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玲
白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分析白族民俗文化,笔者将从海棠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
白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碧江、保山、昆明等地区。白族会使用汉字进行书写,但也有自己的语言。白族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方面独树一帜,无论是雕刻、绘画等艺术都名扬古今。
海棠(Malus spectabilis)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为中国著名观赏树种,各地习见栽培。海棠能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生长,比如较为干旱的环境、严寒环境等,甚至在零下15℃也能存活。海棠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海棠素有“国艳”之誉,栽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古代文献也有海棠花的影子,比如《尔雅》《诗经》中提到很多与海棠花有关的诗句,描绘了海棠花绝色风采与花开胜景,同时易安居士的《如梦令》、元好问的《清平乐》中也提到海棠花。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海棠花的影子,比如《红楼梦》中的海棠花象征富贵、象征爱情,从而体现海棠花的隐喻功能。棠的花语众多,主要包括温和、美丽、游子思乡、呵护、苦恋等[1]。
白族民俗文化中有火把节的习俗,这也是西南地区很多少数民族的共有文化。从火把节的由来看,各个民族有着明显的差异性。白族的火把节为农历六月二十五举行,仪式包括扎火把、耍火把、跨火把、跳火把等。在节日中,白族人民会让妇女和小孩儿将指甲染红,之后由年轻父亲去山上砍火把杆。比如男孩儿的年轻父亲们扎火把;女孩儿的年轻父亲们主动去挖坑等。染红指甲主要是为了表达妻子对丈夫的忠贞不渝。在白族,火把节是比较重要的风俗习惯,受到当地白族人民的广泛重视,与汉文化中的新年有很多相似之处。从白族语言翻译来看,火把节又叫作“付哇武”(白语),当然也有不同地方的白族会根据火把节的时间进行命名。从象征来看,白族的火把节表现了人们对原始农耕社会中使用火来驱赶野兽、去除污秽等,它虽然不含有妊娠的意义,但也表示妊娠的语音形式。同时,从海棠的植物属性来讲,与火把节仪式中其他植物的出现如豆金娘、桃子等寓意一样,象征着白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白族先民原始的生殖崇拜的表现[2]。
白族扎染艺术是白族的一种民俗文化艺术,取材上多来源于自然环境中的植物形象与动物形象,色彩具有不易褪色的特点,亦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白族扎染艺术使用的主要染料来自苍山上生长的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作为一种优雅高档的染色纺织品,白族扎染造型图案都十分考究。比如其中很多有植物类型的图案,无不展示出白族人民较为高超的工艺绝技,包括白族地区常见的花草植物、自然景观、虫鱼鸟兽等。以海棠花为例,它是白族扎染艺术中常用的植物图案,象征富贵,扎染的过程中白族经常将海棠与牡丹、玉兰、桂花图案放在一起,更能增强内涵,体现出女性的柔美和瑰丽多姿。白族扎染艺术已经完全融入了白族的日常生活,比如很多白族常用的纺织品都与白族扎染艺术有关,包括沙发垫、围巾、披肩等,这也说明白族扎染艺术更好地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白族地区的山河景观秀丽,可以给当地人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使人们可以身处于比较美好的环境中,这也让白族人员在白族扎染艺术中更多地融入了相应的自然元素,将大自然中美好的风景运用在日常生活。从这一角度可以分析,白族扎染艺术中的海棠也表达出白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喜爱之情。
白族的传统建筑主要以雕刻、彩绘为主。比如白族聚居的地区盛产优质木材和其他雕刻材料,为家具的制作、房屋的建造提供了很多用材。在木雕技法上,主要包括浮雕、透雕等。彩画在白族民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白族的建筑物外墙上、照壁、大门都会有彩绘图案,比如从色彩上讲,白族视白色为吉祥,建筑色彩以白色为基调,包括一些动物、云气、几何图案等。同时山墙、外墙、照壁等部位常会运用一些图案符号、雕刻、装饰等进行象征。将海棠花运用到白族建筑的设计中,还能表达出家宅平安的美好诉求,有助于增强建筑设计的文化内涵[3]。
1.个人情感诉求
在白族民俗文化中,引入海棠花的部分原因是个人的情感诉求。比如海棠寓意花开吉祥、富贵满堂,能体现出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白族地区的山河景观美不胜收,当地人们习惯于将自然元素融入实际创作中,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比如海棠的民俗设计过程,起到了传达个人情感思想的作用,如祈愿生育多子多福、家宅吉祥等。同时,利用海棠的民俗设计也能彰显出白族人民热爱自然的情怀,揭示人们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追求。
2.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
海棠的民俗设计也能体现出优秀的文化传承。一方面,白族人们会用海棠来寄予较多的含义,使海棠的形象能够在发挥自身的象征性作用的同时也能提高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人们在民俗图案中设计与运用海棠形象,还能实现对自身民族文化的传承。比如海棠形象的设计可以运用于白族的日常生产生活,有助于相关文化的传承延续。
3.连接个人与社会的纽带
海棠也可以成为连接个人与社会的纽带,比如在白族民俗中海棠的形象经常会出现于房屋上、武器上、日用品上,其代表了白族先民对植物的崇拜,将自然力量人格化。同时,白族传统民俗中也经常会出现海棠的形象,白族先民在古代生产力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海棠的图案与符号上,从而表达自己的感情。海棠形象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形象,其既表达了花开富贵、祈愿多子多福,同时也传递了许多其他方面的信息,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成员之间沟通、联结的作用。
1.发挥出政府职能
保护文化是地方政府的职能之一,白族的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地方政府必须积极发挥出应有的职能,以提升对白族风俗文化的保护效果。其一,地方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白族民俗文化保护的职责,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白族文化民俗保护中所扮演的角色,积极协同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白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引导白族传统文化朝更科学、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并重视培育新一代白族文化的传承者。同时也应收集整理市域内的白族本土文化资料,通过摄影、制作微视频等方式保护与传承白族民俗文化。其二,地方政府必须本着以继承和发展本土文化的目的,制订白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长远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扶持,尽可能地利用上级的政策、经济支持,将白族文化传承好、保护好。其三,政府部门也可以将白族民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将白族本土文化浓郁的典型进行开发,并由市政府引导,旅游企业开发白族文化旅游业。同时可以设置白族文化陈列室,将白族本土文化的历史、发展、内涵等以画册、影像、雕塑的方式陈列出来,使更多人能够认识与了解白族的文化,从而推进了传承和保护白族本土文化的事业。其四,政府要有效引导市场,吸收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参与,引导非政府组织保护白族文化,并重视利用民间个人力量,如:白族文化的传承者等来继承和发扬本土文化。同时,相关政府也需要利用现有的乡村图书室、棋牌室、阅览室,营造文化气氛,以实现白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目标[4]。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在白族民俗文化保护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根据白族民俗文化保护的要求,制定保护白族民俗文化的法律法规。比如结合白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白族民俗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通过设立的法律法规为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法律支撑,有助于增强白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成效,有助于白族民俗文化更好地发展。
3.加大资金与人才的支持力度
在白族民俗保护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从资金支持的角度出发,大力支持白族地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等,并支持白族地区语言文字出版工作。同时地方政府还需要基于保护白族民俗的要求,制定相应措施,将白族民俗保护纳入财政预算中,并鼓励白族人民对传统文化进行创作。同时,地方政府也需要加大对白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人培养,将其融入当地教育中,使白族学生能够承担起白族民俗文化传承的重任。另外,地方部门也需要重视人才建设,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来实施传承与保护,比如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机制,增强相关人员对白族民俗文化的保护重视,确保白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有序进行[5]。
4.结合新媒体时代特点
在白族民俗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相关部门还需要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利用新媒体的手段来进行白族民俗文化的保护。首先,地方政府可以鼓励白族人民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一些有关白族民俗方面的视频,比如火把节的视频、白族传统建筑等,利用这些不仅可以增强国人对白族民俗的关注,同时也能为白族地区的文化保护增添新的路径。在发布新媒体视频方面,地方政府必须起到指导与规范的作用,可以创建专业的培训基地,帮助喜欢发布新媒体视频的白族人民掌握新媒体视频制作以及发布技巧。其次,地方政府可以从白族民俗文化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推进地方文旅建设,如地方政府积极挖掘地方多元化文旅形象,并加强战略规划和系统设计,基于白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文化特色制定相应的宣传方案。同时,地方政府还可以从白族地区的美食文化、特色等角度出发,打造专业的新媒体账号,并持续更新宣传。比如在介绍白族传统建筑时,可以融入海棠的象征与文化内涵,通过视频的介绍可以增强人们对白族地区民俗文化的了解,有助于促进白族地区的文化旅游更好地发展。再次,地方政府也可以在白族民俗文化的宣传中,增加一些具有特色的节日,比如火把节等,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白族民俗文化的印象,同时,也可以促进地方文旅发展,有助于实现对白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作用。最后,地方政府在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白族民俗文化的过程中也应重视丰富文化内容,比如在视频制作中可以多融入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白族人民的日常喜好、白族地区的景色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白族民俗文化的传播效果,有助于实现白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6]。
海棠在白族民俗中具有多种象征以及文化内涵,比如海棠可以应用于白族传统建筑进行象征、海棠也可以应用于白族扎染艺术进行象征,通过海棠的民俗设计以及应用,不仅可以充分表达个人的情感,也能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为了保护传承白族民俗文化,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充分认识到白族民俗文化保护的职责,引导白族传统文化朝更科学、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制订白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长远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扶持;可以从白族民俗文化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推进地方文旅建设,比如地方政府可以积极挖掘地方多元化文旅形象,让文化与旅游相互结合,促进白族地区的文旅发展;结合白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白族风俗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大力支持白族地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挖掘地方多元化文旅形象,并加强战略规划和系统设计,制定相应的宣传方案;介绍白族传统建筑时,可以融入海棠的象征与文化内涵,通过视频的介绍可以增强人们对白族地区的民俗文化认识;重视丰富文化内容,融入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白族人民的日常喜好、白族地区的景色等。这些建议可以增强对白族民俗文化的保护效果,有助于实现白族民俗文化的更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