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华/摄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森林覆盖率70%以上,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世界硒都”之称号,这里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图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屏山景区。
近年来,湖北省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持续深入推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接续开展,长江生态环境实现转折性变化。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和经济发展及民生所需,完成50多个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项目,生态环保改革实现突破性进展。积极引导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湖北碳市场加速转型,交易体系日渐成熟,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实现阶段性目标。全力推进生态省建设,成功创建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创建示范工作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美丽湖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厚植了浓郁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东湖,长江右岸的湖泊,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城区东部,是武汉市的重要水源地、水产养殖基地,也是知名生态旅游风景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历史上屈原、李白等不少名人曾在东湖留下足迹,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
东湖也是武汉市区重要的文化中心,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以及湖北省博物馆和湖北美术馆,文化底蕴深厚。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中心 供图)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关键性控制工程,2005年9月开工,2009年6月完工。
多年来,为了守护“一库好水”,湖北省丹江口市坚决当好时代“守井人”,全面加强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工作,大力开展“一库碧水永续北送”十大行动,确保了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水国家标准II类以上。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已累计向北方供水495亿立方米,惠及北方受水四省市6900多万人。(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中心 供图)
▲姜芮/摄
神农架林区地跨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75′,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直属湖北省管辖,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县级行政区;坐拥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辖6镇2乡和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有森工企业林业管理局、1个国家湿地公园,林地占85%以上;2016年被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一代伟人的诗篇让梁子湖蜚声世界。梁子湖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武汉市境内的牛山湖、山坡湖、张桥湖、大沟湖等20个子湖,以及鄂州市境内的涂镇湖、月山湖、蔡家海、前海、南湖等18个湖泊,共同组成了梁子湖群。
梁子湖流域生物资源丰富,是团头鲂(武昌鱼)和湖北圆吻鲴的原产地和标本模式产地,是亚洲稀有水生植物物种蓝睡莲的唯一生存地,是我国新记录物种和国际特有扬子狐尾藻的发现地。梁子湖水产资源种类较多,盛产鲢、鳙、鲤、鲫、鳊、鲂、鲌、鲴、银鱼、针鱼等各类水产品,是全国保护较好的内陆湖泊,也是亚洲湿地保护名录上保存最好的湿地保护区之一,被誉为“武昌鱼故乡”“物种基因库”“鸟类天堂”。(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中心 供图)
▲谭德魁/摄
清江古称夷水,自西向东横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哺育了世世代代土家儿女,是最美、最深、最具原生态特色的“土家人”母亲河。
清江是长江在湖北省内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利川齐岳山,流经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市下辖的10个县(市)。干流全长423公里,流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清江两岸有众多的支流,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一级支流和二级支流共11条。多年来,清江流域各级政府深入聚焦工业、城镇、农业农村等领域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水体保护关键问题,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有效化解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2022年,清江干流水质优良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黄柏河是宜昌境内长江一级支流、葛洲坝库区最大支流,也是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区和三峡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流域全长162km,流域面积1902km2,承担着200万人饮用水和100万亩农田灌溉供水的重任,年供水量3.5亿m3,供水区域经济总量约占全市的80%,被誉为宜昌的母亲河。为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的重任,确保一河清水入长江,宜昌市全力推进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重拳出击、铁腕治河,探索出一条“地方立法、综合执法、生态补偿、系统治理、智慧监管”的流域治理新路径,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流域综合治理典型经验。(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中心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