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音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私房”这个词,比如“私房钱”“私房话”“私房菜”等,其含义较为广泛,如个人私有的、不愿公开的、个人或小集体特有的等,其中的共同点和最关键的特点是私密性。那么,最初的“私房”指什么呢?
原來,古代大家族在居住房屋设计和修建过程中,既要考虑整个家族的公共活动区域,也要保证嫡庶各支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于是在公共事务区域之外设置了私有居住空间,这就叫作“私房”。这种“私房”在没有分家之前并不是居住者的私有财产,而是具有隐私性质的公共财产,类似于“公房私用”。因此,“私房”这个词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在公共空间活动”以及“具有私人性、私密性、私用性”的特点,由此引申出了今天的众多意思。
“私房”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史》中,说的是家族亲睦和悦,“所得俸禄,不入私房”。其中的“私房”都是指大家族中自己的小家。宋代的《朱子语类》也有一段较为具体的记载:“每私房有人客来,则自办饮食,引上大厅,请尊长伴五盏后,却回私房,别置酒。”大意是说,大家族中的私房有客人来,要先在公共大厅里摆酒宴客,由尊长陪客后,才可回到自己的房间再次宴请客人。在封建社会的家族生活中,这是规矩,即遵循先公后私原则,大家族中的个人私有利益要从属于公共利益。
到了元明时期,由于大家族的封建家庭体制受到冲击,“私有”家庭越来越多,“私房”一词逐渐转指私有财产,包括房产、地产或者钱财积蓄。例如《二刻拍案惊奇》里说:“上官氏也是富贵出身,只会吃到口茶饭,不晓得甚么经求,也不曾做下一些私房,公子有时,他也有得用;公子没时,他也没了。”这里的“私房”就是指银两。到了清代,又出现了诸如“私房话”“私房菜”等用语,扩展了“私房”的词义。具有“隐秘、特有、不可公开”特点的事物,一律可称为“私房”。
(源自《语言文字报》)
责编: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