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民政厅
四川省民政厅多措并举、守正创新,健全完善地名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挖掘阐释地名文化内涵,切实推动四川地名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担当善为谋发展,党建引领提升地名工作质量。坚持党建与地名工作深融互促,思考在前,谋划在先,主动作为,先后推动将“地名文化传承保护”和“地名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纳入省委中心工作、将打造“地名天府”文化品牌写入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决定。省委《巴蜀文化“两创”工作2023 行动方案》、《四川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总体方案》的出台,使地名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成为各级党委中心任务,一体部署、统筹推进。由此提出的实施地名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宣传阐释、品牌打造、文旅融合、组织保障“六大专项行动”,成为推动四川省未来5 年地名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
凝聚共识筑合力,协同联动完善地名管理机制。在省级层面组建由26 个省级部门参与的厅际地名联席会议制度,在21 个市(州)、183 个县(市、区)全覆盖建立地名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分级分类、分工负责的要求,积极对接省级相关部门,将八大类地名命名更名管理职责明确到相关部门。建立区划地名专家库制度。分类建立历史、地理、文化、社会、语言等领域专家库。目前,组织专家参与道路命名、更名方案评审250 余个,撰写地名研究文章3 篇,协助编制城区标准地名图、地名规划10 余个,形成了地名管理专业化工作合力。注重部门协同推动地名管理。起草完成《四川省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与代码编制规范》和《四川省地名保护名录鉴定标准和程序》,推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多维立体促宣传,厚植底蕴做好地名品牌栏目。创新推出《地名天府》文化品牌,突出以地名看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品民俗、以民俗忆乡愁,打造形成电视有节目、地铁有视频、广播有声音、报刊有文章、网络有推送、线下有活动的全链条、全生态宣传阐释矩阵,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地名天府》的推出,引发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第一季“千年名县”和第二季“红色印记”节目各类平台累计浏览阅读超4 亿人次。《地名天府·文化寻根》两站线下活动,直播观看人次超300 万;三台站活动当日至端午节期间,潼川古城旅游人数同比增加350%,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达500 万元。犍为站活动当日至中秋、十一“双节”期间,全县接待游客同比增长79.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3 亿元。
突出示范增效应,以点带面加强地名文化传承。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每年选择5 至6 个县(市、区),聚焦挖掘资源、认定遗产、讲好故事、打造品牌等方面开展专项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地名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联合公安、住建等8 部门出台《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实施“十县、百镇、千村著名行动”试点工作,打造一批乡村地名建设“样板”。开展四川省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鼓励各地积极申报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千年古街巷,以地名品牌擦亮城镇名片,赋能经济发展。开展地名文化进社区、进街区、进景区、进校园、进公园“五进”活动,让地名既润物无声又可感可及,进一步提升地名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营造全社会关心地名管理、支持地名标准化事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