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北城小学 李鉴娟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而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学校的重视,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文以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为主题,首先综合分析了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其次提出设计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要点;再次介绍了实施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策略;最后探讨了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效果评估与展望,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应用这种方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不同领域所需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既包括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涵盖学习、思维、沟通、创新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在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中,核心素养扮演着重要角色。项目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引入真实且有趣的项目主题,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他们会主动参与探究和实践活动,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项目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在项目中,学生需要自主进行信息搜集、数据分析、解决方案设计等活动,这促使他们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还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表达技巧,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另外,学生在项目中面对真实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困难,这种情境化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外,通过项目探究和解决过程,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由于项目性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学生有机会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展现创新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扮演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而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学习者和问题解决者。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意识到他们在项目中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团队合作者、问题解决者和创新者。通过对目标、任务的明确解释,让学生理解他们参与项目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协作,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在项目式学习中要扮演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及时给予学生支持与肯定,培养学生的自我驱动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其学习动机。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逐步适应新的角色。
搭建情境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意识,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如教室的桌子、窗户等。通过观察,学生能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产生关于周长的问题,比如: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如何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接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学生使用卷尺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周长。例如,学生可以选择教室中的一张长方形桌面,其中长为80 厘米,宽为60 厘米,计算周长为(80+60)×2=280(厘米)。通过测量和计算,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物体联系起来,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在情境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更复杂的图形的周长,或者让学生设计一个包含多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围栏,计算整个围栏的周长。通过这样的拓展性问题,学生会积极思考,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问题导学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数学学习中的难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材中的“克与千克”为例,笔者发现“克与千克”这一单元很难教,原因是克与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很难建立,看不清、摸不着,要靠学生的“体感”,因此笔者设计了一次“寻找家庭生活中的微重量”数学实践活动,设计了导学问题。
任务一:1 克的东西有哪些?
任务二:先掂一掂、估一估、再称一称1个苹果、1 瓶牛奶、1 枚1 元硬币、1 只鸡蛋的重量分别是多少克(千克)?
任务三:先掂一掂、估一估、再称一称1 袋食盐、3 个苹果、1 瓶油、1 袋大米重量分别是多少克(千克)?
学生经历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加深了对质量大小知识的记忆,学以致用,体现了“做中学”,强调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小明去超市买了两个苹果,一个包装上写着250 克,另一个包装上写着0.3 千克,请问他一共买了多少克的苹果?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千克和克进行换算,从而突破“克与千克”知识的学习难点。教师在问题导学中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对比两个不同单位表示的重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克与千克大小的差异,明确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可以应用身边的道具进行实验,例如,让不同组的学生掂一掂书本、苹果、牛奶等,感受大概是多少克(千克),然后用电子秤进行称重,明确各道具的重量,并让学生进行换算、对比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和合作讨论的方式,共同解决涉及不同单位的重量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了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问题导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促使学生从实际操作中领悟“克与千克”的知识点,并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巩固数学概念。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探寻规律能够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中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寻规律的活动,首先,出示一个正方形图形,让学生估计和测量图形的边长和面积。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通过多次测量不同大小的正方形,让学生猜想正方形边长与面积的关系。再次,教师提供一些材料,如平方米纸、方格纸等,让学生继续探索边长与面积之间的规律。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正方形进行测量和计算,并绘制表格记录相应的数据。通过比较和分析,学生能够发现边长与面积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在探寻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当边长为1 米时,面积是多少?当边长为2 米时,面积是多少?学生使用已有知识进行计算,找出规律,并提出假设。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选择一些特殊的正方形进行测量,检验假设是否成立。通过探寻规律,学生不仅能够发现数学问题背后的现象,还能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数据,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注重实践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中的“统计”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注重实践教学的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户外实地观察。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周围的公园或社区,并记录一些有关植物、动物或其他现象的数据。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学生可以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如表格、条形统计图等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数量差异,发现可能存在的规律,并对其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思考和解释。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尝试,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如学校食堂的菜品种类及数量,然后进行统计,探究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将统计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提供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能力。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展示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长度单位单元活动课“身体上有趣的尺”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确定测量对象后分别展开测量,如一庹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度、讲台的长度、教室的长度,以4 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先估一估,再测量,学生先动手操作测量自己身体上的尺子,再用身体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各自的发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估算的数据记录下来,然后动手测量,在多次测量与对比之后,学生懂得了精准测量与估测的差异。教师可以实施课外拓展实践活动,运用身体部分的尺子估算操场的长度,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意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相互协作、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扮演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帮助他们梳理思路,优化解决方案。还要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反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这一活动中,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展开合作,通过有效沟通解决与测量相关的难题,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在集体中达成共识,最终实现团队目标。
针对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考量。在定量方面,对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测试与评估,包括知识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水平等。在定性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的转变、创造力的发展等来评估学习效果。同时,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手段和工具,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项目式学习还可以进一步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数字模拟、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实践和探究。引入跨学科内容,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广该教学模式,培养教师的项目式教学能力,并开展相关的研究与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此外,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与反馈,可以不断优化项目学习设计与实施。教师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项目难度、时间安排和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项目学习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有益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项目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设计要点、实施策略以及效果评估与展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关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全面指南。相信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能够创设出更加富有探索性的数学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