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可萌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在全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在这样的背景下,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的文化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叙事力和精神感召力,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探索全媒体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传播策略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也为红色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1]。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的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更加多样的渠道。然而,当前红色文化的传播在挖掘和解读红色文化内涵方面存在不足。第一,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虽然各种媒体形式,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都通过各自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但是很多时候它们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人物事迹等表面现象,缺乏对其深层次内涵和价值的挖掘与理解。第二,红色文化的传播在解读视角上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解读方式。这导致受众难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理解红色文化,影响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第三,缺乏与当代社会的联系。红色文化虽然是革命时期的产物,但是其中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仍然具有当代价值。然而,当前红色文化的传播往往只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缅怀上,而缺乏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导致受众难以感受到红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红色文化传播却缺乏整体规划。首先,红色文化传播缺乏跨媒体的合作与协调。目前,各种媒体平台都在各自的领域内进行传播,但它们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导致信息分散、重复,甚至出现矛盾,使得受众难以获得全面、准确的红色文化信息。其次,红色文化传播缺乏统一的目标和策略。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和指导,各个媒体平台在传播红色文化时往往只注重自身的利益和需求,而忽略了整体效果。这导致传播内容、形式和时间等方面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无法形成合力,进一步降低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效果。此外,红色文化传播还存在着内容单一、缺乏创新的问题。在现有的传播内容中,往往只注重政治宣传和教育,而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无法吸引受众的兴趣和参与意愿。同时,传播形式也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感,无法与受众产生共鸣和互动。
目前,对红色文化传播内容的审核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审核机构和人员,这使得一些不良信息或虚假内容得以流传。一些自媒体或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红色文化的文章或言论时,由于审核机制不健全,可能会传播不准确或不负责任的内容,这不仅影响红色文化的形象,还会导致公众对红色文化产生错误的认知和理解。
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不再受传统媒体地域、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而是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拥有更广泛的传播渠道。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设备和网络接入点,如电脑、智能手机等,随时随地获取红色文化内容。通过社交媒体、视频分享平台、在线新闻网站等多个渠道,红色文化可以触达更多的受众,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范围,人们都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获取红色文化内容,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精神,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2]。
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双向性和交互性的特征,这为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通过社交媒体、在线平台等渠道,受众可以对红色文化信息进行点赞、评论、转发,这样的互动方式促进了信息发布者和受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受众可以参与讨论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红色资源,热门话题等,从而极大地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而且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使得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身份边界模糊化,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还可以根据自己对红色历史文化的兴趣和了解,积极收集和发布相关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互动和参与能够形成社会层面的红色历史文化传播热潮,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多元媒介,如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红色文化可以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受众,从而给予他们更好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这种直观的感知方式有助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例如,制作一部关于红军长征的纪录片,通过真实的影像资料、红军战士的口述和配乐,再现长征途中的艰辛和英勇,使得受众仿佛置身于崇山峻岭、草地沼泽中,目睹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奋勇前行的场景,感受他们的坚定信仰和爱国精神。这样的视觉呈现可以在受众心中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对红色文化产生更加强烈的认同感。
全媒体时代的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技术使得红色文化传播更具个性化与精准化。通过收集和分析受众的兴趣、需求和行为特征,结合受众所在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等因素,平台可以精确地向受众推送符合其偏好的红色文化信息。这种个性化的传播方式可以增加受众的参与度和接受度,提高传播效果。例如,对于不同地区的红色旅游景区,可以根据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确定相关的红色文化宣传内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3]。
红色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革命历史的体现,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的传承。首先,在创新视频传播内容时,要注重从历史、文化、精神等多个角度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价值。例如,可以运用影像资料、演员表演等,将红色文化中的历史场景还原出来,使受众仿佛置身其中,同时配以适当的音乐和解说词,增强受众的感受,引发其情感共鸣。其次,要创新视频传播的内容形式。运用现代影视技术手段,将红色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制作出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视频内容。例如: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一些反映革命历史和人物故事的互动式游戏或场景模拟体验项目,让受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利用动画制作技术制作一些生动有趣的红色文化宣传短片或微电影,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此外,在创新视频传播内容的同时,要注重提高视频制作的质量和效果,以更加专业、精细的制作水平展现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要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视频内容和传播方式,提高视频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例如:针对年轻受众群体,可以制作一些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红色文化视频内容,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推广和传播;针对中老年受众群体,可以注重传播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内涵,利用电视媒体等传统渠道进行传播[4]。
加强媒体融合,实现红色文化的跨平台传播在全媒体时代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不同媒体平台上进行内容的衔接和推广,可以实现信息的互通和传播的协同效应,从而增加受众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首先,在融合中充分利用各个媒体平台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平台的媒体之间的融合,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红色文化传播格局。例如:电视媒体可以与网络媒体融合,将电视节目转化为网络视频,在网络平台进行推广和传播,扩大受众群体;报纸媒体可以与社交媒体融合,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和即时性,开展线上宣传、话题互动等活动,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其次,加强内容的衔接和延伸。在不同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内容应该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整体故事或概念。例如:在电视节目中推广互联网平台的内容,可以在节目播放过程中,以预告或呈现二维码的形式引导受众前往互联网平台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的内容可以是对电视节目的延伸或补充,以增加受众对红色文化的深入了解。这样的衔接和延伸可以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观看的连贯性,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效果。
新兴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利用新兴媒体技术,传播者可以增强传播客体的体验和感受,让受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首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新红色文化展示方式。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营造出沉浸式的体验,让受众仿佛置身于革命历史场景之中。通过模拟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受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内涵。例如,可以制作虚拟现实体验项目,让受众身临其境般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深入了解红军的革命精神。这种逼真的体验能够激发受众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红色文化传播效果和质量。其次,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可以拓展红色文化传播空间。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在现实环境中增加虚拟元素,让受众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例如,在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设置增强现实互动展示项目,受众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设备,在现场体验虚拟的革命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这种现实与虚拟的结合既丰富了展示内容,又增加了受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5]。
内容一体化规划旨在整合各种媒介和平台的资源,形成多元化的传播格局,以更加有效地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加强内容一体化规划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内容互补、传播协同,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首先,加强内容的互补和传播协同。通过内容一体化规划,不同媒介和平台的内容资源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内容体系。例如,电视媒体可以通过制作纪录片、宣传片、电视剧等,全面展示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人物事迹和精神内涵;网络媒体则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和信息海量性,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展现形式,如网络直播、短视频、博客等,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报纸媒体则可以发挥其深度报道和专业评论的优势,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其次,重视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在全媒体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而通过内容一体化规划,可以将红色文化内容传播到各种传媒平台和渠道,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移动终端等。这样,无论受众身处何时何地,都能够方便地接触到红色文化内容,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
媒体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力度,确保其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首先,要加强对红色文化传播内容的审查和管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涉及红色文化的新闻报道、文艺作品、网络文章等,相关部门应该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对其内容进行深入调查和核实,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同时,要鼓励媒体和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对于发现的虚假信息及时进行举报和纠正,共同维护红色文化传播的真实性。其次,要规范红色文化传播的方式。在全媒体时代,商业化、低俗化的传播内容屡见不鲜,这不仅会影响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红色文化传播的审查和管理,防止其丧失原有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6]。同时,应该鼓励创新和多元化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和喜好。对于那些能够真正传递红色文化精神、符合社会价值的传播方式,应该给予支持和推广,促进其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和壮大。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传播渠道进行监管,如建立智能算法、过滤机制等,屏蔽不符合规范的内容,保障红色文化传播效果与质量。
全媒体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传播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合作,相信红色文化传播在全媒体时代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