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谁能拨开迷雾,纵览全貌?
在全球能源紧缺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是政策的推动,还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猛增,还是动力电池自身生产、制造成本的降低,都为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成为城市文明的明日之星铺平了道路。
在经历过一轮新旧品牌厮杀后,进入中场战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又迎来了地产商、手机企业、电器品牌、互联网公司的纷纷下场。在纷繁的信息和各种杂音面前,人们越来越难看清这个领域的全貌,做出客观而清晰的判断。
作为大湾区财经头部IP,为让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广大消费者能了解新能源车市场的真实状况、获得实时权威的数据服务和分析工具,南方都市报·湾财社(简称南都·湾财社)将与车企、业内资深汽车调查研究机构合作,通过“厂商提交数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公共调查数据”交叉比对的方式,首次对国内在售400款以上新能源乘用车型,通过四大维度、15项指标进行数据分析。这,将是中国第一份“新能源汽车百强”报告,将首次完整呈现中国在售主流新能源车型同场竞技的实力全貌。
在全面的实力大比拼中,谁的综合实力能最终胜出?谁将是百强之首?哪家车企做出了年度最强车型?买家未来将可以更精准地选择车企/品牌/车款?下面将为您一一揭晓。
出品:南方都市报 湾财社 N视频
出品人:戎明昌 刘江涛 陈文定
项目策划:王莹
项目统筹:王卓江 伍静妍 关健明 范玉平
执行统筹:梁罗喆 黄露
记者:梁罗喆 胡雯雯 陈镜安
编辑:黄露 郭毓玲 李美钰
技术:郑冰蓉 梁秀霞
设计:张博 林泳希
自从1885年卡尔·F·本茨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以来,人类的生活方式有了本质上的飞跃。汽车成了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载体,搭载着人类文明一路驰骋向前。然而,石油资源的过度消耗、空气污染问题的迫在眉睫,却让今天的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燃油车的存在。
2015年,全球瞩目的《巴黎协定》签署,明确了气温控制目标,同时各国也陆续推出“碳中和”计划和目标。中国宣布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其他主要汽车消费地区和国家,也相继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围绕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目标、禁售燃油汽车时间表、产业链刺激政策、消费补贴等方面引导着汽车产业全面新能源化。
在此背景下,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20年11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明确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新车总销量中的占比)达20%,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车销售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2022年1月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则提出: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
从销售层面上看,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650万辆,其中中国销售量为352万辆,占全球市场的54%,已经遥遥领先于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的欧洲。
进入2022年,我国车市受疫情影响显著,唯独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枝独秀,继续保持“策马奔腾”之势,其渗透率以超出业界想象的速度即将逼近30%大关。而就在2020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还仅仅是5.4%,这还是发展了近12年的成果。
从燃油车转换到新能源车,并不是换一个交通工具那么简单。就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所表述,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截至 2021年底,我国在售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型达200多个,插电混合动力车型超过45个;增程式纯电动车型6个,整体车型数量与5年前相比呈现显著增长。在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第7批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中,入选的新能源车型多达294款。
然而,在面对应接不暇的新车型时,人们已经对各种营销信息产生了审美疲劳。智能化、安全性、续航焦虑、里程虚标、充电便捷性、二手保值率等问题,到底有谁交出了优秀答卷?我是应该立刻出手,还是再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目前似乎仍找不到一份足够全面、准确、客观真实、有公信度的报告。所以,南都·湾财社以智库媒体的能力和使命,启动《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百强报告》课题。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将针对国内在售的400款以上新能源乘用车型,以四大维度、15项指标,通过“厂商提交数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公共调查数据”交叉比对的方式,进行客观的数据分析,甚至研发出一套数据模型,力图以“最大范围数据覆盖”“最全面展示车型实力”“最客观公平体现差异优势”为原则,建立全新且全面的新能源汽车多边形数据体系,让广大消费者可以依靠一个清晰的参照系,探索这片新世界。
对于企业来说,这份报告同样重要。
过去,面对欧美日等拥有百年造车基础的国家,我国一直受到牵制。这一次重新洗牌后,新能源车的关键产业链已经大部分被中国掌握,不少国内品牌正跃跃欲试,准备成为新一轮国际赛场上的领跑者,实现弯道超车。
在进入中场战事的新能源车赛场,竞争已经从核心技术+产能+人才,过渡到客户体验、全球化运营上。因此,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非常关键。而品牌定位、国际化形象的塑造,一直是不少企业的短板。
那么,大家的战略模式、管理方法、技术水平、品牌形象等,到底存在哪些差異?希望传达给消费者怎样的观点和态度?有没有一个公正透明的平台,让它们平起平坐地进行一次较量?依靠《南方都市报》广阔的读者覆盖面、长年树立的公认度和权威性,这份报告也许能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助力。
最终,《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百强报告》成功问世,专业、公平、权威、独创,这将是首次完整呈现中国在售主流新能源车型同场竞技的实力全貌。
其实早在128年前,电动车与汽油车就已经有过一次较量了。1894年,为了寻找新的动力来替代马匹,法国曾举办过一次“无马马车”比赛。当时一共有102辆车报名,其中就包括电力驱动的车子。然而,每行驶30公里就要充一次电的它,完败给了汽油车。
谁也没有想到,100多年后,充电一次最多可以跑1000公里的电动汽车,性能早已超越汽油车,而且还将以地球拯救者的姿态重返赛场。
而我们,终将成为这次大变革的见证者与推动者,与有荣焉。
本次新能源汽车百强报告,创新地以四大维度、15项指标展开全面测评—每一维度,都与最终的车型产品息息相关,完全跳出现有汽车评测“价格+销量”的简单模型。
厂商实力:体现资本投入和科技产出的硬核能力;
车型实力:综合续航能力、安全性能、充电性能、操控性及智能化、设计感及舒适感、维修成本、奖项等七大层次的全面表现;
产销能力:通过真实产销量数据,分析各品牌旗下车型在新能源市场受到的认可度及生产力;
市场竞争力:从性价比到品牌到售后、保值率、投诉率,全周期评测车型的落地力量,反映车辆的真实口碑;
基于四大维度15指标的数据及排名,会设置相应权重分值后并进行综合打分,从而得出最终新能源车型的总分排名。
在报告的推进过程中,南都·湾财社不断获得多家业界专业机构的数据支持,成为我们的首批合作伙伴。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精真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威尔森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瓜子二手车平台、NE时代、盖世汽车网、黑猫投诉、车质网等。
更让人期待的是,这份报告,首次不以传统研究中“以价格为档次”的方式,而是打破价格区间的局限,让所有车型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技。
准备好了吗?打开这份《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百强报告》,重构你的新能源购车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