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与写字教学融合策略初探

2023-04-20 10:58刘雨静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写字书写汉字

刘雨静

(深圳市盐田区乐群实验小学,广东 深圳 518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 指出: 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任务。同时,写字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然而,从当前的小学写字教学整体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较多关注基本书写技能,较少关注汉字承载的文化信息,窄化了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忽略了很多宝贵的教学资源,这对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课程整体的育人功能,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一、汉字文化与汉字的联系

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上下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成果,主要是依靠文字才得以长久流传。与表音为主的字母文字相比,汉字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思维、审美、文化立场等信息。学习汉字,如果剥离了这些信息,仅将其看作是表情达意的符号,势必导致对汉字文化理解的肤浅甚至误解。

从年龄看,小学阶段,不管在哪个方面,都是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如果被忽略了,再补救就要付出更多代价。文化熏陶和练字一样,小学阶段如果不得法,后面纠正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目前,小学语文的生字教学基本囿于简单的识写,书法知识的学习往往只重视机械的技巧性训练,却忽略了汉字所蕴含的特有的文化信息。其实,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其演变发展的逻辑过程更是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目前我们对汉字所蕴含的文化资源的认识与开发还远远不够。

二、小学写字教学中汉字文化缺失的具体表现

(一) 以印刷体为美,出现书法审美偏差

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参差多态为美。但在当前写字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缺乏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正确认识,认为书写当以整齐为美,在教学中选择印刷楷体为书写范本,要求学生对照其反复临摹。在评价学生书写水平时,也仅以印刷楷体为标准,引导学生追求笔画平正,字形方正,通篇文字整齐划一。这样的教学抹杀了汉字书法的丰富性,导致学生书写呆板,笔画做作,线条笔触缺乏自然灵动,了无生气,同时也将错误的书法审美观念传递给了学生,对学生将来深入学习书法将产生不良影响。

(二) 低效摹写汉字,忽视汉字文化内涵

写字教学有两个教学难点: 一是形近字教学,学生在书写中常常混淆字形;二是对一些基本书写技法缺乏明晰认识。例如,书写中,学生常常混淆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对收笔、出锋等技法,理解起来也深感困难。许多教师归因于学生对字形缺少观察,摹写练习过少,于是加大学生训练量,耗时甚多却收效甚微。出现这些问题,皆因学生不能理解笔画微小差别所对应的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只做到了机械模仿,没有达到理解的高度。

(三) 机械重复训练,缺少情感价值观引领

日常写字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会留时间让学生练字,练字的主要方式就是对着范字反复摹写。但从效果上看,学生普遍感到练字过程枯燥无趣,因此学生主动习字的意愿并不强烈,练字效率不高。这与写字教学只关注书写质量与速度,忽略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引领密切相关。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体会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激励,就难以生发出对习字的迫切愿望。其实汉字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可惜却被我们忽视了。

(四) 就字论字,书法文化知识传递不足

由汉字和汉字书写衍生的相关书法文化知识,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写字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写字教学实践中,还存在教师就字论字的现象,忽略了书法文化知识的传递。例如,在识记“笔” 字时,教师经常用一支毛笔的图片辅助学生理解记忆,但往往没有拓展交代毛笔的历史演变知识,容易使学生误认为中国传统的笔就是“竹为杆,毛为尖” 这一种模样。再如,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 的日积月累部分,教材中有“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这部分内容,编者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是什么,笔墨纸砚各有什么功能,但有的教师仅让学生背诵“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 就结束了该部分教学,未指导学生进行任何书法文化知识的拓展,实为遗憾之举。

三、汉字文化和写字教学融合策略

(一) 提高教师书法素养,传递正确书法审美观

书法之美体现在汉字的笔画上,表现为灵动多姿。以王羲之的 《兰亭序》 为例,仅一个 “之”字,就有若干种不同的写法,每一种都不尽相同,能带给读者多姿多彩的视觉享受。书法史上传世的经典之作,都有这样的艺术特征。书法之美还体现在作品的整体布局上,追求疏密有致,大小错落,形成生动活泼的艺术面貌。由此可以看出,刻板、雷同、“状如算子”,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大忌,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的艺术财富。

实用与艺术在目的与实现途径上是有差别的。作为实用的印刷楷体,虽然字迹秀美,但与传统书法艺术相比,在艺术价值上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印刷楷体字易辨识,是学生识字的首选字体,但将其作为书写范本,则很容易将学生的书写引入刻板、千字一面的歧路,教师对此要有明晰的认识。

什么样的字是好字? 什么样的字可供学生临摹之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进行多样化的选择。首先,教师要加强个人的书法素养,要对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如,哪些作品是经典传世之作,其高妙之处何在,对后世影响几何,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评判书法作品是否优秀,不仅涉及结字法,还涉及笔法、墨法、章法等多种评判标准。教师在头脑中一定要有正确衡量“好作品” 的标尺,唯有如此,才能遴选出优秀的书写范本,也才能在写字教学中传达给学生雅正高古的书法审美观,为学生将来欣赏及深入研习书法指引方向。

(二) 追本溯源,凸显汉字承载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发明及其书写与应用,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创造之一。可以说只有理解文字创造上的匠心,才能从根本上理解汉字,这也是学生写好汉字的基础。

理解汉字承载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学生准确区分形近字。以学生较常出错的“祥、福、初、补”等字为例,授课时,若对汉字追本溯源,就会大大减少出错的概率。“示” 在甲骨文中为祭台形,是祖先居住或对祖先进行祭祀的地方。所以,凡“礻” 字旁的汉字,往往与崇拜、祭祀、祝愿有关,如祸、福、神、祖等。“衤” 字旁,学生知道多与衣服有关,但为什么“初” 是“衤” 字旁呢? 这是因为“初” 的本义是用刀裁布,为制衣之始,后来才引申为“开端”。我们给学生这样一讲,学生就会豁然开朗了。

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能帮助学生厘清笔画之间的差别。教学中,学生较难体会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以及“撇捺提” 等笔画收笔出锋的问题,因为用粉笔在黑板上不容易体现这些笔画的特点。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摩楷书经典字帖,观察书帖中的典型笔画,让学生知道,汉字笔画的名称,许多是沿用了毛笔书写的叫法,从而促进学生对笔画特点的理解。

写字教学绝不是一味监督学生机械地反复摹写,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将汉字的本义、引申义、发展演变的常识等文化内涵了然于胸,在教学中直击难点,引领学生拨云见日、恍然顿悟。

(三) 开展多元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感

自古以来,书法教育就是传统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字如其人,习字作为培养儿童心性的重要环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写字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活动中体验汉字文化的深厚,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自觉向往。

1.以书法经典故事激励学生。练字过程虽然枯燥但又必不可少,古今有成就的书法大家,都离不开勤学苦练。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王羲之习字“入木三分” 的故事,阅读智永禅师“退笔成冢” 的典故,阅读王献之与十八口大水缸等书法名家刻苦勤学的故事,再带领学生观看这些名家熠熠生辉的传世之作,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梅花香自苦寒来” 的道理。

2.引导学生从书品看人品。“知行合一” 是儒家看待书法的基本态度。传统书法的价值观念强调人书一体,由技入道,这和我们今天的“立德树人” 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历史上许多书法大家,其作品流芳百世,其人品修养也堪称后代楷模。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书法家的生平传记。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褚遂良和唐太宗的故事,感受褚遂良的忠贞与耿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收录了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可以让学生阅读《颜真卿传》,了解其为人的刚直不阿,使学生在正气凛然的颜体风格上受到感染,进而生发出志存高远的人生追求。

3.让书写走进生活。书法艺术在当今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许多高校、企业、商铺的招牌出自名家之手,特色鲜明,如“清华园” 的厚重、“中国人民银行” 的古朴。引导学生欣赏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书法作品,有助于激发学生欣赏书法、学习书法的兴趣。春节时,我国还保留着写春联、贴福字的风俗,教师可以鼓励、指导学生写对联,展示自己的书法学习成果。同时,学生也会对春节的民俗文化有更深入的体会,实现写字教学与汉字文化的有效融合。尤其是在数字化、键盘化、触屏化的今天,手工书写日渐式微,让书写走进生活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大而深远。

(四) 用好教材,恰当延展书法文化知识

书法文化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写字教学中,从教材出发,指导学生延展书法文化知识,是传递汉字文化的有效途径。如一年级下学期,指导学生认识“笔” 这个字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告诉学生,根据考古成果来看,殷商时期的“竹挺笔” 可看作毛笔的雏形,是将细竹子竹尖部分锤砸出丝,然后用来书写。直至春秋年间,人们依然使用这种竹挺笔在竹简上书写。这样,就有效拓展了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知范围。

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遨游汉字王国” 这一单元,教材中展示了汉字字体演变的简要过程,教材还对各种字体的特点做了简单介绍。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样类似说明书一样的表格和简要文字介绍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书法文化知识的渴求的。教师若能立足教材,介绍不同书体的代表作品、著名的书法家,学生就会对教材内容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事实上,教材也给我们提供了生动的示例。在《汉字字体的演变》 后,教材补充的阅读资料是《甲骨文的发现》 和不同时代、不同书体的代表作品的图片。这就提示我们,在这部分教学中,我们也可遵循这样的思路,引领学生查阅关于不同书体的相关资料,拓展相关知识,以期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出较为生动的书法发展脉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问题作指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隶书为什么叫隶书? 历史上有影响的隶书作品有哪些?请举例说明,不同的书体之间,演变过程是否有联系? 这样的问题将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寻书法文化知识的兴趣。

再如,在教学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 的日积月累“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补充资料,了解笔墨纸砚的简要发展过程,了解四种文化用品中分别都有哪些代表性的精品,在四种文化用品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有哪些。将这些内容以视频、历史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体会到中华书法文化的广博悠远,学生的文化自信也将油然而生。

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一片面的教学选择很可能让教学陷入僵化与狭隘。写字教学不能把汉字文化束之高阁。脱离了文化内涵的写字教学,容易陷入课程内容的枯燥、教学方式的单调,将无法激发学生持续研习书法的兴趣。将写字教学与汉字文化充分融合,有助于写字教学呈现出意蕴深厚、意境高远的课堂面貌,更有利于实现“以文化人” 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写字书写汉字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我学写字
学写字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