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角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效的路径研究

2023-04-18 19:20:35吕韦仪
教育观察 2023年34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育

吕韦仪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长春,1301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随着我国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融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充分剖析运用融媒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效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必要性,梳理融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融媒体的概念和内涵

(一)概念界定

融媒体最初被称为“媒体融合”或“媒介融合”,意指传统媒介相互融合的一体化趋势。[1]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兴媒介不断涌现,媒介融合的范围突破了传统媒介的局限,呈现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融合、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媒体新模式。此后,融媒体新模式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未来媒体行业尤其是新闻业关注的焦点。融媒体一词在学术界出现得比较晚,蔡雯等人认为,融媒体是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驱动下,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科技的发展,整合媒体形态、资源、环境、技术等要素,兼收并蓄,不同媒介形态逐步实现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2]周鹍鹏认为,融媒体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后形成的一种新型媒体。[3]结合以上学者论述,本研究将融媒体界定为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交融后逐步形成的新型媒体运作模式。

(二)内涵解释

其一,融媒体是全媒体。融媒体的“全”,一方面体现在媒体形态上,融媒体不仅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形态,还包括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新兴媒体形态;另一方面体现在媒体支撑上,融媒体的支撑既包括技术、资源和环境等,又包括对这些支撑要素的整合和统筹。

其二,融媒体是科学方法。融媒体并非简单的实体媒体,而是媒体新的运作方式。为实现新旧媒体优势互补,可以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全面整合,使各媒体最大化地发挥优势,形成兼收并蓄、互利共赢、资源融通的媒体运作方式。

其三,融媒体是一体化媒体。在融媒体模式下,不管是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都是以独立形态而存在。两类媒体虽然在传播方式、传播速度、权威程度、发布主体等方面存在差异,各自的受众市场也呈现明显的两极化趋向,但双方却能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兼容,可以共同组成一体化媒体。

二、融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一)开放性

在融媒体时代下,时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制较小,“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教学很轻松就能实现,教学方式、途径、方法等更加灵活和多样,高校能够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当前,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选择的平台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微信、腾讯会议、钉钉、易班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依托这些平台变得更加丰富。传统教育方式和模式发生了极大改变,在呈现形式、教学手段、学习空间等方面更具开放性,使大学生能够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

(二)深入性

在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展所长,扬优去劣,实现了1+1>2的效果。高校依托融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达到及时、全面、高效、互联互通的效果,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在融媒体的全方位参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还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并且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在融媒体多种技术手段和呈现方法的协助下,还能提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新颖程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现实需求的匹配度,让大学生用更熟悉、更易接受的方式参与学习,使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道路走得更深更实。

(三)自主性

在融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依托融媒体平台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可以更便捷地展开学习、交流和互动,改变了“老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转向“学生自主”的模式。第一,对教师教授的思想政治知识,大学生可以利用融媒体继续拓展和充实自己感兴趣的观点,如了解不同个体的观点、意见等。第二,对不认同的观点,大学生可以通过融媒体及时进行交流和互动,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相互学习和借鉴。第三,对不理解的知识,大学生可以通过融媒体及时向教师请教和咨询。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有很大好处,一方面,大学生通过融媒体平台可以提升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高校借助融媒体平台将平面化的教育内容立体化,在充实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构建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最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三、运用融媒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效的理论和必要性

(一)理论基础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教育方法是为达到教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教学方式与手段的统称,教育方法与教育质量具有密切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其他专业教育方法有所不同,它不仅包括教学方法,还包括工作方法、思想方法。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同时考虑不同教学目标维度,并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任务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综合运用各类新的教学方法。教育工作者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在融媒体环境下,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和时代前沿的教学方法,以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5]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相应的载体才能有效传导和呈现,而载体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现阶段科学技术手段和教学理念不断革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各自在不同维度发挥着不同作用。要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需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的根本内涵,充分使用好融媒体的多形式与多方法,将各类媒体变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外部因素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外界环境是一个较为复杂化、多样化的系统,其影响因素不仅来源于学校,还来源于社会和家庭。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改造教育环境提升教学质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适宜的环境可以帮助师生建立和谐平等的教育关系。在融媒体时代下,各类信息通过不同媒体传递给学生,无形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为了有效筛选出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信息,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高校可以利用各类信息化手段,对融媒体平台进行信息过滤,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加强网络舆论引导,鼓励学生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现实必要性

1.开辟教育路径,守护意识形态教育阵地的需要

大学生在日常的交流、生活和学习中至少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6]智能手机作为融媒体呈现的终端,将各类信息密集地传递给大学生。然而,大学生处于心智逐渐健全阶段,高校需要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融媒体进行学习和生活。在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必须加强融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利用融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还应从内容、时空、方向等方面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范围,由点及面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统筹、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守护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大阵地。

2.发展网络文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需要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高校推进融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方向与发展目标。[7]网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高校在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基础上,创建并逐步完善了本校的校园网络媒体平台。高校在此基础上,首先,可以建立二级院系的官方微博、抖音、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发布并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次,注意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着力打造生动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最后,提高网络平台的关注度与互动性,发挥校园媒介的正确引导力,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和问题,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主导地位。

3.围绕学生成长,创设和谐思政育人环境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融媒体互动性特点中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因为其符合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8]在网络虚拟的场所内,人们通过文字、语音、视频进行交往,营造了一种平等交流互动的氛围,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在良好的交流和互动中成长。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学生被动式接受教育,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便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交流方式,还为高校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环境提供了帮助。

四、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融媒体发展认识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滞后

当前,高校对运用融媒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的认识不足,影响了融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功能与价值的发挥。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高校对利用融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还在以传统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课堂教学、会议文件、展板宣传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乏交流互动,更多的是单向灌输,效果不尽如人意。二是部分高校对新兴媒体运用的认识不够。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但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新媒体的深度不够,仅依靠传统的媒体和课堂教学,使学生难以获得连贯的、系统的、全面的教育内容,最终影响多位一体教育效果的形成。

(二)缺乏高质量媒体平台,校园融合发展受限

高校在运用融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虽然逐步构建了多种形式的校园网络媒体平台,但这些平台仍存在许多不足,高质量的校园媒体平台依然稀缺,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融媒体融合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园平台的同质化较高。高校校园媒体一般由学生管理和运营,这种管理有积极的一面,如能够线下带动、线上互动,增强平台的活跃性,但同时其弊端也比较明显,受学生认知局限的影响,原创性和趣味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品和内容质量难以保障。同时,学生组织的影响力有限,导致平台吸引力不足、关注度不够、覆盖和影响的范围较小,一般只有组织内部的学生主动关注。二是校园平台的联动性较差。由于大部分校园平台设立的组织不同,各自独立运行,平台与平台之间日常交流互动很少,难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阻碍平台之间信息流通,分散了整体的影响力。

(三)融媒体技术人才匮乏,朋辈引导不足

高校运用融媒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的关键在人才,但当前高校融媒体技术人才缺乏,朋辈引导不足,影响了融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深度和发展进程。一是高校融媒体技术人才储备和合理配置不足。高校网络媒体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主体为政工队伍,他们大多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整体理论基础偏低。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较少参与校园融媒体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人才资源在高校并未形成合力。二是高校朋辈引导不足。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许多优秀的学生榜样,这是融媒体时代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的重要抓手,但当前在此方面朋辈引导不足,通过融媒体促进学生榜样带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不佳。

五、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的路径

(一)加强对融媒体的认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全新模式

针对高校对融媒体发展认识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滞后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提高对融媒体发展的认识,借助融媒体的优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效。融媒体时代更强调受众的感受和体验,正如企业经营,企业只有重视用户感受和反馈,才能在竞争中展现优势。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以借鉴企业的用户思维,用受众思维理念发挥融媒体的优势,扬长避短,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效。其二,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运用融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现实必要性。高校应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立足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上融合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服务学生、爱护学生、关注学生为发展导向,真正发挥融媒体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作用,构建教育、引导、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

(二)占领舆论阵地,提升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

当前网络媒体上内容良莠不齐,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宣传矩阵,占领校园舆论阵地。高校应重点关注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微信、微博、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平台,以及校报、广播站、记者站、宣传展板等传统平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在校园内全面覆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二,提升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校园内全面覆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并重视学生反馈,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提升学生的认可度。在融媒体时代,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持续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和判断力,强化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提高辨别真、善、美的能力。[9]

(三)推进媒介融合,丰富融媒体发展新内涵

高校校园平台同质化较高、联动性较差等问题的解决途径如下。第一,加强对校园媒体的管理,推进媒体平台的融合。摸排校园平台情况,了解媒体平台的运行和作品情况。对发展前景差、同质化高的平台可以解散或合并;对发展较好、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可以给予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平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同时要加强媒体平台之间的联动,及时交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第二,强化校园平台服务功能,提高平台关注度。在校园平台上可以增设学生关注度高、吸引力强、互动性好的综合型功能模块,如名师讲座、投票选举、失物招领等,在提高平台服务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平台的关注度。第三,营造和谐有趣的融媒体氛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枯燥,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尽量将主流价值观与学生喜欢的语言方式结合起来,增加互动交流环节,过滤糟粕内容,占领舆论阵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完善人才体系,打造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融媒体运营团队是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效的关键。[10]应完善高校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体系,建立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挖掘专业的融媒体技术人才。高校在组建融媒体思想政治队伍时,应当挖掘一批熟练掌握融媒体技术、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互联网思维的融媒体专业技术人才,负责对学校融媒体平台、内容、资源、技术等进行融合。第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的参与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和经验,与学生接触交流较多,更加清楚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应当提高对工作的参与度,能够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第三,挑选优秀学生骨干力量。强化朋辈引导,选拔学生中不同类型的优秀代表,树立可感知的身边榜样,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综上所述,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升级改革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运用好融媒体手段,开展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育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助力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