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卫融合背景下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策略研究

2023-04-17 03:13蒋东云文英俊冯富生彭卫梅王世君
体育师友 2023年6期
关键词:体质青少年社区

蒋东云, 文英俊, 冯富生, 彭卫梅, 王世君

(1.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2.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 永州 425199;3.哈尔滨体育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青少年健康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 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国家先后颁布 《全民健身计划 (2021-2025 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健康中国行动计划 (2019-2030》 等重要文件, 重在扭转健康促进过于依赖医疗的被动局面, 倡导积极健康, 提前干预的非医疗健康促进模式, 体卫融合是新时代我国健康促进领域的战略安排。 体育与卫生融合是推进 “健康中国” 建设, 提高我国健康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相关部门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深化 “体卫融合, 为民众提供全周期性健康服务[1]。 据2018 年 《健康管理蓝皮书》 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慢性疾病发病人数高达3 亿, 且死亡占比超过85.3%, 患病时间较长、 治疗成本过高、 需求端口过大[2]。 数据显示中国近视率数青少年群体比例高, 居世界第一, 全国青少年儿童近视检出率高达53.6%, 其中, 我国小学生近视率高达40%, 青少年群体的近视率高达52.7%,总体近视率超出52.7%, 视力问题被WHO 纳入 “视觉行动2020” 计划[3-4]。 青少年过度肥胖已然成为21 世纪公共健康卫生领域最严重的的挑战之一, 2019 年, 中国青少年健康达标优良率仅为23.8%[5], 2020 年, 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20%[6], 青少年成为新时代名副其实的体质 “贫困户”。 “十四五” 规划强调要高度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 筑牢青少年健康防护网, 为青少年健康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性服务。 本研究以四要素为逻辑主线研究健康促进模式, 既推动体卫融合纵深化发展, 落实 “健康中国” 战略部署, 又能创造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新局面。

1 体卫融合背景下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的困境

本世纪初,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经过党和国家的有效干预, 下滑趋势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 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1.1 体卫融合协同联动缺位,制约青少年健康治理水平

国家体育与卫生融合事业的性质决定我国的体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是携手共进的[1],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体育部分和医疗卫生部门却是各司其职。 国家体育总局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分工是服务于国民健康、 健身服务、 体质监测等方面, 国家卫健委则是健康监测, 疾病的预防和救治,体育和卫生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机制、 沟通渠道和协同媒介缺失, 使得体育行政部门在体质健康这一块发现的问题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20 年)》 显示: 我国青少年健康治理发挥成效, 但暴饮暴食、 熬夜、 过度游戏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依然存在,青少年的肥胖现象不容乐观, 6 岁到17 岁肥胖、 近视形势依然严峻。 2019 年 《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预测:2022 年我国青少年健康达标率仅为50%, 2030 年为60%,未来, 青少年健康促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2019 年 《国民视觉健康报告》 推测, 未来我国近视人口将高达7 亿,不良的生活习惯, 脊柱侧弯等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14]。 青少年健康促进协同联动缺位, 体育育人服务职能缺位, 青少年健康促进难题仍未得到有效纾解。

1.2 体卫融合课程育人目标失衡, 遏制健康促进人才培养结构

体育课程育人目标是增强体质、 培养兴趣、 塑造良好心态、 增强社会责任感, 医疗卫生在育人领域则表现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过硬的医学本领, 体育与卫生融合模式有利于减轻国家和民众的医疗压力。 但是多年医改和医院的生存压力, 许多医院采用高精尖仪器, 收费高, 许多新药贵药, 处方药推行, 使得医院医生缺乏 “体卫融合”的主观意愿[15]。 体育、 教育、 卫生行政部门融合, 直属部门调整, 部分人员利益受损, 青少年健康促进力量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 很难培育出致力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人才。 人才培养结构失衡, 相关数据显示: 我国中小学校医务室卫生队伍整体素质水平较低, 人才结构不合理, 体育医疗专职人员仅占31.2%[16]。 最终造成体育、 医疗育人目标弱化, 人才培养模糊, 体育教育、 健康促进、 体质监测、健康监测等专业人才流失, 专业人才结构失衡, 体育运动风险增加, 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

1.3 社区体育与卫生融合服务偏离, 阻制青少年健康治理质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 “坚持和完善全社会共建、共治、 共享的治理格局, 普及社会健康促进人人参与尽责的共同体理念, 健全社区公共服务管理机制, 构建新的社区服务治理局面, 确保社区服务提质增效[17]。 数据显示:2013-2017 年全国依法登记的体育社会组织数量有所增多,分别为2.82 万、 3.27 万、 3.70 万、 4.21 万、 4.81 万, 但存在严重的治理能力欠缺, 服务力度不够等困境。 在推动青少年健康促进领域缺乏制度保障, 时常出现社区体育治理改而不变、 忙而少用局面。 从社区各部们横向协同推动健康促进来看, 健康促进内容形式匮乏, 消防以及配套设施欠缺, 在青少年健康促进领域投入小, 体质健康专业人才的不足, 制约社区健康治理现代化进程, 健康治理角色模糊, 影响治理效果, 社区青少年健康治理的群众既是组织者又是管理者, 角色多元, 地位不高, 服务欠缺。 2020 年,中国高频率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高达37.2%, 突破新高,但社区体育健康服务资源调配统筹仍需亟待解决[18]。 配套经费不足, 健康促进活动类型与频次受限, 社区体育指导员缺口大导致社区体育保障机制缺失[19], 社区体卫公共服务偏离, 阻制青少年健康给治理质效。

1.4 体卫融合健康理念缺失,阻碍青少年健康参与积极性

社会学研究表明, 人的行为的养成依赖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决定人的行为模式, 家庭是青少年体育活动启蒙点, 是青少年接触体育知识, 锻炼身体, 掌握初步运动理念的重要场所, 家庭体卫环境, 父母的健康理念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对待健康的态度[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 传统理念中的 “大家庭” 结构遇到冲击, “核心家庭” 成为重要成分。 有关数据显示: 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占比高达43.7%, “双职工” 家庭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家长无法兼顾放学后子女的接送和陪伴, 加之繁忙的工作以及快节奏的生活使得越来越多的家长无法参与体育运动, 导致家庭体育与卫生环境缺失, 健康理念弱化,青少年缺乏健康管理[21]。 据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 结果显示: “超出60%的家庭环境不适合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 空余时间仅有30%的青少年学生喜欢体育锻炼,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来缓解压力的比例也仅有32%[22], 家庭体卫理念缺失, 父母健康引领不足, 青少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严重阻碍青少年健康参与积极性。

2 体卫融合背景下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的路径

2.1 以落实国家健康促进政策为导向,加强政策宣传与执行

青少年健康促进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 要加强体卫融合健康促进政策的理论研究, 跨学科、 跨部门、 跨学界组建健康促进科研团队, 构建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健康促进格局, 满足青少年健康促进的现实需求, 既要体现政策的价值引领, 又要体现政策的普遍实用性。 强化健康环节的供给, 加强资金的投入, 完善健康促进制度, 教育部门要与体育和医疗部门长期合作, 共同完成人才目标培养。 构建多元化协同机制, 建立政府、 各部门、 地方之间的职责明确、 分工合作、 不缺位、 不越位的机制, 积极落实国家制定的政策, 推进 “体医融合” 观念深入人心, 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康与医疗卫生需求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积极培育体卫融合消费市场, 激发主动消费活力, 落实健康促进政策, 加强宣传, 推动 “体卫” 融合红利惠及青少年体质健康。

2.2 以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为目标,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

学校是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主阵地, 要加强对健康知识的渗透与宣传。 学校要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来设计体育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育人目标效果如何? 是体育健康课程体系是否完善和合理的判断标准之一。 体育课程教学要深挖提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促进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 提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性, 牢牢抓住学生体育锻炼, 拓宽学生体育健康视野。 在日常体育教学实践中, 融入体育促进健康理念, 提升体育实践课和理论课的健康教育质量, 加快课程的开发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健康文化活动, 及时对国家制定颁发的政策进行及时跟进学习, 从根本上认识到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对整个国家的重要性。 积极落实 “双减” 政策, 建立体育学医学融合教学机制, 加强学习以外的健康干预, 加强“健康第一” 的理念教育, 鼓励学生课外参与体育锻炼, 学习医学知识, 完善学校体育健康卫生评价机制, 建立青少年体育健康卫生教育学习方案和教师工作评价措施, 丰富评价机制, 多元化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鼓励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3 以创建智慧化社区服务平台为依托,完善健康促进供给服务

社区的体育健康服务影响青少年体育参与意愿, 健全的社区体育服务模式是全面健康、 全面健身的前提, 社区要完善健康促进的法律体系, 确保青少年健身参与的安全。健全社区健康促进制度, 搭建多元协商、 共同参与的健康平台, 强化社区体育健康服务企业参与治理理念, 建立健康促进奖励机制, 搭建 “国家—学校—社区—个人” 共同参与的健康促进平台, 共同解决健康供给冲突矛盾。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修复完善社区基础体育设施, 建立社区体育文化墙, 开展体卫知识宣讲活动, 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完善体育医疗康复中心, 搭建青少年社区体质健康监测平台, 对出现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加以干预, 定期开展青少年体卫健康促进问题沙龙活动。 社区要借助体质健康管理平台的信息反馈机制, 掌握青少年健康实际状况, 通过培养、招聘等方式, 引导体育健康指导员深入社区、 扎根基层,为青少年提供智慧化体育健康服务指导与运动处方建议,强化体育服务企业参与治理的配套制度建设。

2.4 以营造家庭体卫融合健康氛围为保障,强化家庭体卫理念教育与监管

要积极推动体质健康端口前移, 培养青少年主动创造健康意识。 良好的体卫环境, 是青少年学习、 健康成长的前提, 父母的体卫健康理念是实现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基础,对促进体卫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提升青少年健康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创新体卫融合宣传方式, 加强体育和医疗卫生知识的教育, 破除体卫融合壁垒, 提升家长健康意识, 从而向孩子进行教育, 提升家庭体卫健康教育地位, 做好体卫健康知识的宣讲, 做好对青少年健康的监督监管。 第二, 合理安排青少年饮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做好榜样, 言传身教, 注重家体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生理卫生教育知识宣传普及, 积极主动带领学生参加亲子游戏、 体育锻炼、 球类比赛, 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第三, 青少年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充分利用学校、 家庭、 社区提供的健康促进资源,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安排学习生活时间, 保持良好的体态, 合理饮食, 拒绝肥胖, 丰富个人体卫知识, 培育健康意识和理念。

3 结语

青少年健康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 是民族的未来和根本。 聚焦青少年健康促进诉求, 实现青少年健康成长、 提高国家后备人才质量, 牢记人才培养使命是每位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体卫融合是青少年健康促进、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 实现 “国家—学校—社区—家庭” 的有机协同, 通过落实国家健康促进政策; 提高教育与卫生部门协同治理水平; 加强体卫融合政策的宣传与执行, 完善人才培养结构; 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与效果; 创建智慧化社区健康服务平台,实现社区体卫公共服务回归; 营造家庭体卫融合健康氛围,强化健康促进理念, 构建国家、 学校、 社区、 家庭在内的多元协调的一体化联动的治理新格局, 加快推进体育与卫生融合进程, 不断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体质青少年社区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青少年发明家
社区大作战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