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盐城市民政局
《条例》施行以来,江苏省盐城市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地名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增强责任意识,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法路径,推动地名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增强责任意识,担当监管职责。《条例》颁布后,市民政局及时把相关精神报告市政府,并提出建议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讨论。局长办公会专题组织学习《条例》,将《条例》新增的备案公告、法律责任等重点内容印成手册、制成PPT 转发相关部门,并对县(市、区)和镇(街)地名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牵头制定《向党委、政府报告地名管理工作重大事项清单》,使地名管理重大事项报告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与住建部门对接,在完成职能划转和权力移交的基础上实行半年过渡期,民政部门协助住建部门边审批边移交,确保地名管理工作不断档。
牵头相关部门,凝聚地名管理合力。联合公安、住建等8 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地名命名、备案公告和标志设置等工作的通知》,加强地名工作统一管理。对地名管理工作全流程进行重塑,明确了28 个具体而清晰的流程,易于各部门掌握和操作。明确对地名纠错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发现不规范地名和地名标志不正确等问题后,在5 个工作日内,公安部门依据标准地名完成交通标志设置或更换工作;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协调百度、高德等地名应用完成地名上图和更新;住建、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完成地名标志设置和更换工作。
加强保护传承,弘扬地名文化。会同有关专家学者开展盐城地名文化研究,发布《地名决策咨询》课题成果,汇编出版《盐城历史地名志》等地名文化图书。开展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将132 个地名列入县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83 个列入市级保护名录,7 个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并且全部树立保护碑牌。将盐城市20 个红色地名整理汇编成画册,拍摄《盐阜大地上的红色地标》专题片,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景点和民政工作场所播放。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办等部门,在机关、校园等开展“红色地名故事我来讲”活动。坚持成果共享,从《地名决策咨询》成果中选出200 个具有盐城地方特色的历史地名词语,为城市更新中的地名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恢复使用串场河、建湖县大唐村等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老地名,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财富。
创新方法路径,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全市125 个镇(街道)和2402 个村(居)全部上图,同时组织力量将1860 多个新增地名标注上图,助力出行导航、快递投送等乡村便民服务。提高地名标志覆盖率,对无名无标、有名无标、一路多标、路牌破损等问题全面摸排,并结合影像图比对设置正确标志。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地名标志826 个。全市95 个乡镇全部完成地名方案编制工作,规划地名总量4500 余条,根据规划命名、更名地名148 条。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搭建地名二维码管理系统,拓展地名标志的旅游线路推荐、语音讲解等智能应用场景,为推广乡村地名智能化、信息化探索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