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家文
( 铜陵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铜陵 24406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逐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和教学手段。 伴随网络新媒体的开发和应用, 超星尔雅网课和慕课等真正意义上的线上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逐渐应用, 为疫情时期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开展带来新的教学方式尝试。 新冠疫情突发后,中国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道德理念,采取了“动态清零”的积极防控措施,在取得较好抗疫成效的同时, 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教学方面传统的线下课堂不得不转为线上课堂。 思政理论课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核心课程,为确保思政理论课不因疫情影响而断学,线上思政理论课教学也在一夜间于全国各高校全面推行。 线上思政课堂的推行对确保正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秩序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思政课线上教学方式的诸多不足。 疫情结束后的后疫情时代, 有必要重新审视线上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 克服其不足,发挥其优势,探索优化线上与线下优势互补的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
线上教育理念肇始于19 世纪40 年代英国艾萨克·皮特曼以邮政函授方式授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因之改变,传统教育方式也随之不断发展。 高校思政理论课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干课程,承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重要任务,理应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致力于民族千秋伟业的有用人才。
高校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萌芽、成长、发展的过程。 相对而言,因为思政课“培根铸魂、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人才的课程特殊性,国内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比其他专业课起步早。 由于敌对势力时刻不忘从意识形态入手试图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思想,特别是通过年轻人比较青睐的现代信息技术、 网络平台等入手,因此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意识阵地成为培养合格接班人必要举措。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普及,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始萌芽。1998 年,国内第一个红色网站清华大学“党课学习小组”上线,随后又出现北京大学“红旗在线”、华中科技大学“党校在线”、南开大学的“觉悟网站”等思政网络平台。 2000 年,在中央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策指引下,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的新阵地。 不久,基于校园网开辟的思政专栏、思政专题网页等在各高校初步建立起来,但据2001 年北京市教委对北京几所高校的调研报告显示,这些思政网页或专栏也只有本校学生较为了解,而真正通过这些网页进行思政学习者仅三分之一左右[1],可见其效果并不理想。 2004 年中央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进一步推动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一种新的线上思政教育平台“校园BBS”出现了,如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北京大学的“未名”、复旦大学的“日月光华”,南京大学的“小百合”等BBS 网站。 BBS 贴吧在开辟了网络思政教育新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各高校也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引导和有效利用。 十八大后,信息技术发展更为迅速, 媒体融合趋势更加明显,随着2011 年超星尔雅和2014 年MOOC 的相继问世,中国思政慕课也开始上线,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线上思政课教学的新时代。2014 年3 月15 日,国内首个线上思政理论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复旦大学开讲,该校的500 多名学生在现场线下方式和全国各地6 000 余名学生线上方式同时聆听了课程。2014 年9 月,清华大学第一个思政慕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学堂在线”开课。 2015 年秋季学期和2016 年两学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另三门思政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相继通过慕课平台上线开讲。2016 年9 月,高校思政课研究中心联合武汉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研制推出首批高校五门思政理论课线上慕课, 在 “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上线开课。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要利用新媒体增强思政理论课时代感和吸引力的号召,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思政课教学。 据统计,2018 年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平台开设的四门思政理论课被全国150 余所高校选用, 受众大学生达45 万; 同时“中国大学MOOC” 平台开设的19 门线上思政课共开课34 期,选课学生也近40 万人次[2]。 2019 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的发展进程。 在“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和“停课不停教”的教学方针指导下,2020 年春季学期,全国全面开启了单一线上教学模式,高校思政理论课也全国性地全面开展线上教学。 疫情三年来思政课的线上教学实践证明:线上教学方式在疫情期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与线下教学方式相比亦有不可同日而语的明显不足。
近年来,学界对疫情期间思政课线上教学实践有了一些探讨,肯定了优势分析了不足,并试图给出优化完善的思路。黄海莲认为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存在教学资源不足、平台和线上教学管控体系需完善等问题,要整合线上线下优势探索混合教学新路径[3]。 陈琳认为实践证明,完全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而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具有互动更平等、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资源更丰富、教学反馈更客观、考核更全面的优势,不过要处理好线上与线下不均衡、内容不衔接的问题[4]。 周常青分析了线上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与学生“学” 存在诸多不足, 并给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整合思政课教学资源等优化思路[5]。 伊梦竹认为思政课线上教学课堂管理难度大是最直观的感受, 应创新优化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思政课话语体系、整合多元化思政教学资源、实施思政专题教学来提升课堂吸引力[6]。 崔宏轶指出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实践展现其闪光点的同时,也暴露课程内容缺乏“黏性”、教学互动无序、“逃网”和断网、评价准确度不高等不足。 应完善融合线上线下技术支持,采用思政专题化教学,构建混合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进行优化[7]。
从现有的思政课线上教学研究文献来看, 经过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实践, 多数学者都对线上思政课教学持更客观、更理性的态度,肯定了其积极作用并认为它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但还应克服不足、优化融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发挥线上方式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思政课线上教学模式的实践证明,思政课线上教学模式有其明显的优势, 但单一的线上教学模式因其难以克服的不足而使其教学效果与理想的教学目标之间存在差距。
思政课线上模式有其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凭借现代通讯科技运用, 不仅使传统刻板的思政课堂增添趣味,也使课堂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增强思政课趣味性。传统线下教学方式教师一般常用教材、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引入PPT 后增加了现代科技元素,但总体上还是输入式教学,难免时有的枯燥乏味。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理论课因其本有的理论说教、枯燥输入的课程特点,致使部分学生在线下课堂上兴致不高,甚至成了“低头族”。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日益成熟,特别是微视频、视频通话等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对传统线下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带来希望,可以通过微视频、直播等方式增强课堂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6 年12 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曾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8]。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融入新媒体技术,传统课堂与线上网络课堂相结合已经成为思政课教学增强趣味性、提高课堂抬头率和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措施。
2.便捷思政课大班教学。思政理论课是在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而目前的高校在校生规模都较大且师资相对不足, 因此思政理论课通常多为合班大班授课,线上教学模式突破了线下课堂的时空限制,可以不再囿于具体班级的物理空间, 提高了思政课合班授课的实践可能性和班级管理效率。 如为了监管思政课堂的到课率, 传统课堂通常采取点到的方式, 但这对于大班授课来说既耗时又无法避免替答的情况, 对于上百甚至有几百人的合班来说更是不切实际的,但线上教学平台的“签到”功能可以轻松有效地实现这个目标。 同时线上课堂老师还可以随堂提问、抢答、讨论等,增强了师生互动,也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者广度。
2.2.2 供试品溶液 精密称取药材样品细粉(过4号筛)50 mg,置于2 mL离心管中,精密加入甲醇1.5 mL,称定质量,超声(功率:250 W,频率:40 kHz,下同)处理30 min,放冷至室温,再次称定质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1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经0.22 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灵活思政课学习方式。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 为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能动性, 思政理论课要有可供学生阅读或观看的拓展延伸的文本和影像资料, 线上平台很方便这些思政课所需的丰富学习资料库的创建。 学生可以通过资料库随时随地学习观看,以提升线上学习绩点, 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此外,平台直播或视频课还具有回看等功能,突破了传统课堂的一次性和瞬时性, 也使学习不拘泥于传统课堂时空的局限, 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学习和巩固。
线上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尽管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近几年的实践也表明:思政课单一线上教学模式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并且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1.思政课教师技能有待提升
疫情暴发后,在“停课不停学”政策的要求下,借助新媒体的线上教学全面展开。 由于疫情暴发的突发性,多数线上平台短时间内仓促开发,再加上思政理论课教师基本没有计算机专业背景, 因此许多思政课教师也是被迫“赶鸭子上架”[9],难以轻松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教学。 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年轻教师尚可即学即用, 但一些缺乏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年长教师短时间内要快速掌握线上平台的直播等操作技能确实有不小的难度。
2.线上思政课堂管控有等加强
线上课堂管控有难度是所有专业授课老师的普遍感受。 思政理论课线上课堂因多数是大班教学,课堂管控难度更大。 线上课堂使传统具体有形线下课堂的物理空间感不再存在,变得抽象模糊,老师面对的不再是有形可感知的人而是一个个姓名符号[6]。 因此,线上教学平台给教师感到的最直接、最明显不足就是无法得知线上课堂学生的学习状态, 线上思政课堂尤为如此。 由于思政理论课理论说教偏多,话语吸引力不够强, 一方面很难及时知晓学生在完成签到后是否还在线上课堂, 另一方面也无法保证线上课堂的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 如一些学生在上课途中打瞌睡、玩手机,甚至还有玩游戏的情况发生。 疫情线上教学期间, 笔者在走访学生宿舍时就多次发现有学生将手机端线上专业直播课程打开播放,而自己却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对于话语吸引力不够强的思政理论课来说,这样的线上“挂课”情况就更容易发生了。
3.学习评价公平性有待提高
线上思政理论课堂的教学评价包括平时学习签到、在线学习时长、讨论、影视资料观看、文献资料阅读、期末线上考试等,这些内容评价的重要依据便是网上学习过程的记录,以学习通签到为例,在实际线上学习过程中,就有学生签到完便就离开的现象,一堂课除了签到之外, 他可能自始至终没有其他学习过程的实质参与。 目前的一些线上平台 (如学习通等)似乎使老师无法辨别哪些学生在线上课堂,哪些不在线上课堂,即使后台有数据记录,但未能做到在学生离开时及时提醒。 再如因思政理论课的需要,一般教师都会在每章节内容中安排一定量的拓展文字或影视资料阅读观看, 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学生只翻页而非真正阅读观看的情况, 但学习记录却与认真学习者的记录可能是一样的。 因此,这些弄虚作假的学习行为, 产生的学习评价相较于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线上思政课堂的优势及其目前尚难克服的不足决定了传统线下课堂方式仍然无可替代, 但未来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混合教学模式必然成为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疫情三年来, 涌现了大量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线上网络教学资源, 其中有不少是优质的教学资源, 它们有力地保证了疫情期间正常思政课教学过程的开展。 后疫情时代,要整合、提升、推广这些资源, 为今后的思政课提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服务。
首先要整合师资优势。 教师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计算机技术非思政课专业教师所长,但线上教学期间, 涌现出许多年轻线上思政课教学能手。 鉴于线上教学期间年轻和年长教师所展现的各自优势和不足, 充分发挥年长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和年轻教师对网络运用驾轻就熟的优势, 组建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团队,开展集体备课、分思政专题团队授课等方式[6],充分发挥不同年龄段思政师资优势,提升线上思政课教学成效。
其次要集成推广优质网络思政课学习资源。 思政理论课作为高校唯一具有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要求的课程,尤其有必要构建可以推广的教学资源。 疫情期间, 思政理论课方面涌现了大量网络教育和学习资源, 尤其是那些优质资源, 如高质量的思政课件、丰富的思政课文本和影像资料库等,便捷了教学的开展, 应进一步加以分类整合组建适合本校特点的思政课程体系, 使之在全校乃至更广范围内得以有效利用和推广,促进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开展。 课程指导性资源如思政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数字化教材和高质量的思政课PPT 课件等; 课程内容性资源如图片资料、历史影像资料、思政微课视频、思政教学案例、文献资料、题库等。
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未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 这对专业课教师必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尤其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要求更高。
首先考验着思政课教师根据思政教学目标来开展线上教学的设计能力、 组织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思政课教师必须掌握基本信息技术,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 由于思政课教师一般都不具备计算机专业背景,因此,要对思政课教师进行网络授课平台操作培训, 使其具备应对和处理如疫情之类的突发情况而可能随时改用线上教学方式的能力。 学校务必定期组织相关的技能培训, 组织智慧教学技能比赛, 实施一些激励措施等促进思政课教师网络教学水平的提升[7]。
不仅仅是教师技术运用方面的技能提升, 更有教师政治素养层面的能力提高。 思政理论课要求教师不但政治要强、自律要严、思维要新,而且视野要广、情怀要深、人格要正。 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根据培根铸魂的教学目标发挥能动性, 自觉在遵循思政课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立德树人”的总要求,运用好网络信息化平台实现线上思政课的育人功效。
为保证思政课线上教学质量,学校教学主管部门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对思政课线上平台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测。 教学监管要贯穿线上教学全过程,要发挥教学督导员、教学信息员、学生等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要完善线上平台课堂教学过程的技术完善。
首先,强化思政课线上教学督导。 学校专门安排一些思政课教学督导员,这些专门教学督导人员要通过后台数据对老师线上思政课教学过程进行不定期随时跟踪监测,掌握教学运行动态,查看监控数据,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或学生[10]。 发挥学生教学信息员作用,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进行学生学习过程监督和信息反馈,还要完善学生线上思政课听课评价体系。思政课线上课程的成绩评价包括多个方面,如签到、影视资料的观看阅读、课堂问题的讨论、回答等等,但应主要突出能体现学生课堂听课过程的随堂提问或讨论,能够及时回答或讨论老师的课堂问题说明学生在听课,即突出线上过程性评价。 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应该给分,当然回答正确的可以得分高一些。
其次,完善线上平台课堂监控技术。 如完善后台监控措施, 能够实时监控和反馈教师上课状态和学生听课状况。 再如设置学生模式,必须开启视频才能进入听课状态, 老师可以通过视频实时知晓学生的线上状态,从而监管学生切实在课堂听课。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适应了大数据时代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后疫情时代下,尽管课堂教学恢复到线下, 但利用线上和线下的各自优势提升教学效果将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运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可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式引导学生课前先通过线上学习资料、课程视频进行观看学习,课中课后可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与课程问卷调查、随堂测验、主题讨论、作业提交以及课程资料下载、回放巩固等。 翻转答疑课堂模式是思政课合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它有利于激发学生融入思政课堂的能动性,也实现了教师“教”与学生“学”两个过程的闭环性[11]。教师通过课前导学,引入章节内容、预习思考题等;学生根据引入的内容在线上自主预习或搜集相关资料等;课上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答疑式讲解;课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巩固提高。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并非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简单相加,但实践中很容易出现或侧重线上、或侧重线下的情况。 为提升思政课融合教学实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一方面要避免线上线下教学过程的不均衡问题,有效利用其功能互补、作用互促的作用,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另一方面需避免线上线下教学内容不衔接问题, 即要求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教与学的内容要有机衔接[4]。 后疫情时代的混合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合理安排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课前的线上环节教师可通过视听结合的影像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手段的可视化、形象化、生动化,也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课中于线下则以解决学生线上的相关问题、疑惑和教学目标为讲解阐释重点;课后再以这些目标和疑问引导学生于线上平台资源进行相关拓展巩固。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思政理论课远程线上教学成为可能。 新冠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方式为确保思政理论课正常教学秩序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线上课堂有着很突出的优势, 但也暴露了线上思政课教学的一些短板。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可能成为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应总结线上教学的优劣势, 发挥其积极优势,努力克服其不足,将线上优势与线下优势相结合,做好课程环节设计,利用线下面对面的授课方式,在课堂某些环节上融合线上平台教学手段,提升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