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明
(1.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酒店与烹饪学院,上海,201418;2.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200234)
2021年,《上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提出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1]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2]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是基于国家经济和社会改革需要做出的重要指导性方略。农垦指农业垦殖,也指开垦荒地,进行农业生产。农垦是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垦符合我国国情、农情和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农垦旅游是以农垦基地的环境优势、生态优势和人文文化优势为基础,并结合当前旅游需求而开展的旅游活动。[3]农垦旅游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帮助打造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形成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特色旅游业态。
职业教育以社会产业需求为导向,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职业教育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大有可为,这一点已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普遍共识和努力方向。[4]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旅游类为特色的职业院校,在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适应新业态、聚焦乡村和产业转型中找到共生融合点,深化产教融合,政校行企协同,培养高质量职业人才,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
本文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旅专)和上海海湾农垦旅游区(以下简称海湾垦区)协同发展为例,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环境下,上海旅游职业院校与都市城郊型农垦旅游区协同发展的多元共建议题。在院校与农垦区的协同发展下,找准职业教育与乡村特色产业的共生着力点,从多元融通思政教育、资源共建、课程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探寻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特色建设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路径。
2023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的任务要求。[2]职业教育作为面向基层覆盖面广、对接产业结构类型紧密的教育类型,既可以为乡村技术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人力载体,又可以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支撑,具有人才适应性培养和服务农村区域产业优化发展的使命。职业教育在价值逻辑上与乡村振兴相互具有耦合性,拥有共同的终极价值、一致的经济诉求、归一的文化视角。[5-6]在乡村振兴的多个领域和产业类别上,职业教育可以推动人才共育、技术协同、创新创业等多维共生发展。乡村振兴的特色战略属性在不断发展中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发挥其专业性和功能性。随着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乡村振兴也进入提质优化时期,通过双向融通聚焦特色产业、找准落脚点、共生着力点,结构性互助匹配,促进职业教育和乡村产业经济共同发展。
职业教育依托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集群,推进重点领域深化产教融合。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垦片区的建设需要转型发展与升级提效,并且更加注重乡村产业特色发展。农垦旅游是基于农垦片区的特色旅游产业,凸显出文化与自然相融合的价值意蕴。[7]农垦旅游业态作为促进现代农垦区域转型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乡村建设特色发展的一种业态新视野,亟须资源与人才助力。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多元合作,是当前农垦片区与职业院校协同促进地域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立足点。在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农垦旅游特色产业的发展帮助其完善了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补充了相关专业课程资源内容。在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的行业产业实践探索中,院校将教学特色延伸,将相关内容纳入自身专业或专业群建设。为了实现职业教育与农垦旅游协同发展,应将产和教聚焦于农垦片区旅游发展,整合力量,多元助力,协同共建。
当前,大型城市圈旅游业态相对成熟,业态覆盖面正不断向城郊片区扩大,城市远郊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得到开发。远郊独特的农场片区、农垦片区等,因其独特的历史意蕴和自然风光,成为近年来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并且备受关注,都市城郊农垦发展与旅游业合作发展成为区域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上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郊野公园、采摘基地、现代观光农业园等多样化的休闲载体。[1]上海农垦品牌特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打造新业态旅游成为催生农垦产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对旅游相关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上海旅专地处上海城郊农垦片区周边,具有区域地理优势与学科专业匹配的协同基础。都市城郊农垦旅游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属性和特色产业转型下内涵深刻、特色显著的优势。旅游职业院校拥有丰富的专业资源并不断加强专业特色建设,双方的产教融合在内涵化链接和匹配化关联下,推动了都市城郊农垦发展与旅游职业教育的特色聚焦。
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中深化匠心品质、人文熏陶,铸魂塑形是价值观的首要体现,也是职业教育的内在源泉和精神支柱。在职业教育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中,应当挖掘职业教育内涵化的精神品质,展现出对职业品质教育的现实意蕴和人文精髓的正确塑形。农垦精神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完成一项特殊的使命,用特殊的方式形成的特殊精神,其中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对其内涵实质的精辟总结。[8]垦区人民在峥嵘岁月里挥洒汗水、自立自强,其中的农垦精神不仅体现了农垦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更是当代青年需要发扬的精神文化内涵。青年学生通过了解农垦历史及其精神实质,深刻感悟农垦开拓者的使命与担当,并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农垦精神,弘扬不怕苦、肯吃苦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这也正是职业教育匠人品质的写照。
与此同时,农垦精神还蕴含着早期劳动人民、青年群体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义无反顾扎根垦区,奉献自己青春的高尚品质。农垦开拓是历史时期带有使命感的行动,在现代农垦的建设中,聚焦特色开发、特色建设同样是一项需要赋予使命感的行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时代乡村特色农垦片区建设过程中传递了一种精神力量,传承了一种意志品质。思想力量的挖掘、人文情怀的传承,展现出了当代建设者的情感价值共鸣。[9]深化产教协同建设的内涵,同样需要学习农垦精神,体现出人文情怀和思想品质的意蕴统一性。
课程思政是在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程与教学中融入特色传统文化精神和优秀价值品质的一种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各门课程,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构建旅游职业教育大思政发展格局,对思政教育合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10]在农垦文化的价值解构中,带有文化属性的地标、场地历史故事、场馆特色背景以及生产工具等均可以作为有效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点的挖掘和落实中融入农垦人文精神,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的解读和历史人文的感知。另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见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的协议式组建,也促进了教学空间的外延建设和思政基地的目标性营造。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基于实践体验获得内化感知,也可通过架设空间地域等实现思政教育行为。学生在实践场地、实训空间和真实场景的场域里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对文化内涵和蕴含内里的感受性解读。农垦片区有博物馆、垦区展示区、垦区建设基地等,这些均可作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空间资源。农垦区建设具有自然渗入思政元素的背景特点,对于职业教育中培育匠人精神的思政底色存在天然的共性优势。在旅游职业教育中可以通过传导文本、数字媒体以及生产性实践项目、旅游产品的再生产等方式实现思想教育的现实性表达。
农垦片区的资源开发与地域发展有一定关联性。都市型农垦资源开发难度较大,转型升级探索中可以更多地从特色旅游资源、农产品加工营销和特色产品的重构设计等方面寻找到衍生渠道。在上海旅专和海湾垦区的合作实践中,院校牵头的课题组与都市垦区所在的奉贤政府合作,通过对农垦场地的实地调研、与农垦工作者的面对面访谈、对各类平台数据的整理提炼等,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就农垦住宿产品、餐饮产品和旅游周边产品等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设计完成如“农垦旅游产品手册”“农产品导购集册”等产品,为都市农垦区相关企业的转型经营和建设提供新资讯和新视角。
农垦建设应聚焦衍生产品思路,结合旅游职业院校自身专业优势,深入挖掘当前农垦产品传承的历史、地方特色和消费需求等。例如,在上海旅专和海湾垦区的协作中,关于餐饮产品设计方面,职业院校组织专家、资深业内人士等进行开发创新,依托上海海派餐饮和区域农垦特色菜肴等元素进行综合设计、生产及推广,帮助农垦衍生的餐饮产品实现从原始版本到现代版本的更新,展示出农垦餐饮特色品牌的新动力。在协同实践中,海湾农垦注册为区域特色品牌,海湾爱森猪肉的特色红色卤味逐渐形成区域特色品牌产品,政校合作下举行的农产品展销会、烹饪大赛等均产生了区域市场效应。可见,农垦片区产业转型衍生产品作为重要的载体,在职业院校的资源赋能与专业助力下获得了动力支持和可持续发展效能。
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的发展模式,在教育领域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需要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将产业要素融入相应课程与教学,是驱动双向发展的重要方式。[11]将农垦及其衍生产品经济产业链融入现代旅游职业教育,是对职业教育学科专业内涵发展的重要补充。旅游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实践实训课程设计融入了许多与农垦发展相关的内容,促进了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等不断丰富完善。例如,在上海旅专和海湾垦区的合作实践中,专业开设“直播带货”“农垦餐桌”“健康烹饪”等实训课程,让学生考察与海湾农垦区合作的农垦基地,了解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的种植、生产、营销等产业链发展情况,帮助学生提升实践实训质量,同时为学校开发农垦主题式课程提供相关素材资源。
此外,职业资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应当衔接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开设特色类课程。如在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协同产教共生融合下,开发特色餐饮类产品设计型课程;在学校联合海湾政府与当地特色企业进行产教研创孵化项目中,开发生产性旅游餐饮优化课程;在围绕“双创”教育课程中,聚焦海湾旅游看什么、吃什么、买什么,提倡对农垦菜点实施研究型课程设计等。农垦旅游产业的区域性支撑为职业教育的课程资源构建和课程系统化定向延伸提供了现实可能,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专业面范围。
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特色产业的可持续推进,离不开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乡村振兴内驱发展的持续动力。在政校行企合作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区域性的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关联,能动性衔接有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供需匹配,为创新可持续发展赋能。特色化农垦与旅游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互动,在一定时期给予教育领域的课堂更多聚焦性元素,课程与教学结构内容设置、教学空间利用、教学方式的延展等展现出更加多元性的特点。
在课程中设置相关农垦历史文化色彩的人文历史、饮食文化等内容,可以让学生感知区域历史文化风貌;设置郊野公园环境设计、区域特色餐饮重构设计等内容,可让学生在衔接运用后获得直观感受和体验。根据农垦区的旅游特点、产品特点以及多样化的实景,可创设出更多元广阔的教学场域空间。教学内容与空间的转变会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带来共振性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将课程设计与区域文化、经济联系起来,学生则将身边人、身边事、特定人物、地域特色、特色产品等联系起来,展开实地考察和研究性学习等。此外,基于地域特色的产品设计、开发与制作等实践教学,学生在农垦区域工厂企业内进行全真生产,彰显出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特色方式。总之,深化产教融合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体验性、参与性、理解性、创新性等多方面的感受。
农垦片区隶属于城镇郊野乡村,在乡村振兴视野下,解决如何结合当地的特色建设形成品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等现实问题需要创新思维。在政校行企合作模式下,职业院校“双创”教育应当遵循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原则。在活动设计和实践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对当地农垦片区的历史性产品、区域性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当地产业现状。另一方面可以调查旅游客群,掌握农垦旅游区客户的需求和感受,在现实基础上以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思维,设计出符合都市城郊型农垦的旅游线路、餐饮产品等,并在设计论证、实践改良、生产实验、创新孵化、营销推广等过程中逐步打造和树立起农垦产品品牌。例如,在海湾特色创新菜、团餐、伴手礼等项目孵化成果落地市场运行时,展现出景区特色饮食小店具有的海湾垦区统一品牌特色。
与此同时,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迭代更新,适应市场化的产品创新需与数字化营销等有效结合。[12]创新创业项目不断与时俱进、更新融汇,例如,上海旅专与海湾垦区协同发展,学生设计的项目“农垦餐饮重构设计与品牌化市场运行”获得了2022文化和旅游部科技司十大年度项目,产品手册获得区域内优秀双创孵化品牌。在此基础上,项目团队调研市场后发现,当前预制菜产业快速崛起,直播带货等媒体营销也如火如荼。在打造农垦餐饮品牌中,将农垦地域品牌与预制菜结合起来可以获得新兴的增长点,再结合直播带货人才培训,能够推动海派农垦餐饮品牌迈出新的发展步伐,同时可以为品牌“双创”带来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资源建设以及创新产出时,要关注过程性的实践收获,更要把握成果导向的产出收益。职业院校办学的社会性效益和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是推动双方可持续协同演进和特色发展的必要基础。[13]在深化政校行企合作中,一定周期的成果将核算出投入产出比。对于企业而言,产出收益将直接影响开展二次协同合作的可行性。充分的市场化调研和机制保障是推动农垦旅游开发与职业教育携手共进的必要基石。上海旅专与海湾垦区的校企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如精准定位“健康饮食”后改良版的“卤水四宝”产品,提供给景区的餐饮供应商,最后销量倍增,获得成功;再如,旅游类专业学生在景区景点设计、自媒体运行活动中,收集海湾农场的新旧照片,自拟讲解词,制作微视频,以故事为线索进行旅游线路推介,最后在网上关注度破万,吸引的游客数量倍增。除此之外,实践中也设计推出了季节性产品,如“海湾羊肉生煎包”,因其与当地羊肉节产品冲突,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多元合作下的产出导向、多元支持,需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后进行孵化实践,以效益优先为本进行协同共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生耦合、互利共赢,才能持续为农垦旅游发展提质培优。
与此同时,在质量效益优先的条件下,职业院校培训的社会效益和区域政府产业需求人力匹配下的经济贡献赋能效益,双向效益共现使两者的耦合度更加密切。在实践中,政府青年就业培训一方面委托院校和企业实施联动衔接,另一方面实施新产业发展与本土创新产业知识技能的专项提升计划和定点就业,解决了当年60%以上的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用人单位对培训质量也给出一致好评。效益双赢和可持续发展在农垦旅游产业的不同方面催生了更广泛的领域合作。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都市农垦区领域的农村特色化发展将探寻旅游休闲产业作为特色转型。上海旅专与海湾垦区协同实践,深化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了合作共赢、融通共进的特色路径。旅游职业院校与农垦片区政府部门、特色企业等联动,开发项目、建设资源、培养人才,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构筑区域发展新模式。在旅游新业态、餐饮新视角聚焦下,人文历史的独特性和产品重构的创新性都将助力都市特色农垦品牌化之路,新时代农垦文化和农垦旅游产业的发展在特色协同下展示出了一种新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