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晴
(山东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的组织路线演进史,中国共产党自建立起就意识到党组织政治领导和社会号召的作用,开始了对组织路线的不懈探索,并将组织路线的完善与发展贯穿于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的二十大党章把“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党的根本大法的形式上升为党的建设六项基本要求之一,将组织路线的重要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从理论来看,党的组织路线是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根本立场的重要反映,内含做好党的组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导向;从实践来看,党的组织路线作为总定调与主轴心,从整体和全局深刻影响组织工作的开展进程及规范程度,有助于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有助于为维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提供组织保障。回顾组织路线的发展历程,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方法,从多个统一维度深刻把握党的组织路线演进的内在规律和深入剖析与外部要素互动的关系,继而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助于为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党的组织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对组织路线进行渐进性演化和创新性发展,最终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一百年多前,近代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和派别都无力找到救国救民的道路,不能回答“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担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时代重任,党必须积极探索组织路线,锻造经得起考验的革命组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成立委员会”[1]的条文,初步规定了党的组织建设原则。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将组织体系分为小组、支部、地方执行委员会、区执行委员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五个层面,提出了延续到中共五大的“少数绝对服从多数”和“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党开始进行组织机构和组织设置的调整以顺利开展工农运动。党的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将民主集中制规定为党部的指导原则,以确保全党团结统一,进一步适应反帝反封建的需要。党的六大在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并使用“组织路线”的概念,随后在多个文件中都使用了“组织路线”这个提法,《组织问题决议案提纲》及其制定的党的组织路线为六大后党中央整顿党的组织工作提供了指导方针。古田会议中强调的“使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2],是对党的组织路线服务于政治路线的精准表达,后来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发展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3]的提法,进一步作出组织路线与政治路线步调一致的规定,并将“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作为干部的选拔标准。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将民主集中制详细地阐释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4],并对党员的义务和权利作出明确规定。总的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围绕担负政治任务的目标建立和发展党组织,从建立组织机构、完善组织原则和扩大党员规模数量等方面开展党的组织工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支撑。
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兼具继承与创新特质的中国共产党继续对组织路线进行新探索。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中对党的发展情况和主要问题进行总结,指明党在组织上和思想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有计划、有准备、有领导地进行一次普遍的整理”[5]。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后,全党分期分批展开了整党工作和“三反”运动,为巩固国家政权和促进国家发展创造了主体条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党领导全国人民向社会主义转变过程中在思想上、作风上和组织上不纯的现象。为更好地配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执行,党中央于1953 年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制定了在中央及各党委的组织部统一管理下的分部分级管理干部的制度,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1956 年,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强调了科学干部、技术干部和一般文化干部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党的八大的召开是对组织建设的一次重要探索,党的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明确使用“党的基层组织”概念。三大改造完成后,毛泽东根据党中央对干部与知识分子的目标要求和现实需求,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中上提出“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6],丰富发展了党的干部理论。然而,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左”的思想使得党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导致党的组织路线发生错误,组织建设和组织工作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认识到依据党内法规制度管党治党、规范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并为党的组织路线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的制度支撑。1979 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将精心选拔和培养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各级领导班子接班人作为组织工作的首要任务;随后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将干部“四化”同党和国家的命运直接联系起来,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适应新技术革命形势提供内置动力。1980 年,邓小平在扩大会议上从人才队伍和组织制度进行系统论述,强调组织路线的发展“需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四项基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7]。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强调“以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实现”[8],有效解答了组织路线与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关系。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9]的观点,在积极发展组织路线的同时,注重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关系。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胡锦涛提出将“党的组织工作为党的政治路线即党的基本路线服务”[10],将其作为党的组织工作原则,为指导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党的十七大立足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开创了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的新局面。这一时期,党的事业顺利推进有赖于党对培养干部和选拔人才的重视,有赖于制度建设对于规范党的组织建设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组织路线因新环境和新任务的影响与时俱进。在2013 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党中央精准概括了做好组织工作所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标准,习近平总书记以“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1]赋予好干部标准新的时代内涵。2016 年,又在“二十字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忠诚、干净、担当”,对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党性修养、职业素养方面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首次对新时代组织路线进行科学概括,为做好党的组织工作提供了“纲”和“本”。前后相继的两次组织工作会议高屋建瓴,形成了系统、联动、科学的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发展新格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立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把“五个抓好”作为正确理解和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实践要求,为推动全党深化认识并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写入二十大党章,这是对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和组织工作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凝结升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能够从整体上和全局上指引党的组织工作,必将更加契合全面从严治党和治国理政的实际需要。
建党百年来的辉煌成就表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总是具有政治性、目的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总结探索组织路线建设的历史经验、把握组织路线演进的历史规律,有利于确保党在未来新征程中变得更加强大、持续走向成功、继续取得胜利。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党的组织路线的建构不是一劳永逸的,正确的组织路线是党的组织蓬勃发展和党的事业顺利推进的强大优势,错误的组织路线则必然导致党的组织和党的事业产生“病变”。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始终贯穿党的组织路线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和各方面,有助于确保党的组织路线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领导对“组织系统进行内部资源配置”[12],推动组织体系建设、干部培养、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了党中央在组织建设实践中的“头脑”和“心脏”作用。总之,党的组织路线并不是孤立的,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党的组织路线演进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对党的组织路线演进规律的重要总结。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绝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产生与发展有独特的历史来源和演化逻辑。高度组织化的中国共产党能够为中国由被动现代化走向自发现代化并最终走向自觉现代化提供组织保障。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多方面要求,党需要科学的逻辑主线来厘清复杂的组织工作,这从根本上需要组织路线发挥作用。党的组织路线向来是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组织建设成果和把握组织建设规律的集中体现,能够以自身高度的组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不论是革命斗争时期由积贫积弱的农业国变为独立自主的工业国,还是革命建设阶段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和推进“四个现代化”;不论是改革开放后开始“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还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进军,都离不开组织路线内部各要素的系统集成,都需要将党的组织路线贯彻落实到各级党组织的活动中。中国式现代化从来不是在一片坦途中前进的,面对前进路上的荆棘与矛盾,正是通过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将组织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资源配置,产生强大的合力,使党的一切活动基本满足现代化发展的客观情况和现实需求。
从基本构成来看,中国共产党路线的完整体系主要由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若干部分构成,它们内涵丰富,系统完备,整体联动。党在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过程中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就是政治正确、实事求是、组织巩固和人民立场,靠的就是“四个路线”相互联结、相互影响,有机统一。孤立地就组织工作而谈组织路线的“就事论事倾向”不符合党的建设整体要求,必须厘清党的组织路线与其他三者的关系。第一,党的政治路线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组织路线总是服务于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是根植于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的总方针和总政策。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路线会因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内涵意蕴,但是始终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决定组织建设的重点和发展走向。党的组织路线总是紧扣各个时期的政治任务和核心工作的切换而变化,并通过一次次的变革为深刻改变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提供组织保障。第二,党的思想路线是组织路线的指导,组织路线是思想路线的实践。一方面,“实事求是”是毛泽东运用中国话语的表达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高度概括,并在现实实践中将其上升为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才能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认识新事物,满足时代发展对组织路线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思想路线作为一种思想原则,其价值目标的实现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事情。党员干部和人才在党带领人民推动事业发展进程中以坚强的党性高举实事求是的大旗,使思想路线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第三,党的群众路线是组织路线的动力源泉,组织路线是群众路线在组织建设上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一直被定义为承载着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强烈诉求的群众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其明确宣示的最高价值取向,党和人民始终是“命运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13]。群众路线是唯物史观中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中国范式,将群众路线有机地运用于党的组织工作尤其是基层组织工作中,彰显着鲜明的人民性特征。
党内法规制度是政党现代化治理的关键要素,也是确保党的组织路线权威性、稳定性和实践性的重要制度支撑。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十分注重将党内法规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渗透到贯彻落实组织路线的各个领域,激发广大党员自觉遵守和积极贯彻组织路线的内在动力,为组织路线的有效运转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历次党章的修订是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发展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能够在组织路线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并与时俱进地进行内容完善和创新,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提供科学指引。尤其是党的二十大将“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写入党章,这是对过去全党重视组织建设优良传统的高度肯定,也为新时代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的总要求提供了根本制度支撑。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和自身建设法规制度的完善,能够全局性地为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内部各要素的完善提供重要关键性的制度规范。第一,完善党的组织法规制度是使党力量倍增的重要来源,是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以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基础性工作。从革命斗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组织问题决议案提纲》,到新时代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这些党的组织法规聚焦党的机构设置、组织制度、基层组织等方面并对其作出了详细规定,成为推进党的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第二,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通过自身建设法规对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队伍、人才队伍的行为规范作出约束,对其政治、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党始终将“从严”的要求贯穿落实组织路线的始终,以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保障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在制度轨道上运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事业,需要加快形成认识和实践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在认识层面,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历史主动精神打破对新时代组织路线认知的局限性,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看作一个科学的规范体系。在实践层面,必须从发扬精神动力、完善组织体系、增强主体力量和筑牢制度屏障四个方面出发,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历史主动精神是党在百年历程中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的精神法宝,能够使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生成、发展与完善。中国共产党能否践行和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关乎党的组织路线是否适应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关乎党的组织优势能否真正形成,关乎党的组织功能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因此,必须激励全党焕发出更加强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为中国共产党贯彻落实组织路线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第一,全体党员必须以历史主动精神在思想引领中遵循贯彻落实新时代组织路线的理论导向。具体而言,各级党组织应通过专家宣讲、主题活动等面对面的方式,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的组织工作的指导意义,使党员全面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自觉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理解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什么、为什么,在此基础上找到如何推进的发力点,真正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到位。第二,必须以历史主动精神站稳人民立场,为贯彻落实组织路线赋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主动精神的根本指向,站稳人民立场有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群众组织力,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动力保障。第三,以历史主动精神塑造全体党员责任担当的正确认知。一个有生命力的政党要自觉担当和践履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要完善自身组织体系、设立组织目标和进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以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支撑。为此,党员干部应当自觉强化使命责任意识,并发挥其政治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榜样示范作用,坚持从政治高度将贯彻落实新时代组织路线作为自身的使命责任,增强其贯彻落实新时代组织路线的自愿性、积极性和义务性。
纵向来说,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所系,不仅能全覆盖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而且对形成政党与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及互动机制具有显著作用,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点工作。党在组织体系上的规范性和严密性服务于其提高战斗力、凝聚力、组织力和号召力的需要,为此需要构建和完善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的自上而下、环环相扣、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第一,必须进行统筹谋划,维护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就要求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确保党中央带头做好党的全部组织工作不含糊、不动摇。第二,坚持承上启下,落实地方组织的上传下达功能。“承上”即服从党中央指挥,始终在“中枢”的领导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启下”即地方组织的传达能力要向基层延伸,将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否则,基层组织的活力在组织体系建设中难以被激活,在进行自身建设以及开展群众工作中的问题也难以被彻底解决,甚至可能愈演愈烈。第三,必须筑牢群众基础,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当前,党的基层组织自身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还存在“软”“弱”“散”现象,影响和制约着组织体系的作用发挥。中国共产党必须创新基层组织的管理和活动方式,将中央政策与所在基层实际相结合,运用新兴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组织活动,在开展群众工作的过程中提升基层组织的渗透力和政治凝聚力。
组织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党的组织路线的贯彻落实归根到底也在于“人”,在于解决好主体资源问题。强化干部队伍的担当能力和用好人才队伍资源作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是关系党的组织建设甚至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举措。一方面,立足于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担当能力和干事创业能力进行积极探索。第一,严格按照清晰明确的政治标准、作风标准和能力标准选拔、培养、管理干部,考察领导干部队伍的政治品格、党性修养与职业素养。第二,必须要加大对干部队伍的教育与培训,通过在党内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伟大建党精神宣讲活动等,从思想上增强干部队伍的党性意识,提高干部队伍质量。第三,党必须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坚持有计划地培养专业且年轻的干部。尤其要着力健全完善其实践历练和评价的相关体系规定,充分发挥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和本领,使之在真才实干中攻下“碉堡”,拿下“山头”。另一方面,在党的领导下汇集的具有真正智慧和先进力量的各方人才,是强国之本、竞争之要和贯彻落实组织路线之基。为此,党必须严守“爱国奉献”的人才标准,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实施更加开放、更加先进的人才政策,凝聚具有爱国奉献情怀和持续创新活力的人才,并将其作为党的组织路线建设的中坚力量,优化各级党组织的人员配备。同时,在人才工作新格局之下,改革和完善对人才的评价和考核机制,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坚持依规治党是组织体系、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在实践过程中有效运转的制度保障。必须一体推进党章以及相关党内法规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将党内法规制度优势转化为党的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应针对党的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和弱项,将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作为根本遵循,对组织法规进行顶层设计并作出一系列新的战略举措,进一步明确党的组织工作的具体内涵、体系构成以及重要功能,“全面规范中国共产党各级各类组织的产生、组成、职权职责”[14]。尤其是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要着眼党的基层组织法规建设领域,填补农村、机关、国企、高校、党支部等各领域党的组织法规存在的空白点,筑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地基。另一方面,党内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和权威性在于执行和落实,党内法规制度是否真正落地生根以及落实到位程度是衡量管党治党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强化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贯彻落实新时代组织路线过程中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第一,党内应积极开展党章、党的组织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等教育活动,尤其是完善对党的组织法规的常态化学习机制,使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上认同党内法规制度,这是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的基础。第二,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坚持党的组织路线作为全体党员的重要责任,必须落实执行党内法规制度的责任,切实解决党的组织法规执行过程中的“天窗”和“暗门”问题,破解党内法规制度执行难的困境,进一步增强党员执规、守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党的组织路线连接理论与实践,贯通历史与现实,关系治党与治国。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就开始探索自身组织路线,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最终在新时代开辟了党的组织路线建设新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和加以解决。例如,党的纵向组织架构和同级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定位不够顺畅;干部的培养选拔缺乏民主性;科技人才和社科人才重视程度失衡导致人才结构和人才比例不合理等。因此,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刻把握党的组织路线发展逻辑,在将百年探索的有益经验运用于推进党的组织路线的同时,将科学性、民主性和平衡性融入党的组织路线探索的全过程,进一步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政治势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