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风险下西部牧区采取的适应性措施

2023-04-21 15:45:49孙卉琳史湘莹
中华环境 2023年11期
关键词:牧民气候变化气候

文|孙卉琳 史湘莹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即将拉开序幕,会议将于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地缘政治和经济市场当前的不稳定性无疑加大了人类应对环境风险的困难程度。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问题增多,国内外对于减排、能源转型以及气候投融资的呼声越来越高。此次会议将有七万多名代表参加,会议目标主要是控制全球平均温度升幅在1.5摄氏度内,推进国家自主贡献并最终推动《巴黎协定》目标的达成。由此可见,国际间的讨论和共同努力是非常重要的。在中美两国前不久发表的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强调了在解决气候危机上提升交流机会和开展务实合作的必要性。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山水)成立于2007年,致力于长期探索物种和栖息地的研究和保护,推动气候与生物多样性的协同治理,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解决方案。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地在保护地社区走访、调查,了解当地社区面临的气候问题并帮助人们开发适应性措施和项目。山水也将带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来到COP28,与多家机构共同举办“以农民为导向的,加强气候行动、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恢复的创新”的边会,旨在通过以自然为基础的解决方案的主题,与国际机构交流社区在气候危机影响下的恢复力以及发展可持续社区经济的空间。我们期待着向社会各界传达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信息,邀请公众参与到平衡气候风险和增强社区应对此类风险的行动中来。

气候变化不仅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还时时刻刻地影响着草原、森林和海洋等生态系统。显而易见的是,发展中国家对气候问题带来的影响表现得更加敏感和脆弱。在气候危机的大背景下,正确地认识机遇与挑战并有效地落实保护项目势在必行。这既需要政策制定机构与民间组织的助力,也需要保护地社区增强适应性意识并自发地采取行动。三江源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海省南部,其中包括了长江源、黄河源和澜沧江源三个源区,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比如雪豹、兔狲、藏狐、猞猁、黑颈鹤、水獭和久治绿绒蒿等,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然而,随着日益加剧的气候危机,三江源这颗西部地区的“明珠”也在同样遭受着冰川冻土融化、雪线上升、栖息地退化、动物冬眠和食性节律发生变化、人兽冲突变频繁等生态问题的威胁。当地的社区最能直接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均温上升、降水量不均和极端天气的频发使草场的荒漠化更加严重。牧民们曾经拥有优质、肥沃的夏季和冬季牧场,但随着人口变得更加密集和极端天气的干扰,牧场质量变差了,水源涵养能力变弱了,承载家畜的能力也变低了。举个例子,2019年的玉树雪灾给当地社区造成很大的挑战,无法啃食牧草的家畜们在极端天气中冻死、饿死的情况非常常见,无形中加大了牧民生产生活的压力。牧民们逐渐地认识到了当地的环境问题并在尝试推动一些适应性举措恢复家园的和谐、美好的生境。人们通过游牧、租借草场、调整畜牧技术等去进行适应。但并不是所有牧民都能做出行动,这往往和他们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信息的普及程度、技术和经济条件相关。为了更好地了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开展了调研与访谈。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的牧民都能认识到降水量不均、冬季变暖、山顶常年积雪变少,以及在同一区域发现了本应该生活在雪线附近的雪豹和森林中的金钱豹等问题。但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牧民采取了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适应性措施。金融、技术和信息交流等外部干预和当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协同,可以帮助牧民完成空间、时间以及生产资料的适应,也可以帮助牧户之间以及他们与市场的互动与信息交换。在此基础上加上牧户家庭已有的人力资本、硬件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条件以及牧民自身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牧户生计适应行为。就观察到的情况来看,我们总结了5种代表性的策略:贮存性,比如建立永久房屋、提高饲料的贮存、增加人工种草等;多样性,比如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获得收入来源,收集虫草、采集野菜和制作手工艺品等;互助性,比如加入合作社,共用草场联合放牧等;市场性,比如购买牧草、租用别人的草场等;流动性,比如轮牧转场等。

山水发起了针对中国西部农村气候变化影响与恢复力研究与传播项目,希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在当地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山水开展了牧民游学的课程,通过邀请讲师传授放牧、畜牧管理和草场恢复相关知识与技能,帮助牧民增强了保护意识,加强了他们应对气候风险的信心。在掌握相关技能后,牧民们尝试进行了种草并通过对畜载量的管理降低畜牧对草场恢复的压力。我们也带领当地牧民探索了自然体验产品及生态产品的开发。随着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他们更加愿意参与一些活动获得科普知识,亲近大自然。在昂赛大猫谷,我们和当地社区在不干扰当地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开展了自然体验项目。通过对接待家庭进行接待服务和医疗常识等培训,我们不仅帮助牧民们寻找到了发展生计的新方法,也为更多人提供了接触昂赛和三江源的机会,加深了他们对动物保护工作的了解。另外,我们也协助嘉塘草原的妇女们成立了手工艺社,妇女们通过毛毡手工艺品制作方面的培训与实践,掌握了制作藏狐形象的毛毡杯垫、冰箱贴、耳饰和挂饰等技能,开拓了可持续生计发展的新方式。在此基础上,山水和其他机构合作开展了影像支持培训计划,通过课程不仅强化了牧民监测员的观察能力、使用相机拍摄野生动物的技巧、后期制作的技能,还激发了他们记录家乡环境变化的热情和向更多公众讲述当地生态保护故事的动力。

总而言之,协助西部牧区应对气候变化的风险只是工作的一方面,如何让公众和政策制定部门考虑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共同推进适应性的应对措施是我们要持续探索的议题。这当然离不开保护地社区自发的学习和参与,也离不开资金、技术和当地机构的支持。在外部干预的支持下,保护地社区不断进行自主学习、优化种草和畜牧管理和持续开发替代生计非常关键。虽然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资源短缺、信息不对等和问题难以量化等挑战,但我们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并结合不同议题实现减灾、乡村发展、自然保护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路径。我们期待着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领域贡献更多、更可持续的力量,提升社区的适应气候危机的韧性,为更多的社区和政策制定部门提供可参考、有价值和实用性的建议,与国际机构增强合作,从而达成更有效的治理机制。

猜你喜欢
牧民气候变化气候
牧民新生活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牧民歌唱冬奥会
草原歌声(2021年3期)2021-03-09 05:10:28
甘南牧民 赵云雁
金秋(2020年4期)2020-08-18 02:39:20
商人买马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
太阳能(2015年7期)2015-04-12 0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