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2023-04-20 02:30胥爱贵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研究员
江苏农村经济 2023年3期
关键词:条件农民农村

胥爱贵/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列入“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是对党的十九大所确定目标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充分体现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深刻认知,反映了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应该是有形有神有标准、可观可感可考核的美好现实。“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就要求各地根据具体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可以在时序上、区域上、群体上有实现程度差异,但必须瞄准“现代生活条件”这个目标,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努力补齐农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方面的短板,尽快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深刻认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部分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农民对现代生活条件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因此,加快推动农村现代生活条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重要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是国家现代化第一步就必须实现的重要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加快农村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推动农民和全体人民一起走上现代化道路。

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全面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并不是凭空就可以实现的,必须有一定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来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本之木、空中楼阁,就是一句空话。经过多年努力,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相比过去已有显著改善,但离现代生活条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必须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为指引,促进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共生,一体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这是增强广大农民幸福感的重大追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一项重要的追求是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农村就是要突出农民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体现农民需求、考虑农民利益,顺应广大农民对现代文明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富春山居图”,真正让农村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乡韵浓起来,持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加快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城乡居民乐享现代生活的美好家园。

科学谋划农村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框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生活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推动农村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三个度”,就是构建农村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框架的依据所在。什么叫现代生活条件?笔者认为,就全国而言,可以提出一些定性的描述,就像20世纪50年代宣传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模样,一经提出,便深入人心。20世纪末脱贫攻坚提出的小康生活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那么,现在研究“现代生活条件”是一项新课题,可否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为“吃得营养、穿得漂亮,教育优良、身体健康、住得舒畅”。具体的定量指标则不宜全国一律,可以省、省内经济板块(如苏南、苏中、苏北)或设区市为单元,根据各地情况和客观条件来制定,既不宜太高而吊高胃口、造成攀比,又不能过低而满足不了多数农民需求、体现不出“现代”,建议参照“三个中等”(即中等发达国家、中等规模城市、中等收入人口)来统筹衡量,确定具体指标值,便于各地对标对表,补短板、强弱项,系统推进农村现代生活条件建设。目标框架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优良的物质条件是农村现代生活条件的基本前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衣、食、住、行等必需的物质资料。首先是住。农村住房不但直接关系到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而且对于节约土地、增进农村经济发展、逐渐缩小城乡差别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江苏省持续推进农村住房改造,但有些地方原有农村房屋缺少规划、凌乱不齐,有的年代较久、安全性差,有的空置率较高,无人居住的房屋常出现墙体开裂、墙皮脱落,影响村容村貌。其次是行。农村道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最基本的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近年来,农村公路快速发展,路网状况不断改善,但依然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不牢固、危桥险段多、安全设施少等突出问题。第三是网。网络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江苏省农村的宽带设施、网民规模已达到一定水平,但数字乡村建设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有些地方的4G建设还不平衡,5G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还较低。第四是电。作为应用最广的能源,电力已经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江苏省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采取综合措施提升农村电网供电能力,但仍有些地方存在设施建设滞后、电网负荷超重、供电服务缺失等状况。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现代生活条件的外部表现。保护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首先是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农村饮用水是关乎广大农民生命质量的一项民生要事。目前江苏城乡统一供水已基本实现,但少数散居农户依然存在用水难、水质差的问题。农村污水处理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地方污水收集管网尚未全覆盖,有的自建养猪场、养鸡场粪污排放造成水源、环境污染,有的黑臭水体还不同程度存在。其次是气。地球上一切生命都离不开空气。经过多年努力,空气优良天数逐年增加,但大气污染的情况仍未完全消除,收获时节零散的秸秆焚烧还多点频发,有的地方还存在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的问题。第三是土。土壤对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更是农民世代耕作的主要场所。江苏省农用地土壤状况总体稳定,但少数地区因工业企业排污带来的重金属污染比较突出,还有耕种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形成的污染,以及空气污染对土地造成的间接污染等。第四是绿。村庄绿化是加快国土绿化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切实需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几年来,农村种树植绿取得了明显成果,村庄绿化覆盖率逐年提高,但仍有一些村庄绿化程度还较低,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少数农民甚至破坏绿化种蔬菜,对美丽乡村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优质的公共服务是农村现代生活条件的内在要求。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自由权等各项基本权益,是实现农民自身发展的需要。首先是教育文化。没有教育就没有发展,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江苏省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教育发展的外部保障机制也逐渐健全,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乡村教育与文化发展仍存在一些困惑。区域义务教育办学规模、质量差距较大,职业教育基础薄弱,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农村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次是医疗卫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影响着农村居民的健康和增收致富能力。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无论硬件设施还是人才、信息等软件都还有所欠缺,体育设施数量不足,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第三是养老育幼。养老和育幼是目前农村民生的两大短板。农村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就业,如果家中有老人生病,往往只能“弃工赡老”,还要承担医保之外的医疗开销和经济来源缺乏的压力。育儿也是农村年轻人面临的一大难题,有的地方幼教设施不健全,有的人收入低承担不起抚育花费,还有的户存在“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的无奈。第四是公共安全和社会保障。公共安全是关系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底线需求,社会保障是维护稳定、促进公平、满足群众基本生活的重大制度安排。农村公共安全和社会保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地方农村安全隐患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社区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农村社保养老标准不高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当然,除上述三个主要方面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内容,也需要统筹考虑作出必要安排。

突出重点加快农村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步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工作作出明确部署,这些都为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下一步,要紧紧围绕农村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要求,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突出工作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以实际行动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细落实,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推进农村住房建设提档升级。改善住房条件是农民最愿意花钱投入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国家部委最近提出要求,到2025年农房建设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房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存量农房安全隐患基本消除,新建农房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江苏作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要求应该更高,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推动农村住房建设全面提升。要突出乡土特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注重引入现代元素,做到实用、美观和“配套”,让农民生活更舒适、更便利。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全面建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推动户厕由室外向室内转变、由厕所向多功能卫生间转变,厕所粪污接管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稳步提升。逐步推动农户配建现代适用的洗浴设施,或通过建设村庄公共浴室等手段,解决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居民和少数失能人群洗澡难问题,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提档升级。建好管好“四好农村路”,突出村庄道路畅通,提升通组入户水平。以县域为单元,加快推进村庄和乡镇对外快速骨干道路建设。继续推进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实现乡村地区交通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特色资源开发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增设农村客运公交线路,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加强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实现快递直投到村。强化消防车道、应急道路建设,提升农村安全设施建设水平。健全群众爱路护路村规民约,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民群众参与体系,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

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提档升级。继续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构建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农村供水网络。以稳定水源工程为基础,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加快水网工程建设,推进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管理、同服务。完善农村供水管理体系,把好水质关、管护关,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持续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供水的隐患或风险,提高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水平。

推进农村数字化建设提档升级。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地区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开发适应农村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软件,全面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加快互联网与特色农业、农业装备、绿色乡村、乡村文化、乡村治理等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为乡村全面振兴、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强劲动能。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从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在线化等方面着手,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网红成为新农人”,给农业插上“数字”的翅膀。

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提档升级。继续分类分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村整体环境品质。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和处理等,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动畜禽粪污等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应用,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持续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加强农用防护林建设和修复,引导鼓励农民开展村庄和庭院绿化。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和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力度,调动企业参与乡村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将绿色消费逐步融入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强化农民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友好的自觉性。

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着力推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大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发展涉农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打造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形成充满活力的乡村教育格局。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完善乡村公共卫生设施,改善乡镇卫生院设施条件,提升村卫室标准化建设水平。推进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活动,充实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加强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农村养老助残服务设施。坚持需求导向,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在农村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强化“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

切实采取加快农村现代生活条件建设的保障措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明确、任务艰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统筹部署、协同推进,压实责任、强化保障,确保农村现代生活条件指标一项一项地变为现实。

加强规划设计。根据城乡统筹发展走势,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化规划引领,完善顶层设计,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绘就蓝图。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编制以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的村庄建设规划。建立政府组织领导、村民发挥主体作用、专业人员负责技术指导的规划编制机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

加强要素投入。强化乡村“人、财、物、地”等要素投入,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提供支撑。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精细用好财政资金、土地出让收入、乡村振兴基金、金融资金以及社会资金等,多措并举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注重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探索建立乡村工匠培养制度,引导鼓励熟悉乡村并有志于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梯度配置县乡村公共资源,统筹建设城乡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服务设施。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保障建设项目用地需求。

加强机制建设。推动农村现代生活条件建设,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机制作为保障,包括分类推进机制、技术支撑机制、质量保障机制、农民参与机制、长效管护机制等。健全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优化项目实施流程,严格规范乡村重大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程序。建立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清单,明确管护主体、责任、方式以及经费来源等,有条件的推进城乡一体化管护。

加强统筹协调。农村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涉及的部门多,内容覆盖面广,需要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村抓落实的要求,协调推进各项任务落地实施。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市县乡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责任,细化具体措施,把现代生活条件的规划蓝图变为农村大地上的“工笔画”。

加强宣传引导。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和渠道,深入宣传农村现代生活条件建设的重大意义和部署要求,加强舆论引导,讲好乡村建设故事。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各地的经验做法。加大媒体和相关部门对“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诠释和解读,让社会各界更了解农村发展目标、更关心农民生活质量、更愿意服务乡村建设,为加快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凝聚起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条件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排除多余的条件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选择合适的条件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