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2023-04-18 18:55廉兴连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4期
关键词:社交深度融合

廉兴连

(作者单位:吉林日报社)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媒体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新闻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边界,促使新闻生产、分发和消费的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和社交网络的普及,用户已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传播者和生产者,这不仅改变了新闻的传播路径,也重塑了新闻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在这一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线性采编流程已难以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和社交化的媒体环境,新闻机构亟待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适应媒体深度融合的新趋势。

1 媒体深度融合概述

媒体深度融合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在技术、内容、平台、人才和管理等多个维度的全面整合和创新,这一概念涵盖了从技术层面的整合(如社交媒体、移动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到内容制作和发行流程的融合。具体到新闻采编,深度融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传统的新闻报道和编辑过程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采用视频、直播、多媒体交互等形式,打破了单一文本的限制。第二,信息发布不再局限于单一平台,而是通过互联网、移动端应用、社交媒体等多平台进行分发,实现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第三,工作流程更加弹性化、网络化,不同部门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团队协作更加密切。第四,记者和编辑需要掌握新的技能,如数据新闻、视频制作、社交媒体管理等,角色变得更加复合化。第五,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被大幅强化,受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形式参与新闻内容的传播和讨论。第六,在融合的过程中,法律和伦理问题成为新的挑战点,如何处理版权、隐私、真实性等问题需要新的规范和指南[1]。

2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面临的挑战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采编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影响着新闻业的运作方式,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2.1 多元化信息与用户的参与

媒体深度融合浪潮中信息的多元化趋势愈发显著,用户可通过社交媒体、视频分享平台等多样化渠道轻松获取信息。更为重要的是,用户的角色已经转变,他们通过评论、分享,甚至创作原创内容,成为新闻流通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新闻机构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供应商。这种用户的参与不仅重塑了新闻的传播模式,也对新闻采编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高效整合这些用户生成的内容,同时在确保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内在价值。为应对这一挑战,新闻机构应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创新,以吸引用户的持续关注和深度参与,要成为引导和激发公众参与的平台,通过有效的内容策略和技术手段,营造一个互动性强、内容丰富、体验优质的新闻环境[2]。

2.2 传统新闻采编流程的局限性

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媒体生态。传统新闻采编流程曾经以线性和有序的特点,确保了新闻内容的稳定生产和传播。然而,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往往较为烦琐,从新闻事件发生、采访、撰写到编辑、审核再到发布,花费的时间较长,这种时间延迟使得新闻报道很难做到实时更新。随着信息量的激增和传播速度的加快,这种按部就班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用户期待实时、多样化且互动性强的新闻体验,这要求新闻采编流程须更加灵活和动态。同时,传统新闻机构在人力和物力资源上可能面临限制,记者、编辑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新闻的采集与处理能力。此外,经费和设备等物理资源的限制也可能影响新闻质量和报道深度[3]。

2.3 信息真实性和传播效率的双重要求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着信息真实和传播效率的双重要求。首先,新闻采编人员在收集、整理和发布信息时,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出现虚假信息,可能会对公众产生误导,甚至引发社会问题。因此,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认真核实信息来源,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次,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新闻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需要了解各种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等,根据不同的平台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和传播。同时,新闻采编人员还需要注重与受众的互动,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整报道内容和方式,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并且,新闻采编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包括新闻敏感度、信息甄别能力、新媒体平台的运营能力等。新闻机构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新闻采编制度和规范,确保新闻采编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更好地满足信息真实和传播效率的双重要求。

2.4 新兴技术的应用与适应性挑战

首先,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新闻采编带来了更多的工具,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这些新技术可以帮助新闻采编人员在信息的筛选、整理和传播过程中提高效率和准确性,然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具备相关技术知识和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其次,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信息更新的快速度,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具备发现、研究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思维和灵活的应对策略。只有不断适应技术的变化,并积极运用技术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再次,新闻采编人员还面临着新兴技术可能带来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例如,人工智能在新闻创作和信息筛选过程中的应用可能引发潜在的偏见和判断错误;大数据的应用可能涉及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因此,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在应用新技术时审慎考虑其潜在影响,并遵循道德和伦理规范。

3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实现创新发展的策略

为应对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所面临的挑战,新闻机构应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路径。

3.1 打造融合型新闻采编团队

第一,培养多媒体能力。新闻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写作和采访技能,还应掌握摄影、摄像、音频编辑等多媒体制作技能。新闻机构应为员工提供跨媒体技能的培训,如视频剪辑课程、网络直播技术等。在数字时代,新闻人才还须具备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运营、数据分析等能力,以适应数字媒体的传播特点[4]。新闻机构应鼓励新闻人才持续学习应用最新的媒体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以保持竞争力。第二,跨领域团队合作。构建一个具备不同学科背景的编辑团队,如技术、设计、心理学等,以促进实现多角度的新闻报道。推动编辑、记者、技术人员和设计师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新闻的采集、编辑和发布。建立灵活的团队结构,根据不同的新闻项目调整团队组成,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新闻环境和多样化的内容需求。第三,加强对新闻编辑数据与可视化能力的培养。培养能够利用数据讲故事的新闻人才,使其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数据可视化工具,如Tableau、Highcharts等,以制作吸引人的图表、信息图等。数据新闻的制作往往需要技术人员、设计师和记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因此需要打破部门壁垒,促进跨部门的沟通和协作。

3.2 推动内容生产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第一,创新内容格式,融合视频、音频、图文等元素。在数字化时代,用户对于内容的消费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字或图片,而是更倾向于多样化的内容形式。因此,新闻机构应创新内容格式,将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融合,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例如,通过增加视频访谈、现场直播、动态图表等元素,使得新闻内容更加生动和吸引人。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如HTML5等,允许用户通过点击、滑动等动作参与互动,从而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沉浸感。第二,采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内容的个性化推荐。收集用户的浏览历史、阅读偏好、社交媒体互动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洞察用户的兴趣点。新闻机构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分析结果,为用户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实现个性化服务。此外,基于用户行为的实时分析,新闻平台可以动态调整推送的内容和格式。例如,对于那些更频繁查看视频内容的用户,平台可以优先推送视频新闻;对于喜欢深度阅读的用户,则可以提供更多的长篇报道和分析文章。第三,发展用户生成内容,增加用户黏性。用户不仅仅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的创造者。新闻机构可以开放特定的栏目或平台,让用户提交自己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内容。这些内容经过筛选和编辑后,可以作为补充材料发布,强化新闻的多样性和真实性。另外,鼓励用户就新闻话题进行讨论,可以通过评论、投票、分享等形式,让用户参与到新闻的传播和讨论中。

3.3 提升新闻产品的互动性与用户体验

第一,利用社交媒体加强与用户的互动。社交媒体平台是连接用户和新闻机构的重要桥梁,新闻机构应在这些平台上建立官方账号,发布新闻内容,并及时回复用户评论和私信,通过这种方式与用户建立起直接的沟通和互动关系。针对不同的社交媒体特点,新闻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内容策略。社交媒体为新闻机构提供了实时获取用户反馈的途径,新闻机构应利用这一优势,及时收集和分析用户反馈,根据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调整内容策略与产品设计[5]。第二,优化移动端新闻产品设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越来越多地通过移动设备获取新闻。因此,新闻机构须优化移动端产品的界面设计,确保新闻内容在小屏幕上也能清晰展现,操作简便。除界面设计外,移动端新闻产品的加载速度、内容布局、交互设计等都应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体验。例如,可通过减少页面加载时间、提供夜间模式、增加手势操作等方式来提升用户体验。合理利用移动端的推送通知功能,根据用户的阅读历史和偏好,推送相关性高、时效性强的新闻内容,但同时要避免过度打扰用户,以免造成用户反感。第三,实现跨平台内容的无缝对接。新闻机构应建立统一的内容管理系统,确保在不同的平台(如网站、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等)上发布的内容保持一致性和同步更新,针对不同平台的特点,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无论用户通过哪个平台接触到新闻,都应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这包括用户账号的同步、阅读进度的保存、内容偏好的一致性等。

3.4 加强新技术的融入和创新应用

第一,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新闻采编的智能化水平。可以通过自然语言生成技术自动撰写简单的新闻稿件,如体育赛事结果、财经报告等,从而释放记者的时间,让他们专注于更深入的报道。同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帮助记者发现新闻线索,进行深度调查报道,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以制作数据新闻,提供更丰富的视角。第二,利用区块链保证新闻内容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区块链技术可以用来追踪和证明新闻内容的原创性,保护记者的知识产权,防止未经授权的复制和篡改。通过区块链创建的不可篡改的记录,可以帮助验证新闻的真实性,避免假新闻和误导性信息的传播。区块链可以提供一个透明的新闻来源和编辑历史记录,让公众能够追踪新闻内容的变更,增加新闻发布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第三,加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新闻教育,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新闻事件和背景,如通过模拟体验来解释经济原理或科学概念。

4 结语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新闻采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闻机构应对传统的采编流程进行深度的创新和调整,以适应日益变化的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首先,媒体融合不仅仅是技术的融合,更是内容、平台、团队和用户的全面融合。这要求新闻机构不仅要拥有先进的技术,更要有一支既懂技术,又懂新闻,更懂用户的融合型团队,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内容的多样化、个性化和互动化,满足现代用户的多元需求。其次,新技术的应用不应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新闻的核心价值和使命。无论是人工智能、区块链还是虚拟现实,其应用都应围绕如何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公正性和深度来进行。同时,新闻机构还须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始终坚守新闻伦理,确保技术的利用不损害公众的权益。最后,媒体深度融合是一个持续的、漫长的过程,需要新闻机构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在这个过程中,新闻机构不仅要勇于创新,更要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地对自己的工作方法、内容策略和组织结构进行反思与调整,如此才能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多样和有深度的新闻内容。

猜你喜欢
社交深度融合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融合》
社交距离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