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体素养培育的价值审视、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2023-04-19 13:51欧亚甘雨晴
关键词:培育身体儿童

欧亚,甘雨晴

(1.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2.湖南开放大学(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3.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0 引言

身体素养是指为了生活而重视并承担参与身体活动的责任所需要的动机、信心、身体能力及知识与理解[1],既是体育锻炼的基础,也是体育锻炼的目标。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2]提出,到2020年,全民族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到2035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到2050年,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儿童时期是奠定身体素养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身体素养最有效的敏感期和窗口期,对其后来的身体素养状态有深远影响[3],故前瞻性地研究儿童身体素养培育颇具意义。近年来,学者们围绕儿童身体素养测评[4-5]、国外儿童身体素养培育启示[6-7]、儿童身体素养提升路径[8-9]等开展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相对宏观地、系统地审视儿童身体素养培育价值、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试图审视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价值,剖析儿童身体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推进策略。

1 儿童身体素养培育的价值审视

1.1 个人层面:提高运动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良好身体素养是提升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的中介与桥梁,拥有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不仅是较高健康素养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促进健康素养提升的必要手段[10]。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认为,幼稚期(0—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和情绪都在此时期奠定基础[11]。儿童的身体素养,是身体活动和健康促进的基础,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往往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的文化素养方面,相对忽视儿童身体素养的重要价值。通过对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儿童的基本运动能力(核心稳定、平衡、协调、灵活的速度变化和控制本体感受能力),组合动作能力(平衡、流利、精准度和敏捷能力),复杂动作能力(双边协调、肢体协调、手眼协调、速度控制和韵律运动能力)等都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12]。这些运动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还可以激发儿童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热爱。身体素养对于个体而言是内发的、互通的和基础的,身体素养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哲学依据,激励个体参与身体活动,体会身体活动的乐趣,探究生命活动的意义,从而使得个体自发地、持续地参与身体活动[13],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将体育锻炼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14]。

1.2 社会层面:激发运动热情,加快推进全民健身

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是推进体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儿童体育的发展又是促进全民健身战略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儿童身体素养的重视与培育,可以提高儿童的运动能力,能够有效激发儿童对于运动的热情,从而提高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与此同时,随着儿童的成长,大众对于运动项目的热情与参与度也会越来越高,促进身体素养得到提升,进而也能推动全民健身战略的落实。身体素养的提升既能够丰富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还能够提高人们的运动技能,激发对运动的热情,促进全民健身。全民健身战略是一个长久、持续与动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较为艰难的任务,从儿童的身体素养开始重视,能够为全民健身战略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国家层面:提升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5]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另外,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16]提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能够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因此,不难看出,儿童的健康发展是全民健康的基础,同时也是践行健康中国行动的前提。而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是提升儿童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重视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能够提高其运动能力与激发其运动热情,加强体育锻炼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也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其健康水平。健康中国的建设是国之大计,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关乎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关乎“健康中国”建设的有效推进。

2 儿童身体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

2.1 培育目标不明确

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2]中,提出到2035年“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的战略目标,然而,身体素养显著提升的具体实施目标却没有体现。目标是统领培育内容与方式的关键,儿童身体素养培育的价值若要得到充分彰显,首先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在国家层面,无论是在儿童教育领域,还是在体育教育领域,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均处于较为边缘化的地位,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之间没有密切交流,处于分隔状态[17],且各部门和组织之间的权界相对模糊,权责较为松散,造成专业、系统、跨部门的配套政策迟迟未能出台并自上而下地统一实施[18]。有关儿童身体素养的相关内容较少,且现有相关政策内容大多偏向于青少年体质健康,培育目标在于“身体素质”而非“身体素养”,因此造成无论是对儿童还是青少年身体的关注都较为表面化,对于儿童身体素养的内涵了解得不够深入,培育的目标不明确。在学校层面,目前而言,学校及老师对于儿童身体素养的认知与重视还明显不足,大多数学校对于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详细的培育计划。在家长层面,大多数家长更是重文化轻体育,尽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报各种体育兴趣班,然而主要目的还是希望让孩子掌握一项或多项运动技能,以便更好地升学,而不是关注于儿童身体素养的发展。

2.2 培育内容不适宜

培育内容是儿童身体素养培育的主要载体,培育内容的不适宜将对儿童身体素养的发展造成负面作用。然而,在现阶段,对于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内容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培育内容不够合理。儿童身体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也应具有针对性、阶段性,但是在部分幼儿园与小学教学中,教师没有根据儿童的身体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而是出现一些超出儿童能力范围的强度或技术。另外,当前越来越火热的各类体育项目培训机构,过早地对儿童进行专业化的训练,根据成人的运动技术进行教学,从而给儿童的心理上及身体上造成一定伤害。(2)重身体轻认知。身体素养包含情感、身体、认知和行为4个相互关联的要素[19]。然而,对于儿童身体素养培育,内容大多是针对身体与行为,即技术动作的掌握、专项技能的学习等,忽视了儿童的情感与认知,即儿童对于身体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有对儿童参与体育活动信心的培育。(3)培育内容碎片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闲暇时间更多地用在了电子产品上,其身体活动越来越少,平时所进行的体育活动仅在学校的体育课上,家长不重视儿童在家时身体素养的培育,活动量严重不足。

2.3 培育方式单一化

我国大多数儿童所接受的身体素养的培育,主要来自学校的体育课,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对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效果。然而,我国目前大多数的中小学校体育教育方式还较为单一,机械单一的培育方式往往难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无法使其有效地掌握一项体育项目,同时也难以体现出体育的魅力与精神。教师对儿童身体素养培育方式的单一化,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缺乏趣味性。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年龄尚小,参与体育活动的最大魅力在于生动有趣,把运动当成是游戏,具有情感与生命力。而有的体育教师,将重点放在儿童对于运动技能的学习,对同一项目或动作不断反复地进行练习,造成儿童对体育课的反感。(2)缺乏学生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儿童的主体性,部分教师难以突破惯性传统教学方式,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去设计教学[20],无法保障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以及儿童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3)缺乏教学评价。在教师对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过程中,缺乏对儿童的情感变化、行为以及学习进度进行记录与观察,对于儿童在运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关注较少[21]。

2.4 培育资源不足

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既离不开优质的教师资源,还需要有充足的场地器材设施,教育资源的缺乏,制约着儿童身体素养的发展。《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2017〕3号)[22]指出,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普惠性资源供给不足,教师数量短缺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在对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这2个问题。一方面,教师资源不足。据笔者走访调研,发现有相当比例幼儿园中的幼师不是来自于体育专业,且这些学校没有正规的体育课,即使是体育相关的课程也均是由非体育专业的幼师来担任的,这些老师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与专业技术。另一方面,场地资源短缺。丰富的场地设施器材是儿童身体素养培育的硬件基础,没有场地、器材,体育活动便难以开展。部分幼儿园学校场地本就较小,更是没有能够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且与儿童身体特征相关的体育器材也不多,无论是在校园,还是社区,大多数体育器材都是根据成人的体型设置的,造成儿童参与体育运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

3 儿童身体素养培育的推进策略

3.1 明确培育目标,构建儿童身体素养培育体系

我国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才培养目标[23],人才培养有明确的目标,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同样需要有明确的培育目标,其培育目标的确定,应紧密联系身体素养的内涵来进行定位。身体素养包含情感、身体、认知和行为4个要素,因此目标的定位也应从这4个方面出发。(1)提高儿童身体活动信心。对于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应以提高儿童身体活动信心为目标,例如,在日常生活及训练过程中,应多对儿童给予鼓励与肯定,使他们相信自身能够完成某一体育活动,且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尽管暂时不能够较好地习得某一技能,也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进步,以及教师与同学对他的信任,提高他们的身体活动信心[24]。(2)提高儿童身体运动能力。身体运动能力是儿童身体素养发展的基石[25],身体运动能力的提高能够给儿童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保障,促使儿童顺利完成某一体育项目,因此,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也应以提高他们的身体运动能力为目标。(3)提高儿童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对参与身体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及理解能力,是成功参与身体活动的基础,能够指导儿童安全有效地参与身体活动[26]。(4)激发儿童身体行为。身体行为是培育儿童身体素养之根,只有当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体活动中来,产生身体行为,才能使儿童身体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总之,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目标应基于提高儿童的身体活动信心、身体运动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激发儿童身体行为。在明确其培育目标后,合理构建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体系。

3.2 丰富培育内容,促进儿童身体素养全面发展

培育内容是儿童身体素养培育的主要部分,它是根据培育目标及培育体系来确定的。丰富的培育内容能够使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取得更好效果,在当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儿童身体体能、运动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儿童的身体素养,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首先,应遵循儿童身心的成长规律,不得“揠苗助长”,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较为针对性、规律性的培育,综合发展儿童的各项身体能力,例如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等,注重儿童身体素养的全面发展,而非将关注点都放在儿童的专项技能上,当儿童年龄较小时,过于专业化的训练将给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另外,还需要注意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与时间,尽量确保每周至少3天,每次至少1 h。其次,培育内容应紧密结合培育目标,既要能够提高儿童的信心、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身体运动能力,还要能够加强儿童对于体育活动的理解与认知,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原理,教会儿童在运动过程中学会保护自己,安全有效地参与体育活动。最后,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内容应简单化、趣味化、游戏化,为儿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愉快自主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并在儿童身体素养培育内容中融入德、智、美、劳的因素。体育品德有助于儿童树立正确的体育观,遵守体育道德,同时,体育锻炼还有利于开发智力,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发育,提高其灵活性。另外,体育还具有塑造身体美、锤炼运动美、培育行为美,发挥“以体育美”之效;同时,身体能力的提高与体育精神的培育能够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到劳动中来[27]。总之,通过丰富培育内容,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素养的全面发展。

3.3 创新培育方式,提升儿童身体素养培育效果

培育方式是体现培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当有了明确具体的培育目标与培育内容后,还需有合适的培育方式,培育方式的不同,影响着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效果,通过创新培育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儿童的身体素养。首先,增加培育方式的趣味性。儿童年龄较小,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注意力难以集中,且好动、喜爱新鲜的事物,对于枯燥的东西难以保持专注。2012年,教育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8]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对于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方式,应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游戏进行,以游戏的方式促进儿童身体活动的开展,加强儿童对运动结构的认知。其次,应体现儿童主体性。尽管儿童年龄小、思想不成熟,但在对儿童进行身体素养的培育时,也应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与差异性,使儿童在身体活动中自主参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这种对于体育运动的自主意识和自信心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其他领域的学习[29]。最后,完善身体素养评价体系。对于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应加强过程性评价,关注儿童的心理与情感变化,积极发现儿童的成长与进步,激发儿童的内在动力。

3.4 完善培育资源,强化儿童身体素养培育保障

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2]的“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工程”中提出“推进幼儿体育发展,完善政策和保障体系;推进幼儿体育项目和幼儿体育器材标准体系建设,引导建立幼儿体育课程体系和师资培养体系。”培育资源是儿童身体素养培育的基础保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应加强体育教师资源。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需要依靠体育教师及幼儿教师的力量,因此,提高儿童身体素养,需先提高教师群体的整体素养,加强对幼儿教师体育方面的培养。另外,还应加强对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儿童身体知识方面的教育,幼儿园在招聘教师时,招聘1~2名体育专业的教师。对于校外相关体育培训机构,也应严格考察体育教练、教师的资质,相关部门应对这些机构进行严格监管。(2)完善场地设施。政府应加强对儿童身体素养及儿童体育的重视,在学校内与社区尽可能地增加一些符合儿童身高、能力水平的器材;合理规划体育场地,将校内外的存量土地合理规划,优化学校场地的结构,提高体育场地的质量与数量。(3)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与社会力量联系,加强社会企业、人士对器材设施的投资与赞助。

4 结束语

现阶段对于儿童的身体素养的培育既影响着其个人的一生,同时还决定着未来10年、20年中国身体素养的整体水平。本研究从儿童身体素养培育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及国家价值的论点切入,深入剖析了儿童身体素养培育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推进策略,以期为儿童身体素养的培育提供一定的参考。然而,身体素养相关的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地挖掘与借鉴国外身体素养的经验与启示,与此同时,也需更深入地了解国内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

猜你喜欢
培育身体儿童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身体力“形”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