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9日, 上海,2023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 上海) 开幕。本届展会以“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为主题,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主办。据悉,2023上海车展共吸引了1000余家企业积极参展,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作为上海的一张靓丽城市名片,2023上海车展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汽车消费,为汽车产业释放更多活力,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文章强调,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把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而超大规模经济体可以也必须内部可循环。事实充分证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我们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中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文章指出,两年多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取得了一些成效,思想共识不断凝聚、工作基础不断夯实、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总体看,全面建成新发展格局还任重道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两个维度来研究和布局:一是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二是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文章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問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第一,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国内大循环动力和可靠性。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协调配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第二,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第三,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第四,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第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
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国家统计局表示,一季度,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地区各部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运行开局良好。“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整体呈现恢复向好的态势,主要指标企稳回升,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市场预期明显改善,为实现全年的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从下阶段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逐步增强,宏观政策显效发力,经济运行有望整体好转。考虑到上年二季度受疫情影响基数比较低,2023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比一季度明显加快。三、四季度随着基数的升高,增速会比二季度有所回落。如果不考虑基数影响,总的来看,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呈现逐步回升态势。付凌晖认为,主要支撑因素在于:消费拉动作用逐步增强,随着就业形势改善、促消费政策发力和消费场景增多等,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望提升。同时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的大宗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农村市场提质扩容,都有利于消费的持续增长,带动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走弱等因素影响,3月份CPI同比上涨0.7%,自2022年3月以来首次降至1%以下,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PPI同比下降2.5%,降幅较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且跌幅连续3个月扩大。不少机构认为,随着猪肉、油价等影响通胀的主要扰动因素逐步退潮,甚至成为拖累,通缩趋势正在快速显性化,CPI年内可能进一步大幅下降。核心通胀的长期低迷,内需恢复并不强劲。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国际上通货紧缩的定义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往往还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和经济衰退。但从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情况看,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保持温和上涨。从货币供应量来看,3月末广义货币M2增长12.7%,保持较快增长。从经济增长情况看,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回升。整体上都不存在通货紧缩的情况。“尽管CPI价格有所回落,但要看到市场供求基本稳定态势没有变化。”付凌晖强调,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一季度核心CPI同比上涨0.8%,和1-2月份持平,较上年四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从服务价格看,一季度同比上涨0.8%,比上年四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从更广义的价格水平看,CPI主要是衡量居民消费领域价格变化,如果看经济运行价格变化,还要看GDP缩减指数,2023年一季度也是小幅上涨,涨幅比上年四季度回升。综合这些情况判断,不存在通货紧缩的情况。关于下阶段物价走势,付凌晖认为,物价会稳步恢复,价格带动会逐步增强,不会出现所谓的通货紧缩情况。从价格表现来看,由于上年基数较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高,再加上国内受疫情影响供给偏紧,导致上年二季度CPI涨幅都比较高,这样影响2023年二季度CPI涨幅可能保持低位,但这不说明通货紧缩。随着下半年影响因素逐步消除,价格会回到一个合理水平。
4月19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全球最大光纤网络;数字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成效逐步显著,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对于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发改委将重点从五个方面发力,持续做强做优做大中国数字经济。一是在制度建设方面,加快构建“1+N”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数据要素流通使用先行先试,统筹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和场内场外相结合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二是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适度超前布局,加快光纤网络扩容提速、5G商用部署和规模应用,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三是在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四是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强化各领域、各行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政策引领,提升“上云用数赋智”水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第三方服务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型步伐。五是在国际合作方面,积极提出“中国倡议”,落实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数字经济领域成果。积极提供“中国方案”,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开展双多边数字经济治理合作,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当地时间4月18日,欧盟批准涉及430亿欧元(约合470 亿美元)补贴的“欧盟芯片法案(The EU Chips Act)”,以期大幅增加当地的芯片生产并为成员国带来先进的制造工艺。此举旨在建立欧盟的半导体供应链,避免汽车等重要行业的芯片短缺,并与美国和亚洲同行竞争。欧盟委员会2022年提出“欧盟芯片法案”,希望到2030年将欧盟在全球芯片产量中的份额翻一番,达到20%。方案内容包括放宽规则以允许政府为先进芯片设施给予更多补贴,提供微芯片研发预算以及监测潜在供应短缺的工具。“这将使我们能够重新平衡和保护我们的(芯片)供应链,减少我们对亚洲的集体依赖。”欧盟委员会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 (Thierry Breton)在达成协议后的声明中表示。“在去风险(de-risking)的地缘政治背景下,欧洲正在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掌握最先进的半导体,欧盟将成为未来市场的强大工业集团。”布雷顿发布推文说。如今,全球生产的芯片中只有约10%是在欧盟制造的。与此同时,欧盟汽车、IT和电信行业的大部分芯片都是在欧洲以外制造的,这给爱立信、大众和诺基亚等公司带来了挑战。
即将来临的5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是继续加息还是按兵不动?美联储3月会议纪要透露,尽管3月美联储官员一致决定加息25个基点,但抉择过程非常曲折。其中,有几位官员表示,他们确实考虑了维持利率不变这个选项,或许这是更加合适的选择。他们表示,这样做将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评估最近的银行业波动以及货币政策不断收紧对金融业和经济带来的影响。不过,这些美联储官员也观察到,美联储与其他政府机构的联合行动,有助于化解银行业的不利局面,同时降低了经济活动和通胀面临的风险。尽管有官员认为,金融稳定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需要时间来检验,因此在3月暂停加息可能是合适的,但在最后决策中,这些官员也注意到,美联储推出的流动性工具已经有效平稳市场情绪,有效抑制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因此,最终决定加息25个基点。此外,一些与会官员表示,考虑到通胀持续居高不下以及最近经济数据的强劲表现,在银行业危机没有进一步扩散的情况下,3月加息50个基点可能是合适的,但考虑到银行业危机导致的金融环境收紧以及对经济和通胀的影响可能需要时间来反映,这些官员认为加息25个基点可能是更谨慎的选择。这些官员表示,这样做也将使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有时间更好地评估银行业的情况及其对信贷和经济的影响。但所有官员都表示,美联储将通胀率恢复到2%目标的决心是坚定的。通常,美联储做出是否加息的决策是在通胀目标和宏观审慎目标之间寻求解决方案。在5月议息会议来临前,美联储理事沃勒表示,他准备同意再次加息,因为银行系统的压力并没有导致贷款的大幅回落,而高通胀仍然受到强劲增长的支持。在已公布的3月会议纪要上,决策者弱化了进一步加息的承诺,在政策声明中删除了“持续加息”的必要性,仅仅表示可能需要“进一步收紧”。3月点阵图显示,2023年利率终点中位数为5.125%。18位与会者中,有17位官员认为2023年政策利率可能在5%至5.25%,两者均对应2023年5月应该是最后一次加息。FOMC与会者认为,现阶段通胀仍然太高。其中,除住房外的核心服务分项价格回落较慢,就业市场依然紧张。因此,与会者总体认为,未来可能还有一些政策紧缩的空间。近期,美国通胀虽有所降温,但仍然居高不下。美国公布的零售消费和地产信贷、制造业指数、商业调查等数据均持续放缓,而美国中小银行储蓄转移也将导致银行收紧贷款标准,对经济形成负面影响。正如美联储官员预计的那样,高利率正在使经济放缓,随着利率上升,消费者减少了大宗商品的购买。美联储下次议息会议将在当地时间5月2日至3日举行,美国的物价水平、经济数据、银行业的情况变化,都是影响议息抉择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