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慧彬
名家引路
一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彭荆风《驿路梨花》
●阅读心得
《驿路梨花》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叙述,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推进情节,通过几件小事,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承的动人情景。全文中小茅屋的主人一直是个谜,直到文末部分作者才以插叙的手法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和照料者,以及搭建茅草屋的原因,作者这种巧妙的安排,再加上文中几处悬念和误会,使得文章情节富有戏剧性,产生了峰回路转、跌宕起伏之势,读来更有韵味。
二
保尔双手深深地插进口袋里,一边慢慢地朝城里走去,一边回忆着他们争吵的经过。
那天,他们在街上偶遇,冬妮亚请他到她家去玩。一进屋,冬妮亚就微笑着对几个在座的青年人说:“你们还不认识吧?这位是我的朋友保尔·柯察金。”
屋子中央的小桌子旁坐着三个人:一个是莉莎·苏哈里科,她是个肤色黝黑的漂亮女中学生,长着一张调皮的小嘴,头发梳成很时髦的式样;另一个是保尔没见过的又瘦又高的小伙子,穿着整齐的黑上衣,油光光的头发梳得服服帖帖,一双灰色的眼睛流露出一副无聊的神情;坐在两个人中间的是穿着学生装的维克多·列辛斯基。冬妮亚推开门的时候,保尔一眼就看见了他。
列辛斯基也马上认出了保尔,惊奇地扬起他那尖细的眉毛。保尔一声不响地在门口站了几秒钟,用充满敌意的目光瞪着列辛斯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阅读心得
保尔四处打听朱赫来的消息未果,返回途中路过林务官家的花园时想起了冬妮亚,也回忆起了一个多月前与她的那次吵嘴,曾经亲密美好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缝。选段插叙保尔的回忆内容,交代了两人产生矛盾的整个过程,使情节更加完整。
三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阅读心得
这段插叙看似简单地交代于勒叔叔曾经是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实则从侧面将家人们对于勒叔叔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对比。一家人关系建立的基础被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不是血缘远近,不是感情亲疏,而是有无金钱。这样安排结构,能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让人物形象更丰满,让文章主旨更鲜明。
四
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來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
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上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
——张之路《羚羊木雕》
●阅读心得
这一部分插叙“我”向父母回忆和万芳之间的友情:“我”上体育课时不小心划破了裤子,万芳把自己的裤子换给我,结果她受到了惩罚。这件事交代了“我”赠送万芳羚羊木雕的原因。在两个孩子的眼里,礼物的价值远不及友谊珍贵,但对于作为成年人的父母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礼物本身的价值。这种安排在结构上避免了平铺直叙,内容上更完整、更紧凑,人物形象更立体,文章的中心也一下被凸显了出来。
写作借鉴
插叙是指在叙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平铺直叙而插入回忆的叙述方法。插叙可以丰富和补充文章的主要情节,推进或延缓情节的进程,调节叙述节奏,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主题。
运用插叙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内容必要,简短自然。
插叙内容一定要与主要情节或中心思想有关,不能为了吸引人眼球而刻意加入不合情理的、多余的、离奇的内容。在叙述过程中,这一部分只是对文章主要内容做补充和辅助,语言最好简短自然,不能喧宾夺主,且要跟原文的意思连贯起来,比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补充交代必要的故事背景,丰富文章内容。
2.位置恰当,流畅连贯。
一篇文章中的插叙位置要合理恰当,在原有事件的叙述过程中,在前后连贯的基础上,顺势加入,给读者带来一种情节衔接紧密的感觉。插叙部分的起止要交代清楚,插叙结束后一定要回到原本事件的记叙上,要做到抽掉插叙部分,上下文照样能够连贯起来,加上插叙则能使情节更加曲折完整,而不会给人拖沓累赘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