译协会人才测评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22国内翻译赛事发展评估报告》公布,通过调研商务、科技、医学、文学等8个领域的200余项翻译赛事,综合考评赛事规模、赛事历史、参赛范围、赛事层级、媒体关注、社会口碑六项指标,评估出赛事综合水平最高的25项外语翻译赛事,形成了2022年主流翻译赛事榜单。其中CATTI杯全国翻译大赛凭借强劲的官方背书和广泛的媒体关注,获得最广泛的社会认可,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另外,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普泽奖全国大学生翻译比赛也深受翻译爱好者的欢迎。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全国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大赛”,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虽然和诸多历史悠久的老字号翻译赛事相比(比如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已举办34届)还非常年轻,历史积淀得分并不高,但是也名列25项主流赛事榜单,实属不易。该赛事主办方还组织有赛前培训,帮助学生熟悉机器翻译。2023年,全国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大赛以“开展基于ChatGPT翻译的译后编辑”为比赛内容,将时下最时髦的AI技术与译后编辑相结合,致力于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学习和探索AI翻译新模式,该届赛事的主题体现了主办方与时俱进、紧跟热点的先进理念。赛事新秀站在潮流热点的前沿,为传统的外语翻译赛事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赛事也在逐步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赛事驱动,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比赛,既可以激发翻译兴趣,也能够积累翻译综合实战经验,在亲身体验翻译智能化发展趋势中,学习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相关知识,有效提升人机协作翻译和译后编辑能力。
从数字时代人机协作翻译的译者职责、工作性质、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来说,翻译工作者就是对翻译工程进行翻译项目管理、自然语言转换、翻译质量评估的专业化工程师。高校翻译专业教育需要顺应数字时代的技术发展,根据语言服务行业与翻译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翻译技术课程设置,增强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教学实践,提升学生数字能力和技术素养,培养专业化、复合型、兼具语言文化能力和技术能力的翻译工程师,为我国和世界增进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科技合作架设起语言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