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以学术文本的英文小组报告为例

2023-04-19 10:05:49
英语教师 2023年20期
关键词:报告文本模块

张 晶

引言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18)发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语言运用为导向,将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三个阶段,共设九个等级,基础(1、2、3 级)、提高(4、5、6级)、熟练(7、8、9 级)。其中,1、2 级大致对应小学阶段,3 级对应初中阶段,4 级对应高中阶段,5、6级对应大学阶段,7 级对应英语专业,8、9 级对应高端外语人才。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口头表达能力总表中,5 级水平要求学习者能经过准备,就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话题简短地发表个人见解;6 级水平要求学习者能就专业领域内熟悉的话题与他人展开讨论,对他人的发言作出恰当的反应和评论。

在现阶段,对于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口语作为比写作更具即时性的输出能力,尤为薄弱(李雪 2023)。为了帮助学习者提高口语水平,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和研究者广泛开展了英文小组报告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主要内容涵盖实证研究、学习策略、词汇研究、问题研究等(董琳 2018;唐丽2012)。田园(2019)指出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Presentation 活动存在简单复制粘贴、缺乏独立思考的问题。

截至目前,在已经开展的英文小组报告教学实践中,不管是教师指定还是学生自选,小组报告的内容主要为非学术类英语文稿资料。英语语言教育家王守仁(2018)指出,英语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水平,还要培养其用英语汲取和交流各自学科领域前沿信息的能力,以使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发挥英语的双重作用,在大学英语课堂开展了以学生所学专业为主题的英文小组汇报活动,以期在帮助其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引导其以英语为媒介学习更多专业学科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交叉、融合发展。

一、课堂小组报告的教学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了解其使用英语对学术类文本进行口语汇报的现状和水平,在所带3 个班级的大学英语课堂开展了英文小组汇报活动。教学对象为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共145 人,将其分成44 个小组,每个小组3—4 人。具体分组情况见下表:

在小组报告活动开始前,教师以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告知学生该项任务的具体要求:

第一,小组报告的主题由小组成员自行商定,符合自身兴趣,且与自身专业相关。教师给出的参考主题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传记、科学名人轶事、产业发展动态、产业领先公司介绍、产业领军人物访谈、科学技术类新闻、学术论文节选、学界重要会议报告节选等。

第二,小组报告时长为5—10 分钟,每位小组成员都要参与文稿撰写和课堂发言。

第三,小组报告内容包含以下5 个模块:重点专业词汇讲解,长难句分析,重点内容导读,总结评论,观众提问互动。

第四,小组报告的形式自定,可选择Word 文档、PPT 文档或表演等。

第五,为了确保完成质量和课堂效果,每个小组须提前一周通过电子邮件提交小组报告的电子版,教师阅后给予反馈,提出修改意见。小组报告活动随堂进行,持续一个学期。在学期末,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显示,各小组自选主题基本参考了教师给出的主题类别,43.2%(19 组)的主题是专业领域内的科学家、著名学者、教育家,31.8%(14 组)的主题是专业学科知识,18.2%(8 组)的主题是行业内的知名企业,9.1%(4 组)的主题是与专业相关的新闻,6.8%(3 组)的主题是专业简介,其他主题包括TED 演讲(2 组)、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家(1 组)、专业发展历史(1 组)、英文专业论文摘要(1 组)。44个小组中有7 个小组的报告包含2—3 个不同主题,有2 个小组的初稿主题与专业无关,在教师反馈后重新选题。

在小组报告的准备阶段,各小组从不同渠道搜集资料作为报告素材。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初稿的68.2%(30 组/44 组)未按要求给出资料来源;在教师回复邮件反馈提醒后,29.5%(13 组/44 组)依然没有补充资料来源;6.8%(3 组 /44 组)存在网址错误。在给出资料来源的31 组中,96.8%(30 组/31 组)通过网络获得了线上文稿资料,其中1 个小组使用了3 个线上网址,剩余1 个小组的文本选自纸质专业书籍。线上资料的来源网址50.0%不是一手资料原址,50.0%(15 组/30 组)来自百度百科(4 组)、百度文库(3 组)、百度知道(2 组)、百度阅读(1 组)、道客 88(2 组)、搜狗百科(1 组)、搜狗问问(1 组)、360 百科(1 组)、淘豆网 taodocs(1组),其中1 个小组使用了2 个此类网址。通过这些途径获得资料的准确性没有可靠保证,如B 班11个小组通过百度文库获得的文本中包含病句“Haze is PM2.5 particles floating in the atmosphere such as dust,aerosol particles,in certain humidity,temperature and other weather condition have relatively stable state of the weather phenomenon. Fog disaster,is the result of air pollution for a long time.”其他线上网址包括:诺贝尔奖网站(2 组)、TED 网站(2 组)、维基百科(2 组)、英文期刊(2 组)、其他国外官网(5组)、可可英语(2 组)、中国日报网(1 组)。

在报告形式上,90.9%(40 组)选择使用PPT 文档,其余4 个小组选择使用Word 文档。结果显示,学生的电子数码素养存在明显不足,存在较多共性问题:63.6%(28 组/44 组)电子版初稿中存在字体偏小,影响观看的问题;PPT 文档中25.0%(10 组/40 组)只有文字,缺少图片、视频等视觉辅助工具(visual aids);PPT 文档中 22.5%(9 组 /40 组) 的背景颜色或者字体颜色过深,影响阅读文字;PPT 文档中10.0%(4 组/40 组)文字超出了文本框显示范围,造成阅读不完整;PPT 文档中2.5%(1 组/40组)文字过多,没有突出重点信息。另外,学生的演讲软技能比较欠缺,主要问题包括:演讲没有开场问候语和自我介绍;演讲过程中不看观众,只看电脑文稿;演讲声音小,教室后排观众听不清;演讲结尾没有结束语、感谢语。

在重点专业词汇讲解模块,75.0%(33 组/44组)未按要求列出原文中与专业相关的高频学术词汇或技术词汇(academic/technical vocabulary),而是选择了一般的通用词汇(general vocabulary),如catch、come、get、lack 等。为了检测学生能否正确理解重点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教师要求其讲解词汇在原文中的词性和词义。59.1%(26 组/44 组)的小组未达到此要求,未动脑思考、理解原文,只是简单地复制粘贴了该词所有的词性和词义。例如,A 班 5 个小组对 layoff 的解释是“n.外行;门外汉;俗人;一般信徒n.(Layman)人名;(英)莱曼 v.解雇”。又如,C 班 12 个小组对 volume 的解释是“n.体积;卷;音量;量,大量 adj.大量的 vi.成团卷起vt.把……收集成卷”。有的小组未能正确理解词汇在文中的含义,如B 班3 个小组对strip 的解释是“n.树叶;植物的叶子(总称),叶子及梗和枝(=foliage)”,然而,strip 在原句“At high elevations,acidic fog and clouds might strip nutrients from trees’foliage,leaving them with brown or dead leaves and needles.”中的词性是动词,不是名词,该小组对strip 的词性判断出现了错误。

在所有要求完成的模块中,只有单词讲解模块的完成率较高,其他更高难度的模块出现了畏难回避不做的问题:29.5%(13 组/44 组)的初稿中未包含长难句分析模块,79.5%(35 组/44 组)的初稿中未包含内容导读模块和总结评论模块。在44 个小组中,18.2%(8 组)出现了句法错误,如 A 班 5 个小组的初稿中包含病句“The Gree mode is means‘Promoting the spirit of industry’,that is,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silly strength’and‘losing spirit’.”。该句有句法错误且表意不清。教师通过邮件反馈,提醒该句是病句,需要修改。该小组在提交的二稿中将此病句修改为“The Gree mode is means‘Promoting the spirit of industry’,which is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silly strength’and‘losing spirit’.”。修改后句子依然存在句法错误,反映出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比较薄弱,并且自主学习能力不足。B 班1 个小组内容导读模块中的句子“The significanc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the environment is a technology,is to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ection.”存在严重的语法结构错误。

小组报告中出现的一些其他问题反映了学生的治学态度不够严谨,如单词换行断开错误(5组)、原文错误(5 组)、单词之间没有空格(2 组)、长难句分析模块中的句子在原文中找不到(2 组)、未回复教师的反馈邮件(1 组)。在观众提问互动模块,几乎没有观众主动提问,这反映了学生被动学习,未形成主动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小组报告教学的对策

课堂小组报告的教学实践显示了学生在口语水平、演讲技能、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因而教师要在这些方面提供更多细化的指导。在课堂正式报告前,95.5%的(42 组/44 组)的小组报告提交了2 次以上(含2 次),其中29 个小组提交了2 次,12 个小组提交了3 次,1 个小组提交了4 次,即使多次修改,仍有小组存在部分模块未完成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除了口头和书面的说明和提醒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个包含所有模块的PPT 文档模板,防止出现畏难回避高难度模块的问题。在PPT 文档编辑环节存在较多的共性问题,教师有必要给予更细致的指导,事先提醒需要避免的常见问题,如字号大小、颜色、行距等。

在演讲技能方面,学生的水平普遍表现薄弱,因此教师有必要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指导反馈,帮助其掌握基础的演讲技巧和口语策略。重点技能包括:能在课堂报告时使用典型的演说模式,如介绍、论述和结论等;树立统一性意识,报告中不可包含和主题无关的内容;不遗漏问候语、结束语、致谢语,如 Good morning,everyone!That’s all.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等;能熟练掌握语音知识,做到发音准确、语调自然;能使用重音、音调、音量、节奏等方法突出重点信息,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能使用恰当的道具、数字媒体或可视化手段,如音频、视频、图表、道具等,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讲话内容;能在发言时通过重复、短时间停顿、拖腔、常用句式或填充词(如 I mean ...、You know ...)等方法为自己遣词造句换得思考时间;能使用肢体语言如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辅助表达;能使用恰当的衔接手段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如递进、转折、因果、比较等,清晰连贯地组织语言,转换话题或观点;能预先演练并调整演讲的内容;能在发言时判断自己的语言、语速和语调对听者的影响并适时调整;能意识到并及时纠正口头表达中的语音、语法、句法或用词错误;能在表达遇到困难时灵活地弃难就易,能使用间接解释、举例等方法迂回表达;能通过提问确认观众是否理解自己的讲话内容,核实提问者的意图和观点。

在撰写讲稿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学术词汇和通用词汇的差别,指导其进一步丰富、深化报告内容,如在内容导读模块,能够详细分析主要内容,解读文本时能使用图示法、举例法、分类法、因果分析法、对比对照法等对文本进行深度剖析;在总结评论模块,能够发表有一定深度的个人见解,清晰解释主要观点,使用适当证据支撑观点,对文本的学习不再停留在初级的单词学习阶段,能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阅读思维,掌握对文本二次加工的总结归纳能力,且能够拓展文本的意义和功能,将学术文本和自身的专业学习积极联系起来,主动发现和探索书本知识的现实意义。

在语法方面,大多数小组报告中存在一定的语法问题,很多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需要对更早阶段习得的重要语法知识进行持续的复习巩固。教师须关注学生的句法错误、表意不清、“中式英语”等语言问题,给予提醒和反馈,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同伴支持的方式解决问题,发现错误时能够自行改正或向他人求助。重点语法知识包括:能通过分析句法结构理解文本中长难句的意义,掌握主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条件、因果、让步等;能在表达时注意语法的正确性;能使用被动语态增强表达的客观性;能正确使用倒装句、强调句等形式改变句子强调的重点;能注意主语、谓语的一致性;能使用篇章标记形成连贯的语篇,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递进、举例、因果、对比、对照、分类等。

虽然已经到达高等教育阶段,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仍存在消极、被动的问题,独立性不强,因此教师应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发挥指导者和监督者的作用。对于单词发音不准的问题,教师应督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对照标准语音纠正、改进单词读音。在提问互动模块,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术英语的口语交际水平。在使用文献资料时,大多数小组未按照要求标注学术文本的原文来源,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学术研究的引用规范,帮助其了解引用规定,使其能够严谨地引用参考文献,不在未说明来源的情况下随意引用,从而形成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的科学精神。为了确保学习资料的可靠性,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资料来源的可信度差别,引导其优先选择一手来源资料,如专业书籍、专业期刊、官方网站等,充分利用图书馆提供的纸质和电子资源,尽量避免使用未经核实、不可靠的网络英文资料。

结语

在大学英语课堂开展的学术文本小组报告的教学实践考察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演讲、阅读、写作、交际、小组合作等方面的综合技能现状。此次教学实践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口语报告素养(oral presentation skills)比较薄弱,语言能力、演讲软技能、数码素养均存在明显不足,亟待引起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视,并为其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和方法指导,使其掌握多样化的口头表达策略,提高语法知识的准确运用能力,克服畏难心理,能够深入钻研学术文本,加强自主学习,形成批判性思维,更自信地使用英语完成学术类文本的口头报告,加强学术英语的交流能力。

猜你喜欢
报告文本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报告
南风窗(2016年26期)2016-12-24 21:48:09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选修6 第三模块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报告
南风窗(2015年22期)2015-09-10 07:22:44
报告
南风窗(2015年7期)2015-04-03 01: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