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黄了

2023-04-20 08:04:04吴海涛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打谷场谷穗谷子

吴海涛

郁郁葱葱的芦苇,古人称为“蒹葭”,生长在水边、湿地、沼泽,在故乡白洋淀分布广泛,因繁殖能力强,形成连片的芦苇荡。干燥的土地受连年的雨水积淤,形成了华北大平原。就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像芦苇一样也生长着更多的野草,多种多样、不计其数。它们的生命力极强,它们从来无人问津,每到春天就自觉地露出头,自由地随风生长,秋后自然枯萎,冬天消失。

在这些杂草中,有两种草使人难忘,它们遍地生长,随处可见。据老人讲,这两种草是养育我们的祖先。一种草故乡人把它叫“狗尾巴草”,一种叫“水稗子草”,这两种草是古人用智慧培育的带壳粮食——谷子的基础。从此,我便把谷子看成故乡的黄金,同我生命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就是它。破壳碾成小米,小米熬成米汤,养育了生命,所以我对谷子的记忆永远不可磨灭,似融化在血液中的元素。

《管子》曰:“农不耕,民有饥。”土地的主人此时的心情,既有春耕的喜悦,又有秋收的寄托。力气如泉,用之不完,从那壮实如牛的身子骨不难看出。再配一件青布对襟,棉裤棉袄束缚着膀大腰圆的身体,用一条布带牢牢系在腰间,对襟大棉袄搭披在壮实的肩膀上,一条白色的毛巾在头上向后一系,手里拿着从不离手的烟袋,狠狠地吸进嘴里,再轻松地吐出,一股云绕雾腾的烟气,便萦绕在铁青色的脸上。那布满皱褶深纹的惆怅,全部写在脸上,长长的络腮胡子都遮挡不住——这就是我记忆里的北方农民汉子。

那个年代北方农民只想着种植与收获,因为他们的生命之源只有土地,土地是他们的命,土地结出的谷子,是一家老小生活的保障。他们心里盘算的东西没有天之大、地之宽,唯一的心愿全系在这片长满谷子的土地上。

《氾胜之书》云,“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早春二月,响彻在这片土地上的最欢快的声音,就是翻地的铃声和犁耙耢耧与土地摩擦或碰撞的声响。鸡鸣唤醒了沉睡的夜晚,随着泛白的春光,太阳冉冉升起在这片故乡的土地上。我无数次从梦幻中回忆起此景,也许是因为在这儿出生,所以骨子里就喜欢带有炊烟味道的早晨。肥沃的土地再垫上一层农家肥,不言而喻,那块土地定会更加肥沃。犁过的土地在春天更加松软,双脚踩上去,会不由得往下陷,像踩在棉花上。平整松软的土地就等一场春雨后播种谷物。

一场减苗除草在那挥汗如雨的夏季开始了!那杆锄地的锄头,如一把如意钩,在庄稼人手中自如地裁剪着棵与棵之间的密度。此时,骄阳似火,上下翻滚的锄头,翻锄着杂草丛生的土地,锄的主人内心充满着欢乐与喜悦。那田垄远处缥缈着的热浪中,隐隐一点红色由远至近,是女人给耕锄在田野中的男人送饭来了,一头担着柳篮子,一头担着水罐子。

待到九月,谷穗黄了,被金色的颗粒压弯了腰,忠诚地向大地鞠躬,感谢大地赋予了它金黄的使命,它在等待着收割的季节。这时,麻雀和不知名的鸟儿会先期光顾这片谷地,聪明的农夫会扎一个稻草人立在地中央。稻草人戴一顶草帽,穿一件鲜艳的衣服,伸出的稻草胳膊上插两面小旗子,在风中飘舞,以惊吓那些不劳而获的小鸟。当谷穗成熟的时候,种谷人还要不分昼夜看护这片将要收获的谷地,他们隔一段时间就使用鞭炮来惊吓地里的老鼠和其他野生动物,并多家联合派人看守,故乡通俗地称之为“看青人”。

开镰了。故乡的开镰有个仪式:得打酒买肉祭土地,以庆祝丰收,祈求收割中风调雨顺。然后磨镰备车,请亲戚朋友、帮工干活。收割谷穗与收割其他作物不一样,是先将大片的谷秆用镰刀割下,再用一种农具将谷穗扦下。一般都是夫妻二人,男人在前收割,女人在后扦穗,主要是为了既方便运输到打谷场上,出的谷粒也干净。最美好的是夫妻协作,夫唱婦随,这在故乡是最常见的一种场景。

打谷场上更是一番欢乐场景。收回的谷穗均匀地摊在打谷场上,太阳高照里晾晒一天,待谷穗干燥,轻轻地震打,谷粒便自动落下。

谷物带一层壳,需要碾子碾压后,在风里吹干净,才是金黄的小米。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才能吃小米捞饭,配上一种杂烩菜汤,这便是颇具地方特色的便饭,也就是大席前的伙食。

猜你喜欢
打谷场谷穗谷子
禾熟
换位思考收获多
好孩子画报(2022年6期)2022-12-01 07:10:32
打谷子
当代陕西(2021年21期)2022-01-19 02:00:32
以人为镜明得失
好孩子画报(2021年2期)2021-03-15 05:57:30
魂牵梦绕打谷场
千里送鹅毛
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不知道是非,不扬人恶
好孩子画报(2019年6期)2019-06-30 01:44:00
面对空空的打谷场 (外一首)
诗选刊(2016年7期)2016-11-26 10:18:16
谷子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53
HOW TO CORRECT GRAMMATICAL MISTAKES OF CHINESE ESL STUDENTS IN THEIR COMPOSIT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